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做YouTuber!呱吉計畫跨國際串流平台,轉型專業節目製作團隊
不只做YouTuber!呱吉計畫跨國際串流平台,轉型專業節目製作團隊

當網紅愈來愈類似藝人,流量變現高度倚靠觀眾的新鮮感與好奇心,如何保持長青?呱吉找到新的答案。

2018年成為政壇新秀的「呱吉」邱威傑,在網紅圈已打滾超過6年,然而新手上路忙於政事讓他荒於經營網紅事業,停滯的訂閱數讓呱吉本人也焦慮起來;跟其他金字塔「頭部網紅」開拍新主題內容策略不同,呱吉斷捨離的在近期重組了團隊、展開募資,新拐點方向是:要朝「新串流平台」衝刺。

「我沒有花精神調整內容,甚至快7成內容是上片時我才看到!」呱吉面對頻道成長的停滯期,焦慮難掩,即便是政治工作的淡季「休會期」,呱吉忙碌的議員身份也讓他只能分出5成時間兼顧網紅事業,他創立的陸伍伍參伍公司因為「老闆不在家」,創意似乎陷入低潮。

「如果我100%精神在經營頻道上的話,我很早就飛天了,比方訂閱數破百萬。」呱吉想到現況,內心也對團隊有愧疚,畢竟是一家資歷尚淺的新創團隊,引領團隊責任身繫於老闆一人,又半天看不到老闆,少了領頭羊,似乎是有點迷失感。

呱吉_邱威傑_台北市議員_2020-07-06_侯俊偉攝影.jpg
呱吉身兼議員跟網紅公司經營者兩角色,讓他分身乏術,網紅公司成長也面臨瓶頸。
圖/ 侯俊偉攝影

訂閱停滯,結束員工明星感時期

陷入瓶頸的團隊、分身乏術的老闆,呱吉腦袋並沒有停下商業思考。創業第六年,團隊已完成第三次轉型,今年正展開第四次轉型。

在此必須先回顧呱吉團隊第二次轉型,他成功幫每位員工塑造了「明星感」,團隊所有人都在台前表現,「多數觀眾認得每一個工作人員,但這個階段已告一段落。」呱吉說。

為什麼要結束?他坦言「公司內部有了矛盾」,雖然彼此感情很好,但對如何做節目內容開始有不同的想法,為了各自發揮長才,呱吉為幾個具明星感的成員切割了團隊,反而讓團隊間有互相競爭又合作的狀態,「我認為這是很失敗的做法,超級失敗的設計。」

上班不要看:呱吉
「上班不要看」這個系列頻道創造許多明星感員工,但呱吉坦言讓內部出現很多矛盾,是錯誤的策略。
圖/ 翻攝自呱吉臉書

為了突破,呱吉毅然決然啟動第四階段轉型,把「陸伍伍參伍」轉型為專業節目製作公司,用高品質節目製作來營利,不再靠單一明星認識度衝流量。「這樣合作有更多彈性,有呱吉也好,沒有也沒關係,至少品質是好的。」他說。

為成為專業內容團隊,團隊組織架構需更完善,他將企劃獨立為單一部門並延攬創意總監管理,「這個人有部分取代我過去角色,我以前是創辦人兼創意總監,」呱吉說,甚至是讓不適合的員工離開,增補適合屬性的員工進來,讓新主管能在他缺席時,Hold住團隊。

藝人不會永保新鮮!團隊轉型專業製作

會做這樣的轉變,也是基於他對網紅產業的觀察。呱吉說,網紅產業最近一兩年最大的變化,在於頭部網紅的轉型。「以前是靠流量變現或廣告分潤、業配,現在頭部網紅會多角經營,一類是開店如經營餐廳或茶飲、賣實體商品,我認為有一定程度風險,很像演藝圈大哥投資餐廳賠錢,領域不同,要小心,也很難跟自己商業模式結合。」

上班不要看:呱吉
為了追求成長,部分百萬訂閱網紅開始經營多元事業,但呱吉認為是危險的嘗試。
圖/ 翻攝自呱吉臉書

另一個頭部網紅會做的,是往不同串流平台發展,而呱吉也有同樣打算。「YouTube設計機制是容易流量變現,我們一週生產三~五支影片,若含呱吉頻道則是六~七支,坦白說不可能高品質,而且拍講一些幹話的影片得到的流量不見得比高品質的差,」呱吉看穿平台觀眾多數抱著消磨時間心態,計畫跨平台發展。

「藝人不會永保新鮮的,就算做再好,訂閱數一兩百萬,甚至有訂閱數10~20萬的網紅就已面臨瓶頸,」呱吉觀察到,即便網紅累積經驗值,內容越做越好,但卻觀看數卻可能越來越差,因為:觀眾對他失去興趣了。

該如何拯救這命運?「我們公司開始要做以節目為主,高品質的節目,Netflix或Amazon Prime願意花錢去買的,才是對的層次。」呱吉說,目前雖還沒開始,但方向已經確定:製作國際水準等級的節目,賣到更多串流平台。

Netflix
Netflix近期買了三部國片,但都銷售不如預期,呱吉期望能扭轉國內節目製作團隊的低迷氣氛。
圖/ pexels

而呱吉認為眼光跟他同路的,還有薩泰爾娛樂。呱吉正規劃多個提案,並準備啟動新一輪募資,而包含「孤獨的美食廢人」升級版篇,也可能開新系列,未來呱吉將從賣人物吸引力,轉為賣內容賣品質的製作公司。

「很難想像網紅可以一集花費200萬元(拍製)嗎?就是希望內容做到國際水準!」呱吉說。這個新闖入政壇的網紅企業家,已經找好下一個舞台,就是打入更多串流影音平台、打國際市場。

責任編輯:蕭閔云

關鍵字: #YouTuber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