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的危機有多嚴重?數字擺在眼前:根據聯合國報告指出,席捲全球的海洋熱浪,若再上升0.5度,90%的珊瑚都會消失;若是上升一度,99%珊瑚終將滅絕。
關心地球暖化、海洋生態的台達,特地與台達基金會共同舉辦《鯨碳之歌》對白及改編影片徵件競賽,藉此喚起大家對環境議題的關注。《鯨碳之歌》的影片素材,來自台達基金會贊助攝影團隊,遠赴南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東加王國取景,歷時3個多月的海底拍攝,以8K超高畫質影像呈現珍貴的座頭鯨身影。
身為補碳高手,一隻鯨魚一生平均可封存33公噸的二氧化碳,等同於3,000棵樹一年的吸碳量。為了讓更多人知道鯨魚對減緩全球暖化危機的幫助,台達首度邀請各路創作高手,透過加註影片中座頭鯨母女的對白,或是重新改編剪輯影片的方式,一同關懷生態永續。
拍攝8K紀錄片,細緻影像喚起環境意識
這次比賽共吸引近300組團隊報名,最終選出6件得獎作品,由《生之禮》和《鯨嘆之歌》分別獲得對白組與改編組首獎。在頒獎典禮上,得獎影片也在台達總部頂樓、全台首座8K投影劇院中精采呈現。
台達創辦人鄭崇華表示,「環境議題真的非常急迫,如果現在不趕快做一些行動,後面的災難不曉得多嚴重,希望透過這次活動讓更多人覺醒,這不是普通的問題,而是關於全球人類能否繼續生存、能否繼續擁有這麼好環境的問題。」
遏阻氣候變遷刻不容緩,長期關注環境教育的台達基金會,先前就曾委託日本NHK Enterprises拍攝全球首部8K水環境紀錄片《水起.台灣》,並於去年發表,不但在NHK BS 8K衛星頻道上播出超過一年,今年更獲得美國休士頓國際影展金獎的肯定,持續在國內外發揮影響力。
今年台達更投入拍攝8K海洋環境紀錄片,訴說鯨魚為人類守護地球的故事,帶動台灣新生代創作人對8K內容的重視,將幾年後可能不復存在的地球環境美景記錄下來。此次競賽吸引到各路優秀的文案與多媒體好手投入,就是很好的開始。
年輕好手發揮創意,轉譯座頭鯨母女互動
這次對白組首獎《生之禮》,透過鯨魚寶寶對媽媽天真的提問,細膩地以詩意文句,傳達鯨魚寶寶的誕生即是對自然最特別的禮物。創作者許越如笑著說:「看到座頭鯨母女悠遊的畫面,就想到自己小時候總是抓著大人問各種問題的情景。」於是她特別設計三份生之禮物的提問對白,讓大家明白鯨魚的誕生,對自然是多麼特別的存在。
改編組首獎《鯨嘆之歌》,呈現鯨魚與人類對地球帶來影響的對比,藉此傳達鯨魚從出生到「鯨落」(鯨魚死亡後在海裡緩慢落下的過程),為地球環境的付出。影片開場以鯨魚與地球形體相互演變的動畫呈現,故事情節完整流暢、剪輯技巧精煉,創意與環境關懷素材融合度高,深深打動評審。
《鯨嘆之歌》創作者黃維婷表示,影片將鯨魚與人類對比,是因為她發現,「人類在地球只有短短一瞬,但對整個世界造成的影響卻非常巨大。希望大家可以反思自己存在的影響力,進而思考既然我們有這樣的影響力,是不是可以為這世界做更多事。」
成熟作品感性說服,理性溝通
今年比賽首次以鯨魚作為改編主角,要從近300組用同一素材改編重製的作品中選出優勝者,對評審團而言是特殊體驗。擔任評審團主席的導演楊力州表示,最終作品能勝出的關鍵,在於專業性和成熟度,像是《鯨嘆之歌》的動畫及製作水平都非常到位,雖然是推廣環保概念,「但不是強迫、暴力的告訴你要這麼做,而是用非常有韻味的方式,讓你在閱讀時,不知不覺就進到意識裡去。」
楊力州更期許創作者,「我們可以選擇對於環境的美予以驚嘆,或是對於幾乎毀滅、以後只能看8K影像,對於過往曾經存在過的美予以驚嘆,這些選擇都在我們身上。我們都是拍片者,能夠做的事,就是透過最簡單的方式,讓大家可以理解。」
另一位評審牽猴子整合行銷共同創辦人王師,則以觀眾視野評斷此次改編作品,「唯有我們在感性上說服了他之後,他才有可能在理性上接受你的觀念。」同樣擔任評審的導演侯季然則鼓勵參賽者,在資訊流通的數位化時代,即使沒有得獎一樣可以把作品放在網路上,讓全世界看見,「這是一個公平的時代!」希望大家持續保持創作的熱情,未來還有更多舞台可以展現。
這次的得獎作品,不僅未來將隨著台達基金會拍攝的8K海洋環境紀錄片,一同登上大銀幕;基金會也已將作品編入年度相關環境教育教材,成為台達志工推廣環境教育的重要內容,吸引更多人一起關心急迫的氣候議題。
歡迎線上觀看「台達鯨碳之歌對白及改編影片徵件競賽」得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