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20元終結WannaCry的英國大男孩,怎麼從救世英雄差點淪為階下囚?
用320元終結WannaCry的英國大男孩,怎麼從救世英雄差點淪為階下囚?

2017年,一位年僅22歲的駭客馬庫斯.哈金斯(Marcus Hutchins),憑一已之力遏止了肆虐全球的勒索軟體WannaCry。

說起WannaCry,或許有人仍記憶猶新。這是款利用美國國安局外洩的漏洞應用程式「永恆之藍」,對全球Windows系統電腦進行攻擊的病毒,一旦受到感染,硬碟內所有檔案都會被加密,隨後進入倒數計時,若沒能在時限內付款,所有資料將慘遭「撕票」。

wannacry_shutterstock_657000004.jpg
3年前WannaCry席捲網路世界,受感染的電腦檔案會被加密,如果擁有者未能在時限內繳納贖金,所有檔案都將被「撕票」。
圖/ Shutter Stock

WannaCry在世界各地掀起波瀾,遭到攻擊者不單是資安防護較薄弱的一般民眾,眾多學術機構、政府單位、企業都深受其害,感染超過20萬台電腦,遍及150個國家。

正是哈金斯從程式碼中找到了WannaCry隱藏的「停止開關」,擊斃了這隻威脅全球資安的猛獸。然而事情卻急轉直下,這位被全球網友譽為英雄的英國大男孩,在WannaCry事件落幕3個月後,被美國FBI指控涉嫌創造與販售惡意軟體,面臨鋃鐺入獄的危機。

被戴上手銬時,哈金斯仍舊催眠自己,雖然作法有些粗暴,警方只是想深入了解WannaCry的細節,直到審訊人員說出「Kronos(克羅諾斯)」的名字時,哈金斯才緩慢意識到,他可能回不了家了。

從小展現駭客天賦,14歲開發出惡意軟體

如同許多天才駭客的童年,哈金斯從小便展現出對網路及電腦的興趣與天份。當同學在電腦課上學習如使用文書軟體時,他卻從中發掘如何撰寫程式語言繞過校方對瀏覽網站及遊戲的限制。

13歲時,父母同意買給他一部個人電腦,有別於同齡孩子的作法,他要求自己決定及組裝每個零件,這部電腦很快變成了他的最愛,並成為他踏上駭客路途的大門。

獲得自己的電腦不到一年,哈金斯造訪了一個致力於在MSN上搗亂的駭客論壇,初次見識到什麼是駭客,並對此感到無比興奮。「我希望也能做到同樣的事。」哈金斯回憶道。

哈金斯14歲時在論壇上發表了第一款惡意軟體,是個可以竊取IE瀏覽器中帳號密碼的電腦病毒。哈金斯坦言,他從未想過誰可能因為自己的發明被盜帳號,只是單純覺得「我做了一件很酷的事。」

輸給金錢誘惑,涉入犯罪深淵

後來哈金斯更進駐一個名為HackForums的駭客社群,在這裡他首次接觸到殭屍網路,意即被惡意軟體所感染,受駭客指示發動攻擊癱瘓目標伺服器的大量電子設備。哈金斯也透過虛假的BitTorrent種子,建立高達8,000多台電腦的殭屍網路,甚至經營起出租伺服器的業務。

對殭屍網路及出租伺服器感到生厭後,哈金斯全心投入在開發惡意軟體上,更因此接觸到令他一步步陷入犯罪泥沼的元兇。當時一位化名Vinny的駭客委託他開發用於惡意軟體的Rootkit,並提議銷售利潤兩人五五分帳,哈金斯沒能挺過金錢的誘惑。

cybersecurity
哈金斯沒能挺過金錢誘惑,同意協助開發惡意軟體Rootkit,為他註定日後被FBI逮捕的命運。
圖/ shutterstock

以箭毒木命名為UPAS Kit的Rootkit大獲成功,哈金斯因此獲得數千美元報酬。Vinny也希望他能開發第二代Rootkit,然而對方要求的功能顯然是為了盜取銀行帳戶,牴觸榨取財務的哈金斯一口回絕。

但Vinny沒有因此罷休,他威脅若哈金斯執意拆夥,他可能會將其身份及住址向FBI舉報。儘管身為一名駭客,哈金相當謹慎掩蓋網路蹤跡,可在個人資訊上倒沒有那麼守口如瓶。

再加上即使中途退出,他過去的參與早已足夠定罪,卻會失去接下來的所有佣金,因此哈金斯仍舊選擇為Vinny開發第二代UPAS Kit。這套惡意軟體被放上暗網及俄羅斯駭客網站以7,000美元的價碼出售,後續更仿效惡名昭彰的網銀木馬Zeus以希臘神祇「Kronos」重新命名。

他走錯的這一步,最終註定了日後被FBI逮捕的命運。

無心擊垮WannaCry,意外拯救全世界

時間快轉到2017年5月12日,一款不知名的電腦病毒對全球各大機構發動攻勢,包括雷諾、日產、FedEx、波音等知名企業,均成為這款電腦病毒的手下俘虜。它被資安人員命名為WannaCry,源自加密時為檔案添加的「.wncry」副檔名。

哈金斯自然沒有錯過這起備受資安界矚目的大新聞,他試圖解析WannaCry的程式碼,並在虛擬機裡模擬中毒後檔案被加密的流程。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檔案被加密前,惡意軟體會向一個看起來像隨機生成的網址發送請求。

Marcus Hutchins02
2017年5月,WannaCry對全球電腦展開攻擊,掀起世界各地恐慌。誰也沒想到從病毒魔爪中拯救網路世界的,竟是一名20多歲的大男孩。

起初哈金斯以為找到了對WannaCry發號施令的伺服器,結果實際上該網址並沒有網站存在,於是哈金斯聯絡了域名註冊商,以10.69美元(約台幣318.1元)買下這個網址,希望藉此攔截回傳訊息,掌握更多病毒資訊。

但結果遠遠超出他預料,好奇心使然的這個舉動,不經意瓦解了WannaCry的攻勢。註冊完網址3個半小時後,他才經由推特上資安專家的推文得知,WannaCry已經完全停擺,無法再造成傷害。

這背後的原理是,在病毒加密受感染的電腦檔案之前,會先確認該網址是否存在,當答案為否時,則將繼續加密檔案,因此哈金斯註冊網址後,WannaCry便失去了攻擊能力,資安專家們至今仍不確定駭客加入此功能的確切目的。

此後,哈金斯成為網際網路的救世主,受到全世界熱烈追捧,直到3個月後,他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機場被FBI逮捕為止。救世英雄淪為罪犯的戲劇性轉折,令世界各地發起聲援,質疑美國是否錯抓犯人。哈金斯透露,看著那些對他深信不疑的人們,是他良心最受苛責的時候。

但在WannaCry時的付出,仍為他挽回一切,最終法官念在他的功勞,以及犯案後的悔意,並聲稱他早在過去就已棄暗投明,輕判他一年的監外看管(supervised release),不必入獄服刑。

拋下過去的英雄事蹟與罪孽,哈金斯現在唯一的目標只有好好重新開始生活。「我不想再當WannaCry的英雄,或者創造Kronos的邪惡駭客。」哈金斯說,「我只想成為讓世界變得更好的一分子。」

資料來源:WiredTechCrunch

責任編輯:蕭閔云

關鍵字: #駭客攻擊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保險 App 過去只是數位轉型的基本門檻,如今已成為決勝使用者體驗的關鍵媒介。擁有 800 萬保戶的國泰人壽,其「國泰人壽App」 歷經多次版本演進,2024 年底再次迎來全新改版上線,不只聚焦在提供完整的售後服務流程,更進一步連結家庭保障與健康管理,成為保戶日常中不可或缺的夥伴。

「國泰人壽App」大改版,重新定義保險關係

回顧「國泰人壽 App 」的幾次重大改版,從 2017 年推出「1.0」版本、擁有 20 萬用戶起步,到 2021 年「2.0」突破百萬用戶里程碑,再到 2024 年底正式邁入「3.0」時,用戶數已突破 330 萬——隨著 App 持續演進,不變的是始終對齊一個核心命題:App 對保戶有何實質幫助?

國泰人壽數位發展部數位客戶經營科經理陳儀綸回憶:「1.0 的首要目標就是把保險售後服務做扎實,包括查詢保單、繳費、送理賠等核心功能。到了2.0,我們進一步從客戶的保險旅程去思考,保戶最關心的是什麼?如何深化體驗?」

「2.0 對團隊來說也是一個關鍵轉折點,若要真正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數位服務,設計就不該只是畫畫畫面,而是應該成為產品思考的一部分。因此,我們開始從設計外包支援轉向長期合作的設計夥伴關係,在國泰金控「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 」的集團資源協助下,國泰人壽 App團隊不僅擁有更緊密的夥伴,也具備將保險專業深度整合進產品設計的能力。」陳儀綸說明。

隨著接近一半保戶成為 App 用戶,顯見 App 已累積廣大保戶的信任與依賴。2024 年底,團隊遂啟動 App 3.0 的全新改版。陳儀綸表示:「這次,我們從個人保險出發,走向全家人的體驗。畢竟保險從來不只是自己的事,更是守護家人的責任。」開發團隊的角色也從單純的數位工具打造者,轉變為陪伴保戶的數位保險夥伴,主動在保戶之前更早一步思考使用情境、潛在困惑與期待。

三大升級一次到位:家庭保單整合、健康外溢結合、整體風格轉換

新版「國泰人壽 App」 3.0 的設計目標,是讓用戶在幾秒內完成真正想做的事。2024 年初啟動改版時,團隊從用戶 NPS 回饋與客服進線紀錄出發,系統性分析常見問題,歸納出一項關鍵洞察——保戶需要從「家庭視角」掌握保單與保障結構。

「這是很顛覆的,以往看保單都是以個人為單位,沒有家庭視角。」陳儀綸指出,「其實很多人是為家人保險,也會查詢子女、配偶的保障狀況。」因此,改版聚焦兩大目標:其一是整合分散資訊,讓用戶能快速掌握全家的保障結構,其二是進而協助保戶更清楚地「看得懂保障」,而不只是「擁有保障」。 三大關鍵升級也應運而生:

一、家庭保單管理: 作為此次改版最具突破性的亮點,用戶可切換「我的視角/家庭視角」,一站掌握全家人的保單資訊,減少逐筆整理保單的時間。國泰金控數位數據科技發展中心用戶科技發展部體驗設計科產品設計師林易蓁表示:「多數保戶其實是『為家人投保的人』。我們把視角從個人擴大到家庭,讓『誰有什麼、缺什麼』一眼就明白,並透過透過圖像化呈現類型與數量,讓資訊更直觀。」

二、健康外溢結合: 隨著保險價值從「事後補償」走向「事前預防」,此次改版特別強化外溢保單與 FitBack 健康資料的整合度,清楚呈現健康任務達標行為與保費折扣的關聯。「過去保戶搞不懂健走數據和保單有什麼關聯,現在我們清楚呈現聯動機制,幫助保戶理解自己的行動帶來什麼實際回饋。」林易蓁說明。

三、整體風格轉換: 這次改版另一個很大的重點就是整體風格的全面翻新,在國壽品牌的穩重信任感基礎上,融合互動回饋、玻璃模糊的質感、漸層與空間感,讓整體的介面看起來不只專業,也更友善、更貼近生活 。同時導入 Design Token 系統,促進設計與工程團隊的協作,讓新視覺設計落地。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圖/ 國泰人壽

用減法思維,打造清晰易懂的使用體驗

然而,App 改頭換面的過程中,也面臨不少挑戰,尤其是首頁設計。「每個部門都希望自己的功能能放在首頁,所以一定要先釐清:保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陳儀綸強調,首頁不能流於功能捷徑的堆疊,而應是協助用戶快速完成任務的第一站。

對此,設計團隊也從使用者旅程出發,重新架構導覽邏輯。原本五個底部功能鍵被精簡為四個,保單資訊也首次搬上首頁。陳儀綸說,「這代表我們不再一味累加功能,而是回到使用情境,設計真正好用的動線,讓使用者更直覺地完成該做的事。」林易蓁強調:「清楚、簡潔,不只是一種風格口號,而是透過減法設計思維,讓設計不只是讓資訊變得好看,而是要幫使用者減少認知負擔,讓他們在對的時機看到對的東西。」

語言上,也全面朝向「看得懂」靠攏。「我們把艱澀的保險名詞,以更貼近使用者情境方式,轉譯成使用者熟悉的語言。例如將癌症的保障項目分類成「第一次罹癌」、「因癌症需要住院時」、「因癌症需要手術時」 等,用情境的方式告訴用戶是什麼情境下的保障,整體體驗更直覺,也更容易上手。」林易蓁說明。

數位轉型思維成為基因,提升服務新價值

App 3.0 上線後,用戶數突破 330 萬、每月活躍用戶達 65 萬,相較改版前更帶動新戶成長 30%,NPS (淨推薦值) 62分、用戶滿意度達 97%。陳儀綸指出:「服務走在客戶前面,滿意度自然會上來,也有助於客服人員引導使用 App 查詢、申辦,提升處理問題的效率。」

「橫跨多部門的夥伴一起完成這次改版,對我們來說是長期思維內化的結果」。陳儀綸說,「我們不只是在技術或產品上持續精進,而是讓整個團隊—從人才培養、協作模式、思考方式都持續進化,這樣的內化改變,才是讓數位轉型能長久走下去的關鍵。技術可以解問題,但“文化”決定團隊能走多遠。」數位轉型不只是一次專案或一次改版,它是一種長期內化的文化與思維模式,更是一種「讓服務永遠走在客戶前面」的能力。

林易蓁則補充,作為隸屬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的設計師,一直都是以集團層級支援子公司的數位產品。「我們能從更綜觀的角度思考,不只是介面設計,也包含跨產品的體驗、功能邏輯與視覺語言,打造統一的品質與風格。」而與人壽產品團隊合作這幾年下來,彼此真的培養出很深的默契,設計師已經不再只是規劃 UIUX ,轉變成參與產品方向制定的共創夥伴,讓設計團隊能以使用者為核心,提出更貼近需求的解法,進而在產品中創造實質價值。

展望未來,團隊將持續優化核心功能,關注 AI 等新技術應用潛力,透過用戶回饋與內部創意提案推動產品持續進化。正如這次改版,讓保戶真切感受到操作更直覺、資訊更清晰,國泰人壽也正持續以具體行動落實「BETTER TOGETHER」,在每一次細節中重塑保險服務的日常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