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三個數字可以代表我:0、3、1,我今年零出差;每天只有三件事:吃飯、睡覺、Zoom,一天最高紀錄參加19個Zoom會議;只有出門購物一次。」Zoom執行長袁征在第四屆用戶大會Zoomtopia 2020自述在疫情期間的新常態生活。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視訊軟體Zoom一夕間聲名大噪,成為疫情下的當紅炸子雞。在全球疫情緊繃的2~4月,Zoom每日活躍用戶從1,000萬成長至3億,3個月內成長30倍,根據datanyze統計,Zoom市佔率36%為視訊會議軟體之冠。
面對用戶數大增,身處在前線的Zoom亞太區業務負責人CJ Chen(陳嘉建),談到一路以來所面臨的挑戰,在Zoom工作快三年的他,首次看到Zoom成為全球的社交工具,他認為「疫情放大了消費者對於視訊服務的需求」。
疫情放大視訊服務需求,教育、醫療被改變
因為科技的進步,過去可能因網路不穩、電腦不夠強大,企業系統偏向部署在辦公室內,如今都朝向雲端發展,讓遠距辦公、醫療、教育成真,CJ強調,使用視訊會議的基礎條件都具備,「現在只需改變人們的意識」。
第一個影響在教育,台灣補教業者陳立教育集團採用Zoom,在今年上半年疫情高峰期間,陳立教育集團近千名學生利用Zoom不間斷參與課後輔導課程,一次滿足200位學生同時線上聽課,也運用在小班制的輔導與解題課程,提供學生個人化的學習體驗。
看病流程也將被視訊服務改變,在國外得開上一小時的車、再經過半小時候診,最後醫生問診只有15分鐘,是國外看病的日常。CJ認為生活中有太多無效的通勤、等待時間,都可以透過視訊科技來優化。例如澳洲非營利組織「皇家醫療飛行團隊」,主要服務澳洲偏遠地區醫療資源不足,醫院裡只有護士、沒有醫生的狀況,該組織就透過Zoom遠距幫助護士診斷患者,再將病患透過飛機運送到最近醫院。
不只教育、醫療,遠距球賽、音樂會,甚至透過Zoom參與一小時的密室逃脫,各種視訊會議應用百花齊放。從今年的使用數據觀察,Zoom成長幅度相當驚人。
亞太區業務今年成長573%,加設2座資料中心
綜觀數據來看,Zoom在今年1月日均使用人次1千萬,4月變成3億。Zoom也上調2021財年的預估營收,從23.7億增長至23.9億美元,年營收成長率284%。
今年亞太區用戶在Zoom上參與超過8億分鐘的會議,Zoom亞太區業務(包括新加坡、印尼、台灣、韓國、日本等地)今年成長573%,亞太地區有超過1億名學生使用Zoom上學。看好亞太區的成長潛力,今年也在新加坡和日本大阪開設新的資料中心。
過去偏向服務企業用戶的Zoom,這次疫情下很大的成長來自一般消費用戶,不少用戶從結婚、家庭聚會、參加喪禮等,都透過Zoom進行,「當大家沒有選擇時,試過後,才發現視訊服務是可行的。」CJ坦言。
大量用戶湧入,一度陷入資安危機
但當大量用戶湧進後,Zoom隨即陷入資安漏洞、隱私疑慮風暴,提起這段因用戶大幅成長,Zoom一度陷入的黑暗期,CJ仍歷歷在目,「過去我們一直都服務企業級用戶,所有部署都透過企業IT團隊嚴謹測試,但隨著消費級用戶增加,他們缺乏IT團隊的支援,結果出現許多不明人士亂入、搗蛋。」
被駭客盯上後,Zoom自4月起展開90天資安強化計畫,找來曾任微軟首席資訊安全工程總監Jason Lee擔任資訊安全長、開啟所有免費帳戶的會議密碼功能,並升級資安加密規格。
目前Zoom在全球共有18個地點設立資料中心,當大眾對於把數據放在雲端有安全疑慮時,Zoom把選擇權交還給用戶,讓用戶自行決定資料中心位置,這代表付費用戶將可自行設定Zoom資料中心的白名單與黑名單,這些都是Zoom在疫情下所做的對策。
這次疫情,讓大眾與視訊科技有了「第一接觸」,目前不少科技公司宣布可永久在家辦公;政府部門特別是新加坡、美國政府也融入視訊工具,提升行政效率;視訊科技也推動教育界數位轉型,目前美國96%大學都使用Zoom,亞洲新加玻教育部也全面選擇Zoom做為教育平台。
目標2035年視訊會議能完全比擬真人會議
看待視訊科技的未來,CJ認為基礎設施已完善,現在只差消費者「去使用」!他以智慧手機演進舉例,曾是黑莓機愛用者的CJ說,從3G跨入到4G,他也花好久時間才接受使用觸控螢幕手機,但實際用後才發現沒按鈕才好用,因為螢幕更大,同樣適用在視訊科技上,比起大量的實體會議,視訊會議可提升民眾的生活效率。
他認為,這些都是大眾接受的過程,最終用戶還是會被更高效的工具給吸引,未來Zoom的目標是,讓視訊會議做的跟真人會議一樣好。
袁征設下目標,期望Zoom在2035年能完全比擬真人會議,可以握手、擁抱、即時翻譯等,他認為新冠肺炎疫情會加速數位轉型,不會再回到過去工作的模式,往虛實整合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