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的小檔案
書名:希望之國
作者:村上龍
譯者:張致斌
出版者:大田出版
價格:300元
援交、逃學、混日子,愛花錢、不耐操、沒目標,這樣的形容詞,這一兩年時常出現在被冠以「七年級」或是「八年級」年輕族群的身上,「這年頭的年輕小朋友,到底腦袋在想些什麼?」這個問題,從媒體到採訪對象,當然還包括身邊的長輩朋友,「這樣下去,我們的國家會沒有競爭力、沒有希望啊!」在尋找答案之餘,聽到更多類似的感慨。
我不認同這樣的看法。或許該承認的是,我們這群主導社會發展的成年人,形塑了某種氛圍,讓這群還充滿無限可能的小朋友們,對未來不再有期待與想像,所以他們才試圖用破壞、反抗的方式,表達他們的不滿,甚至就直接以成年人不能理解的行動,展現他們的企圖。
年輕人可以有多大的力量?以頹廢暴力美學在活躍於日本文壇的村上龍,以國中生為主角的小說「希望之國」,是一個反省的起點。
「這個國家什麼都不缺,真的是什麼五花八門的東西都有,可是就是沒有希望。」書中國中生主角小砰,在國會聽證會上平靜而沉重地直言。故事以日本持續不振的經濟為背景,穿插眾多社會問題:學校漸漸失去功能,經濟持續不振,金融體系落後,官僚對於環境的反應太遲鈍,媒體庸俗假道德,而學校也不能再為年輕人做什麼了,各種社會價值觀,都受到極大的挑戰,這終於演變成中學生大規模集體棄學,用自己的方法尋找出路。其中一個叫做ASUNARO的團體,透過網路串連同儕,操縱日本金融、媒體,進而累積驚人財富後,帶領數十萬名青少年集體遷居北海道,在那裡建立他們的烏托邦獨立王國。
小說靈感來自於村上龍在自己網路留言版的提問:「有什麼現在立刻可以辦到的教育改革方法?」他自己所準備的答案是:「多達數十萬人的集體棄學事件。」這個答案,當然沒有獲得認同,於是村上龍便打定主意要以此為主題,他花了三年時間採訪收集資料,更選擇在被歸類於保守派的《文藝春秋》上連載一年半之久,試圖以真實與世故謊言的對照,重新檢視日本社會面臨的問題。小說推出後,果不其然,引發了日本社會極大的震撼,日本首相更因此將教育問題列入國會首要的議題。
雖然是以日本社會為背景,讀來卻讓我感到震驚,書中談到的許多問題,在台灣社會或多或少都可以找到對應情境,然而,我們似乎很少像村上龍一般,願意如此誠實而坦白地面對年輕族群,在台灣社會裡,他們的價值觀,往往被操作成一種消費商品,甚至是用來鞏固成年人價值觀的負面成份。
然而,在看似毫無生活目標的表象下,這群年輕世代,在資訊普及發達的情況下,擁有更多元化的創意,資訊運用能力也更強,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都會在網路上與人競標,有時想想,對於眾多年輕族群的批評,是來自於自己對大環境變化的不安,就像書中的國中生,帶著數位攝影機,以新媒體之姿,記錄社區新聞事件,就讓我想到現在喜愛自拍、共拍,並透過網路及手機傳布的台灣年輕人,跟他們比起來,我有的是所謂專業經驗,但他們有的是來自更生活的創意,誰比較有影響力,很難說。
讀完這本書後問我這樣問自己:「成年人,我們到底在害怕什麼?」如果,你也期待一個有希望的未來,不妨進入「希望之國」的空間裡,去尋找自己的答案。
《奈米獵殺》未來科技的異想世界
書的小檔案
書名:奈米獵殺
作者:Michael Crichton
譯者:洪蘭
出版者:遠流出版
價格:320元
作為一個科技財經的編輯,接觸各類新科技名詞的機會不少,其中,「奈米科技」大概是被談論最多,也最被科技產業界普遍視為最具潛力的一個方向,美國政府便在2004年的預算裡,分配了近8.5億美元推動奈米科技啟動計劃(National Nanotechnology Initiative);回到國內,政府也在推動「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預計在6年內投入新台幣231億元的經費。而自己也在很多採訪的機會裡,聽著受訪者侃侃而談奈米技術的偉大,還有對未來生活的種種影響,但說實在的,切身感真的不強,直到看了這本以奈米科技為背景主軸的小說,所有對奈米科技理解、不理解的部份,正面的、負面的影響,全部都變得立體起來。
一如早年膾炙人口的作品《侏羅紀公園》,作者克萊頓再度發揮他追求科學事實,但又融入科幻電影緊湊起伏的筆法與想像,創作出這部發生在7天之內的驚悚故事——一群從實驗室逃跑至沙漠的奈米顆粒,它們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展開獵殺行動。人類會是下一個被追擊的獵物,還是可以反獵為王?書的份量不少,某些科學部份,比如說「分散式智慧代理人」的應用,讀起來是有些吃力,但克萊頓的精彩筆觸,加上虛虛實實的情節,就是會讓人不捨得把書放下。
「他們不了解自己在做什麼,我很害怕這句話會是人類最後在墓碑上刻的字。」書中主角傑克在收拾殘局後的反省,但建議大家先放下作者創作背後的沉重警世意味,就把此書當作認識未來科技的一個窗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