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思未來的生存之道
海思未來的生存之道

2019年5月16日,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名單」,所有的美國公司,必須獲得美國商務部的許可方可出貨給華為。申請許可是「外交辭令」,一般的情況下是不准,從英特爾、高通、美光、賽靈思等晶片公司皆不可出貨給華為,Google、微軟等軟體公司也停止對華為出貨與支援。

推薦閱讀:華為獨自坐困圍城!中國半導體出了什麼問題,為何使不上力?

第一波禁令

海思成華為唯一續命丹,營業額爆發性成長 68.3%

此時海思成為華為的「續命丹」,海思全力開發各式各樣的IC,以替補美商無法供應的缺口。美國禁令,促成海思「爆發」成長。估計海思營業額2019年約為843億元人民幣,較2018年的501億元人民幣,大幅成68.3%。

從台積電看,海思是台積電的第二大客戶,估計2019年海思對台積電下單金額約1,529億元,占台積電營業額約14%。

海思在2019年表現亮麗,母公司華為也保持兩位數成長,2019年華為營業額達人民幣8,588億元,較2018年的人民幣7212億元,成長19.1%。

看在美國政府的眼裡,禁令制裁對華為效果不彰,無法遏止華為的成長,尤其是華為在5G的進展依舊犀利,中國政府力挺之下,華為在5G基礎建設(基地台、局端設備等),取得大量訂單,並且加速在大陸布建5G設施。

推薦閱讀:海思走了,蘋果變大了!不能跟華為做生意,台積電為何沒差?

限編輯使用_華為_huawei_shutterstock_1289685550Resize 1280
接連兩波美國禁令制裁,華為、海思都必須為自己謀求生路。
圖/ Shutterstock

第二波禁令

禁止半導體廠代工,制裁升級斬斷海思最後生路

今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發布新禁令,除非獲得供貨許可,否則半導體廠商禁止將含美國技術與軟體的產品,賣給華為及113家華為子公司。這是美國對華為禁令的第二篇。主要鎖定目標是禁止晶圓代工廠替華為、海思代工。

其中華為倚賴最深,肩負華為IC開發重任的海思半導體,是此「升級版」禁令的最大「受害者」。

海思是所謂的「無晶圓廠」(Fabless)公司,公司負責設計IC,設計完成後,將IC的生產委託晶圓代工廠生產。沒有晶圓代工廠可以替海思代工,這等於斬斷海思的生路。

華為四面楚歌,海思陷入苦戰,處境嚴峻

面對美國這種「鋪天蓋地」的封鎖,海思如何在逆境中求生存,成為華為及海思重要的課題。對華為、海思而言,最重要的是保留,好不容易才建立的優秀IC設計團隊。

這幾個月間,華為、海思人心惶惶,已有一些工程師掛冠求去,另覓新巢。更麻煩的是8月17日美國發布對華為的第三道禁令,斬斷所有半導體對華為出貨的管道,華為公司被推到岌岌可危的境界,公司的生存成為不可知的變數,海思的處境更加嚴峻。

華為這些年來,經營績效佳,公司底子深厚,面對不少危機的淬鍊,加上有中國政府的支持,華為的生存不是問題。麻煩的是美國制裁「橫空出世」一波又一波,波波力道強勁,華為、海思原本為加速發展超編的研發人力,頓時成為頭痛的問題。

海思的生存之道:轉型IC設計,開發EDA、FPGA

為了穩住研發人才,海思必須另謀生路,維持公司運轉,工程師才不至於大量流失。

目前海思的可行之策是將公司商業型態轉型為IC設計服務,一方面開發各種矽智財(IP),另一方面可以替其他公司開發IC。舉例而言,海思可以替小米開發IC,由小米制訂規格,海思負責開發。開發完成後,小米負責下單給晶圓代工廠代工,生產小米品牌的IC,供小米使用。

透過此種設計服務的商業模式,海思可獲得開發費用,並且可對每顆IC抽取權利金,這可維持海思的生存。

除了設計服務外,海思還可以積極開發自己的EDA(電子設計自動化)軟體,以擺脫美國的束縛。

除此之外,海思可以積極開發FPGA(現場可程式化邏輯閘陣列),雖然沒有晶圓代工廠的奧援,海思可以與友好的IC設計公司合作,雙方共同開發,共享智慧財產權。FPGA開發完成後,由合作的IC設計公司負責投片生產銷售,海思收取權利金。爾後如果美國放寬對華為海思的制裁,海思即可生產自己的FPGA。

對華為這種電信、網路設備的生產商而言,FPGA是必須的半導體零組件,建立自主的FPGA產品,對華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雖然海思有各種應變措施,然而在此「風雨飄渺」之際,不少人仍會選擇離開另謀高就。海思流出的人才將可能為中國大陸的IC設計業注入新血,提升技術能力,這對台灣的IC設計業可能會有不小的衝擊。

責任編輯:陳建鈞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來助力,初咖啡打造像家一樣的咖啡體驗空間!
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來助力,初咖啡打造像家一樣的咖啡體驗空間!

走進位於台中沙鹿四平街的「初咖啡」,芬芳滿室的咖啡香、溫暖療癒的陽光、綠意盎然的植栽,以及便捷舒適的空間體驗,不僅讓人流連忘返、更是訪客不斷回訪的關鍵。初咖啡主理人楊倩如表示:「我心中的理想咖啡廳不僅要有引人的裝潢外觀、舒適的空間規劃、便捷的WiFi服務,每一季,我們都會更換咖啡豆以滿足客戶嘗鮮的需求,此外,我們設有兩座咖啡豆烘培機器,以淺培、中培的方式處理咖啡豆,讓訪客可以品嘗最原始的咖啡風味。」

鉅晶
圖/ 數位時代

關鍵拼圖,初咖啡以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完善咖啡空間體驗

初咖啡對理想的堅持,不僅自然而然的形成差異化服務優勢、吸引一群死忠消費者,挺過疫情衝擊後,初咖啡將咖啡廳二樓打造成小型體驗空間,開始提供各種咖啡課程、或者是做為舉辦小型活動的場地,為了順利擴展業務,初咖啡除進行相應的空間裝潢,更計畫更新店內的WiFi服務。
協助楊倩如一起打理初咖啡、主導WiFi設備升級工作的邱俊銘表示:「無論是咖啡、空間還是服務,我們的理念一直是:只要可以就做到最好。」以WiFi服務為例,一開始,初咖啡使用的是家用型WiFi AP,隨著裝潢的調整與訪客的增加,不僅店內空間出現WiFi連線訊號死角問題、一樓室外空間也無法連結WiFi,再加上WiFi AP的外觀與店內裝潢風格不搭,只能擺放在訪客看不到的吧檯櫃內空間,設備線材雜亂也影響連線品質,為改善這些問題,以及確保二樓空間也能夠順利連網,開始評估系列解決方案,最終決定採用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系列產品:導入Instant On 1930系列交換器、在一樓室內安裝1台Instant On AP22、一樓戶外安裝1台Instant On AP17,以及在二樓安裝1台Instant On AP22。

鉅晶
圖/ 數位時代

邱俊銘進一步解釋會決定採用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的原因有三:首先是既有的訊號死角與連線覆蓋率不足等問題迎刃而解,而且,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只要透過網路線就可以供電,大幅降低室內與室外拉線問題,此外,美觀的外型也與初咖啡欲打造的空間氛圍一致,有相互加分的成效;其次是合作夥伴 – 鉅晶國際 – 提供專業且貼心的諮詢與技術支援服務,例如在一開始的評估階段就針對初咖啡的室內裝潢提出最佳規畫建議,以及在一周左右的時間完成施工與架設工作,安裝上線後,鉅晶國際的團隊也總是在最短時間內提供相應的支援;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是,系統設備高度整合且易於管理,完全符合初咖啡的管理需求。

鉅晶
圖/ 數位時代

「透過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 App,無論在哪都可以輕鬆掌握各個網路設備的即時運行狀況,甚至是從中找出異常事件、防範於未然。」邱俊銘面帶微笑地說,導入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後,初咖啡又往理想–讓訪客可以像在家一樣的悠閒品嘗咖啡、渡過美好時光–邁進一步,是咖啡廳營運的最佳幫手。

鉅晶
圖/ 數位時代

為未來做最佳準備,初咖啡以別具一格的咖啡體驗持續擴展業務版圖

導入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除有助於初咖啡解決當務之急:連網與管理問題,更為未來的商業擴展做好最佳準備,例如可以因應業務需求輕鬆設定、擴展WiFi 服務,以內建的安全性閘道和防火牆將業務與訪客流量分開,以及透過(遠端)監管的方式即早發現異常連線行為以降低惡意攻擊、將危害降低到最低,提供訪客安全無虞的WiFi連線體驗等。
「我們想提供給客戶最好的體驗,透過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除可提供訪客提供高品質的連網服務,還可以進一步落實安全防護,這是以前想都沒有想過的事情。」邱俊銘面帶微笑地解釋,初咖啡除提供咖啡、餐飲服務,販售自家烘培的咖啡商品,以及開設與咖啡相關的課程與活動,亦不排除開設二店甚至是三店,在這樣的前提下,功能強大且可輕鬆管理的WiFi服務顯得尤其重要,不僅能完善空間服務體驗,也讓團隊可以無後顧之憂的衝刺咖啡等核心業務。
「我們十分滿意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帶來的絕佳使用體驗,除會視需求擴展使用,也會不藏私地介紹給同業。」關於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的未來規劃,邱俊銘如是說道。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