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因為KOL行銷成為顯學,很多人都在做KOL行銷,甚至KOL轉單、導購跟團購。
非常多的廠商或經紀公司找KOL合作直接進行變現轉換的模式,並且檢討起誰賣得好誰賣不好,常常看到很多品牌或是行銷經理私下討論,也有很多人跟我這麼說「他賣不出東西沒有訂單,這個KOL真的很糟。」後來聽久了我也就不太當下直接回應了。
「這個KOL有夠糟」、「這個KOL不會轉單」,但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都知道,一件事情的發生不可能只是一方的原因,通常兩方的因素都有。但是如果你問我誰的占比較高,問久了我後來都會反問廠商一個問題。
「為什麼你的產品不能像Apple的產品一樣,打個8折大家就搶破頭了?而且不管在任何通路,從菜市場大媽到我個人臉書動態牆,任何時間打8折都搶。每個人當通路賣Apple產品的時候都能發生這樣的狀況,為什麼不是發生在你的品牌?」
這到底要怪誰?我個人認為當然要怪廠商。因為大家都想賣的好,賣的好最後最大受益的也是廠商。責任少部分在KOL端,今天先講廠商端,我們下次再來討論KOL的部分。
「賣愈多賺愈多」怎可能隨便了事?
基本上大部分轉換訂單的KOL合作,通常都會是「賣愈多賺愈多」的激勵合作方式,所以事實上不可能也不存在KOL隨便幫你賣一賣就算了的事。而且如果只是包底沒抽成的KOL合作,網紅自己也會擔心如果沒有幫你賣好,會失去下一次的合作機會。在正常的合作關係下,基本上是不存在合作案只想要一次沒有下次的,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會希望把產品賣好,來爭取下次繼續合作的機會。
當然,這個論點是已經排除只想賺你一次的合作夥伴與KOL。
銷售的人貨場「不暢通」
沒有辦法轉單的原因還是那句老話「(品牌)在銷售的當下,人貨場是不順暢的。」如果回到「為什麼你的產品不是像蘋果iPhone一樣,打個8折放上架就賣翻天」的這個問題上,那接下來的討論就會是:
- 如何打造爆品。
- 如何行銷產品。
- 如何處理KOL銷售中「人貨場」的細節。
- 其他
打造品牌「爆品」才是上策
其實怪KOL賣不好沒什麼意思,廠商把自己能控制的因素做到極致,讓任何人賣你的品牌商品都可以賣到爆炸,這樣才能增進自己公司的實力。
更重要的是,「怪KOL賣不好」並不是一件對企業來說很好的事,KOL本身就是一個強大的「擴散訊息」節點,要是「怪KOL賣不好」這件事情傳了出去,搞不好KOL跟他的朋友私下討論你的品牌,也會一起不喜歡你的品牌。
在客觀的環境下,品牌怪KOL賣不好產品,得不償失的很可能只是品牌自己。
責任編輯:陳建鈞
(本文由呂元鐘授權轉載自其個人臉書)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