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慘時營收剩1成,現在成長5倍!KKday下一步緊盯國旅「原先不存在的人」大商機
最慘時營收剩1成,現在成長5倍!KKday下一步緊盯國旅「原先不存在的人」大商機

受到新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影響,旅遊產業大受衝擊,綜觀台股上市櫃公司如雄獅、鳳凰等6家旅行社4月的營收,相較去年同期,皆迎來超過85%的下滑;國外如Airbnb也必須裁員度過寒冬。

而旅遊體驗電商KKday自然也首當其衝,KKday營銷長黃昭瑛透露:「跟過年前業績創新高時相比,疫情最慘時營收低於一成。」

黃昭瑛_kkday營銷長_2018_11_13_蔡仁譯攝-4.jpg-copy
旅遊體驗電商KKday在疫情間最慘訂單僅剩一成,靠著跨境電商與爆紅的戶外活動,把營收拉回過去5成的水準。
圖/ 蔡仁譯攝影

不過,時至6月,國內疫情已逐漸趨緩,KKday想盡辦法拚回營收,雖然距離完全回復仍有距離,但相較最慘的期間已有4~5倍的成長,也足夠振奮人心,這段時間他們做了什麼?

功臣一:跨境電商,讓台灣玉荷包、愛文芒果大賣

「在疫情時我們其實做過很多失敗的案子,像是3月嘗試賣早鳥,行程都5折、7折在打,也投入了不少行銷資源,但根本沒人敢訂。」黃昭瑛說,在找到疫情間營收的成長動能前,KKday吃了不少苦頭。

KKday屏東枋山台南玉井愛文芒果禮盒
在日本熱銷的屏東、台南愛文芒果禮盒,標榜著能直送日本住家或公司。
圖/ KKday

第一個出現的轉機是「伴手禮業務」。疫情期間,KKday靠著跨境電商,向日本、韓國輸出台灣的豬肉乾、蛋黃酥、玉荷包、愛文芒果等,占了海外市場業績的5成。

從過去的經驗中,KKday深知海外旅客來台,特別喜歡訂台灣水果到飯店享用,所以疫情期間KKday也將業務升級,讓水果可以跨海送到家,紓解旅客無法出國的煩悶。

除了向外輸出台灣農產品,對台灣民眾也銷售國外的熱賣商品,例如韓國便利商店GS25的「蟹黃膏」等。「部落客幫我們賣了不少,進了一個貨櫃馬上就賣完了。」黃昭瑛說。

KKday販售韓國便利商店GS25的「蟹黃膏」
KKday於疫情期間,販售韓國超商GS25偷飯賊系列商品,推出即大賣。
圖/ KKday

談到跨境電商這一塊,黃昭瑛笑說,當初的確有點走投無路,政府發出細胞簡訊警告民眾避開人潮聚集地的那時,是最慘的時刻,「連國旅都取消光光,訂單跌到不到一成。」

過去跨境電商團隊在KKday規模很小,資源也相對少,但現在已經有一個專門的小組在負責,「雖然我們還不敢大手筆砸下去,進貨也是一貨櫃、一貨櫃地慢慢追加,但確定的是這條線(跨境電商)我們會慢慢做大。」黃昭瑛說。

功臣2:露營、離島等戶外行程,但KKday已在布局「暑假商機」

第二個撐起KKday疫情間營收的,是國旅的戶外活動,如露營、離島、踏浪行程等。

KKday苗栗南庄雲水度假村
露營車體驗、豪華露營是KKday在疫情間熱賣的商品。(圖為苗栗南庄雲水度假村露營車體驗)
圖/ KKday

在疫情稍微穩定後,無法出國的台灣人仍壓抑不住蠢動的心,開始找尋國內旅遊的新去處,為了避免群聚,也讓戶外活動行程爆紅。截至5月,在KKday站上最熱銷的旅遊城市為澎湖與花蓮,行程則包含浮潛、獨木舟、露營車體驗等。

「像是露營都賣光光,我們還要請供應商去找更多的露營車拖進園區,現在遇到的問題,反而是沒有地方可以放更多露營車了。」黃昭瑛說。

雖然戶外活動挹注了不少營收,但黃昭瑛認為戶外活動的熱賣只是「短打」,現在KKday的目標是龐大的暑假商機——夏令營客群,「露營的確占了近期營收2成,但只這樣想太短、也太簡單了,應該要去想的是更遠的以後,像是: 暑假你的客人以前都去哪?現在有哪些替代產品?

KKday從500萬會員中過去的消費模式、搜尋紀錄中發現,過往暑假期間,許多台灣家長會把孩子送到國外參加夏令營,現在這股需求有機會轉往台灣本地。

但在台灣相關的行程較少,KKday跟供應商協調打造夏令營商品,也發現了台灣旅遊業者的靈活性,「以前做親子出國的供應商,有辦法在開完會之後,一、兩天內就把行程生出來,馬上就能賣。」黃昭瑛說。

在疫情間,甚至是疫情後,對旅遊業來說,挖掘需求、創造產品的型態只會愈來愈多,也考驗應變能力,「疫情後的旅遊業會很不一樣,除了要知道旅客要什麼之外,還要能快速地改變,這將是年底前的關鍵。」黃昭瑛說。

現在,就是台灣旅遊產業升級的最好時機

而除了夏令營之外,黃昭瑛認為,因為台灣民眾回歸國旅,也成為旅遊產業轉型、提升環境的大好機會。

過去台灣國內旅遊受到國外目的地競爭。舉例來說,台北人要到蘭嶼,要先花4小時以上坐火車到台東,再坐2.5小時的船到蘭嶼,已足夠飛到日本沖繩來回還有剩,這樣子的情況,讓許多台灣旅遊商品不是根本不存在,就是為了攬客,價格下殺到見血。

「小琉球標榜浮潛能看到海龜的行程只要250元,因為他們以前服務的是學生,沒有出國的人。」黃昭瑛說,「但現在出現了一群本來不來國旅的人, 這群人對國旅市場來說原先不存在,他不會接受你原本的型態,怎麼做得更精緻、更符合需求,就仰賴解讀市場的能力 。」

在這段期間內,KKday便擔任協助旅遊業者升級的合作夥伴,同樣以潛水為例,是不是可以找到更私密的潛點、更精緻的包裝,把產品做成符合現代人的規格;又或者在苗栗的旅遊行程,供應商缺少人力把人從台北接到苗栗,KKday便找來車行合作,讓行程更加完善。

協助旅遊業者升級、解決旅遊產品的細節,不只為了搶救營收,而是更長遠的未來。當台灣本地的旅遊產品走向精緻化,有一日國境開放了,同樣的行程也有機會拿來賣給外國人,拓展出更廣大的市場。

在最後,黃昭瑛也引用了疫情間最常出現的一句話:「不要浪費一個好危機,現在就是那個好危機。」

延伸閱讀:安心旅遊補助7月1日上路!自由行、團旅有哪些優惠?5大QA一次看懂

責任編輯:林美欣

關鍵字: #KKday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為何台灣製造業在「智慧製造」卡關?AWS白皮書點出問題,提供實踐最佳解
為何台灣製造業在「智慧製造」卡關?AWS白皮書點出問題,提供實踐最佳解
2025.08.13 |

全球製造業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從勞動力短缺、供應鏈脆弱,到淨零碳排與數位轉型需求的成長,每一項趨勢都正重新定義產業格局。對此,AWS 發布《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台灣產業韌性與轉型關鍵策略》白皮書,深入剖析製造業在全球地緣政治與市場變化下的挑戰與機會,提供台灣製造業適合的落地策略與最佳實踐方法。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白皮書限時下載

擔心無法回本、缺乏知識技術,台灣升級「智慧製造」卡關中

台灣製造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同時面臨地緣政治風險、技術門檻高、人才缺口大等多重挑戰。其中在供應鏈韌性方面,壓力更為顯著。根據英國營運持續協會統計,全球近 8 成企業在過去 12 個月曾遭遇供應鏈中斷事件,凸顯全球供應鏈的脆弱,台灣製造業也難以倖免,特別在國際局勢不確定性與在地原料依賴度高的情況下,會進一步放大成本與交期風險。

生成式 AI 應用快速擴展,預計 2025 年台灣企業導入將進入早期大眾階段,並以半導體產業為先導,逐步擴散至其他領域。DIGITIMES 調查顯示,已有 18.1% 的企業採用生成式 AI,並積極用於改善營運效率與產品良率,然而仍有 31.5% 的企業尚未規劃導入,主因包括成本考量、缺乏知識與技術、產業需求不明確,使企業在大規模部署時保持謹慎態度;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2023 臺灣企業轉型現況及需求調查》也顯示,37% 的企業擔心智慧製造投資報酬率過低,30% 缺乏導入知識與技術,27% 不清楚如何實踐,導致智慧製造推動困難。在電子製造業迫切需要專業人才之際,許多產業面臨預算與數據分析能力不足的窘境。

AWS
圖/ AWS

此外,勞動力老化也是台灣製造業的問題。以國發會數據估算,2030 年台灣 50 歲以上就業人口將達 23.8%,導致技術傳承與產線穩定性受衝擊;同時 2050 年淨零碳排目標,迫使製造業必須進行碳盤查與能源優化;加上雖然 9 成企業已啟動數位化,但多數仍停留在營運系統,生產端 IoT 與 AI 應用不足,數據價值未被充分釋放。上述都恐將成台灣製造業升級的阻礙。

全球製造業大變局,智慧製造成關鍵突破口

根據媒體《DIGITIMES》研究,全球智慧製造市場規模將從 2024 年的 3,212 億美元,快速成長至 2033 年的 1 兆 1,583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 13.7%。在社會和全球趨勢的推動下,不只對台灣的製造業帶來新的壓力和挑戰,同時也催生了產業升級需求。

所幸,隨著智慧製造的 4 大技術日益成熟,替台灣製造業帶來更多可能。目前,IoT 透過連接感測器與生產設備,已實現即時監控與資料收集,並支援預測性維護與生產最佳化。世界製造業基金會報告顯示,IoT 已成企業智慧製造的首要投資項目;此外,智慧製造上,AI 現已被廣泛應用於品質檢測、生產流程優化與預測性維護,企業若結合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與生成式 AI,即能以數據驅動決策,提升生產靈活性並降低成本。

同時,隨著「數位雙生」的發展,企業可藉其進行「虛擬試錯」與「情境模擬」,在導入新技術前,先模擬其對現有產線的影響,或預測潛在風險與資源耗損,避免浪費;另外,在 AI 大規模應用下,數據隱私、安全風險成為顧慮。「主權 AI」確保企業在可信的基礎架構中進行數據分析與模型訓練,降低數據外流風險,並支援在地資料中心部署,以滿足低延遲、高安全需求。企業若在產業升級中,將智慧製造的 4 大技術整合,即能在自家領域有效推進。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白皮書限時下載

加速轉型關鍵夥伴登場!AWS 台北區域重磅上線

AWS 作為全球雲端運算領導者,深耕台灣市場多年,成為製造業升級「智慧製造」的鑰匙之一,提供全方位資料策略、生成式 AI 創新、敏捷性等多種解決方案,協助製造業突破瓶頸。

過往製造業資料分散在 IoT 裝置、舊設備、資料湖、雲端資料庫與內部系統中,缺乏統一結構與命名規則,也受到組織文化與部門隔閡影響,導致難以擴展或有效利用。藉由「AWS 工業資料經緯」框架,能支援多來源數據關聯與脈絡化,可用於分析、AI 模型訓練與數位應用程式開發,讓資料運用最大化。藉由 AWS 的高性價比基礎設施與豐富合作夥伴網路,企業可大規模部署生成式 AI 應用。

製造業期待透過生成式 AI 來加速產品開發、提升營運效率、優化供應鏈並強化客戶體驗。AWS 提供完整 AI / ML 服務,支援模型建置、訓練、推論與部署全流程,助企業快速、安全落實 AI 應用。企業可將專有資料導入基礎模型,進行微調與最佳化應用。

同時,為協助製造業在全球市場中維持高度韌性與營運敏捷性,AWS 已於 2025 年初在台灣設立全新 AWS 台北區域,涵蓋三個可用區,將使企業能就地處理與儲存必須留存於台灣的資料,確保資料主權與合規性,同時降低延遲、提升應變速度。AWS 預期將在台北投入數十億美元於營運、基礎設施與客戶支持,幫助製造業數位轉型。

立即下載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台灣產業韌性與轉型關鍵策略》
掌握產業趨勢、實戰案例與資安關鍵策略,打造下一階段的製造業競爭優勢!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