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鳳為何愛VR?帶外婆逛歐洲、長輩重返少年時,讓跨世代一起共感
唐鳳為何愛VR?帶外婆逛歐洲、長輩重返少年時,讓跨世代一起共感

虛擬實境(VR)最珍貴的特性,就是跨越世代、國界和城鄉,建立共同在場的「同理心」。

但是,如果虛擬世界中只有一個人,將會成為一個人的空想,只有「分享實境」,才能有助於對彼此的了解與尊重。

「我的全部,都公開透明在這邊了;我所看待的自由和未來,也將與各位一同分享。」第一本經唐鳳認可,串連她的過去與現在,遠眺自由與未來的深刻之作《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上市首週,日本亞馬遜「國際教育、網路入門、性別議題」三類銷售第一。以下摘錄書中第7章局部內容,與讀者分享有20年遠距工作經驗的唐鳳,對未來世界與虛實科技的想像。

有一次,唐鳳在巴黎出差時,應台灣公共電視邀請,運用VR技術召開記者會,遠距跟台灣的5位中小學生對話。

她在螢幕上創造數位化身,把自己縮小到跟國中學生一樣高,這樣不只對方沒有壓力,也少了大人高高在上的感覺。在36分鐘的對談中,唐鳳讓學生們針對教育、政治、數位科技、跨性別等議題自由提問,讓對話在輕鬆的氛圍下進行。

VR也使得「協力學習」變得更友善,人們可以在各種規模、語言及文化下,自在地傾聽彼此意見,而不用拘束於傳統的教學方式。更重要的是,透過這樣的VR教學,更能讓學生專注學習。

唐鳳 遠距上課
2016年,人還在法國巴黎的唐鳳,事前就先用360度攝錄方式「3D建模」,掃描自己的人形,製作出真人版的「3D唐鳳」,成功打造遠距虛擬會議的化身。
圖/ 公視 青春發言人

遠距上課「共同在場」,同理心讓學生感情不會淡

在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後,世界各國也開始加速遠距教學。然而遠距教學的成效,或多或少因為家庭的電腦設備不同而有所偏差,甚至還有「遠距難民」等說法出現。

不少日本學校雖然實施遠距教學,不過像是作業或是期中考試等,老師還是會郵寄試卷到家中,如何能讓遠距教學真正有效,至今仍有不少討論。

唐鳳建議,如果要達到遠距教學的成效,首先要 花時間營造共同在場的感覺,意即建立 「同感」

孩子在成長階段,喜歡探索各式各樣的事物,在尚未決定真正喜歡什麼事物之前,如果一直關在家中,會比較封閉,所以,還是需要在群體中成長。在學校中,大家穿同樣的校服,吃同樣的午餐,群體的同感因此建立。

OCULUS QUEST 2 FACEBOOK
VR 裝置是進入虛擬世界的一塊重要敲門磚,特別是顯示畫面的頭戴式裝置,圖為Facebook旗下 Oculus 於9月推出 VR 裝置 Oculus Quest 2。
圖/ Oculus

過去唐鳳在參加黑客松時,有過幾次是「在家松」,大家各自在家中參與,不過會刻意保持「同在性」,例如訂同樣的披薩或使用同樣物品等。如此一來,雖然大家所在的空間不一樣,不過,透過線上參與的共同點,也可以營造出一種虛擬的同質性。如果沒有刻意經營這樣的同在性,就會出現疏離感。

遠距教學也是如此。即使在家學習,如果中午約好吃一樣的家常料理,彼此的感情會更融洽。當然,每一種科目與教學方式都不盡相同,但未來靠著擴增實境、虛擬實境,應該會有更多細膩的做法吧!

無論何種課程,看科目是屬於知識性、情感性或討論性質,老師再藉由科目的特長,去營造現場同在的感覺,這或許是未來遠距教學的可行方向。

回到80年代吉布森的說法,當時 VR技術的出現固然驚奇,但VR從單純是種體驗,到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還是經過了20年以上的時間。

因此,即使通往未來的科技不斷被發明,但要實際應用在人類社會,終究需要不斷試驗,而科技要輔助人類社會,也須倚賴人們彼此建立互相尊重的同理心與共感的時刻。

國外數學老師利用第一人稱VR遊戲《戰慄時空:艾莉克絲》在家進行遠距教學

VR穿越無痛點,阿公、阿嬤帶你重返他們青春歲月

除了遠距學習, VR也可以跨越世代,讓長輩直接體驗切換時空的驚奇。唐鳳的外婆曾經戴上 VR頭盔去體驗歐洲的風景,實際體驗旅遊的感受。

唐鳳
要老人家學習用觸控筆去寫程式,可能很困難。但像是如果用到 VR,她就會覺得跟現實生活沒有兩樣,幾乎不需要學習就能應用。

如果能有這樣的愉快體驗,就能拉近了長者與科技的距離。

近來,唐鳳也與科技界合作,請70、80歲的朋友們戴上 VR眼鏡,在虛擬實境中回到他年輕時常走的街廓。這些老年人在虛擬實境中,自己當起導覽員,向同樣戴起虛擬眼鏡的年輕人解說,讓年輕人更理解老年人年輕時的世界。

VR技術更重要的,是可以讓不同時代的人共享實境。

「年輕人都跟老年人說,你想想自己年輕時候的樣子,但是老年人很難真的跟年輕人說,他年輕時候的樣子如何,因為那個世界已經不在了。」唐鳳說。

但是,如果在 VR裡面,大家透過虛擬實境,讓大家可以回去體驗那個時代。這樣一來,讓雙方都能在虛擬中,以更為平等的角度看待對方。

未來的科技發展,前景依舊值得期待,但前提是:讓科技去適應人類,而不是人類去適應科技。

本文授權摘錄自《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作者:丘美珍、鄭仲嵐,親子天下出版

責任編輯:張庭銉

關鍵字: #VR_AR_MR #唐鳳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