陰雨霏霏,氣溫出奇地寒冷,農曆年後的主機板產業,卻可感受到即將引爆的殺戮大戰熱潮。近來,主機板大廠技嘉正式宣布,將成立副品牌「倍嘉」,全力搶攻低價主機板市場。
**華碩攻:
撈過界搶進中低階市場
**
技嘉的策略非常清楚——正面迎戰龍頭華碩的「巨獅策略」。去年,華碩發動巨獅策略,放棄多年來堅守的高價路線,以攻占最大市占率為目標,不惜祭出價格競爭,成立次品牌「華擎」(ASRock)主打低階市場,並推出X系列主打中階市場,年終結算成績,整體主機板出貨一舉突破3000萬片,全球市占率約25%,其中,新成立的華擎,就一舉貢獻400萬片的成績。
「華碩主機板過去十多年來,給人的印象就是高價高檔的『金板』,在品質有口碑的情況下,稍微調整價格策略,就獲得了豐碩成果,」華碩副董事長童子賢對巨獅策略的成果十分滿意。
巨獅策略強勢出擊,首當其衝就是過去同樣堅守高價路線的技嘉。多年來,技嘉以「Gigabyte」品牌,主打高價的自行組裝Clone市場,不斷降低OEM的比重,毛利率也始終居一線主機板大廠之冠,去年出貨量約1377.5萬片,全球占有率約10%,但受華碩價格競爭影響,去年四季毛利率分別為20.8%、18.6%、15.9%、14%,呈現一路下滑,預計三月正式成立的倍嘉,就是企圖另闢低價戰場,並與高價的主品牌進行差異化。
**技嘉防:
積極開拓新市場全面備戰
**
「這是一場沒有底限的防守戰,」技嘉執行副總馬孟明指出。技嘉目前手上現金超過100億台幣,針對這場殺價風暴,已進入最後備戰階段,「技嘉是被迫捲入價格競爭中,一旦別人踩入地盤,勢必讓它付出代價,但這只是又把台灣一個好產業做死了,」馬孟明形容。除了堅守主機板市場,今年技嘉更積極開拓網通設備以及筆記型電腦產品線,降低主機板殺價所造成的獲利衝擊。
「PC產業已進入成熟期,市場成長有限,龍頭大廠搶攻市占率,往往代表砍殺後面競爭對手的生存空間,」IDC台灣總經理曹志堅分析。根據資策會MIC預估,今年台灣主機板的全球市占率,將從去年的79%,進一步成長至81.2%,看似傲人的市占率,卻也同時象徵著成長天花板,一場台灣自家人砍殺的大戰,已無法避免。
目前,華碩與技嘉兩大廠間的廝殺,華碩仍佔居上風。資策會MIC分析師魏傳虔分析,由於這場價格大戰是去年由華碩率先發動,在高、中、低價市場擁有完整的策略,相對於防守一方的技嘉,主品牌Gigabyte在去年已有第一波降價的因應策略,新成立的倍嘉,兩個品牌能否分別出擊成功,還需要時間來證明。
「華碩+華擎」與「技嘉+倍嘉」的大戰,除了出貨量的消長外,觀戰重點更在殺價對兩家獲利的影響,畢竟,華碩與技嘉,可是去年台灣主機板產業中,唯二繳出EPS超過5元的廠商,而對股東而言,EPS的高低,才是企業經營的最終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