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國基閃電結親非常登對
鴻海、國基閃電結親非常登對
2003.11.15 | 科技

從10月份以來,有關併購的消息,在國內外就沒停歇過。不管是微軟放話要買下將於明年初上市的搜尋引擎Google(預估市值在150至250億美元間,與amazon.com相當,是網路股復甦的觀察指標),或是建華金控有意出嫁,引來國泰、中信金和富邦等金控大戶搶親,但真正成局的,卻是突如其來的鴻海併購國碁電子。

**併購目的
在於搶新代工訂單

**
鴻海今年全年營收將突破3000億台幣,是台灣最大的PC零組件及系統業者,也是台灣整體電子業第一大。國碁今年營收可望達300億台幣,是台灣最大的通訊設備廠商,這樁於11月6日宣佈的併購案,等於是結合台灣PC第一大和通訊第一大。
不過,當天兩家公司都只派出財務主管發布消息,內容又像官員接受質詢般避重就輕,使得外界格外好奇,這兩家公司為何走在一塊,接下去又會怎麼走。
鴻海的郭台銘與國碁總經理李光陸,各是該公司的靈魂人物,兩人同樣治軍嚴明、績效突出,但李光陸比郭台銘更低調,幾乎不接觸媒體,唯一一次同意接受採訪,是在今年五月中的《數位時代雙週》專題中(請見58期的<國碁電子:爆發中的小鴻海>)。
複製PC業的量產經驗,移植到正在標準化的網通產業,拚搶衍生的大量新代工訂單,應是這樁併購案的主要目的。

**瞄準思科
委外訂單大小通吃

**
通訊設備和PC業的產值,一年在全世界都超過1000億美元,但是相較於目前PC業的高度標準化,通訊設備業才剛從各家公司各擁不同規格的階段,走向齊一標準化的路上。
舉例來說,不管消費者買到IBM、惠普(Hp)、東芝(Toshiba)還是華碩(Asus)的電腦,開機後裡頭都是微軟的Windows軟體,如果零組件故障,各家廠牌還可互相替換,沒有相容性的問題。但是通訊設備就不是如此,以思科(Cisco)、北電網絡(Nortel)、西門子(siemens)和阿爾卡特(Alcatel)等不同廠牌的交換機而言,使用的零組件和軟體都不同,彼此沒有相容性。
PC業走向標準化的過程,降低了技術門檻,也降低了毛利率,促使美日歐業者將生產作業外包,造就了台灣的PC代工業。而正朝向標準化的通訊業,極可能是台灣電子業的另一片新大陸。
美國在1996年鬆綁電信產業,使得多種新型態的電信服務業應運而生,帶動背後龐大的通訊設備商機。以思科為例,從1997年開始,陸續與國內的智邦、英業達、華碩、國碁和鴻海,都商談過代工合作事宜。2000年下半年科技業景氣急轉直下後,這種外包生產的需求更是急切,以提升毛利率。
從思科的毛利率表現來看,進入2001年後,毛利率明顯下滑,從2001年第三季到2002年第四季,更是罕見連續四季毛利率不到六成;之後,毛利率逐漸回升,在今年第二季突破七成。曾在思科工作、目前是Foundry網路亞太區總經理韋嘉觀察,主因是思科持續將生產外包,特別是把低階量大的產品交給鴻海代工。
至於中高階需要設計能力的產品,比方網路電話,思科是交給英業達集團代工,而今年推出的短距離行動電話(適合在大樓或廠區內使用),則是由國碁開發生產。
除了台灣業者,思科也與其他來自美、加、星、墨等地提供「電子製造服務」(EMS)的廠商合作,他們的特色是具備量產能力和初級設計能力。

**務實哲學
站穩通訊業利基點

**
鴻海加上國碁,等於從低階到高階、從設計到量產能力俱全,比起EMS更具優勢,對於爭取更多思科的訂單,以及思科以外的其他通訊廠商的訂單,都更有利。
對鴻海而言,始終面臨「成長的瓶頸」,自2001年營收突破1000億台幣、2002年突破2000億台幣、今年突破3000億之後,這些年陸續試探光通訊、8吋晶圓廠和TFT-LCD等領域,都在發掘下一個成長機會。買下國碁,讓鴻海站穩通訊業的有利位置,並減輕發展無線技術的壓力(國碁在無線區域網路和手機上都耕耘已久)。
對國碁而言,這家原本就擅長控制成本的公司,脫離母集團宏碁加入鴻海之後,當是相得益彰,只是原本在宏碁集團所擁有的自主性,到鴻海之後能否保持,以及李光陸之後的角色和職務,還有待觀察。
不過,起碼兩家公司務實的哲學是一致的。李光陸擁有加州大學柏克來分校電機博士學位,但是並不迷信技術,重視的是那些技術可以變成產品熱賣,「技術到處都是,用技術做什麼才重要,」這一點,與郭台銘常說的「出了實驗室,只有紀律,沒有高科技」,倒是十分吻合。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奪下證券界奧斯卡《金彝獎》: 元大證券改寫「行動投資體驗」打造新一代行動下單APP
奪下證券界奧斯卡《金彝獎》: 元大證券改寫「行動投資體驗」打造新一代行動下單APP

元大證券「投資先生 APP」獲第18屆金彝獎肯定,不僅成為市場公認的創新典範,也象徵元大證券已將數位服務從工具升級為支撐「投資人體驗」的數位基礎設施。

在下單APP已成證券業經營「標配」、交易介面越做越像的今天,要在市場上創造競爭力並不容易。 然而,元大證券的投資先生 APP 卻交出一份極具說服力的成績單 ,不僅累計下載突破 560 萬次、月活躍使用者超過 130 萬人,穩坐全台新一代行動下單平台, 在近日剛公佈得獎名單的 「第 18 屆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金彝獎」中,更一舉奪下「傑出金融創新獎」殊榮

這樣的成績讓人不禁好奇:在人人都有下單APP的時代,它到底如何打造差異化,獲得投資者與評審的肯定?「我們認為,這次得獎的關鍵並不是來自單一功能,而是評審看見了完整而連貫的行動投資體驗」元大證券表示。

投資先生 APP 在2025年全新改版後,成功串起投資旅程的每一個節點,從線上開戶、市場資訊取得、交易下單,到帳務查詢與投後管理,讓使用者可以在單一 APP 裡完成大多數投資決策所需的關鍵流程,減少在不同 APP 之間來回切換的時間與不方便,有更多時間可以去瞭解市場資訊、優化投資組合與投資成效。

從客戶痛點出發的改版藍圖,讓投資旅程更順暢

元大證券指出,投資先生 APP 的改版計畫,源自於團隊多年累積的使用者洞察。 自 2018 年上線以來,元大證券便持續蒐集使用數據與用戶回饋,逐步梳理出投資人在行動投資旅程中常遇到的關鍵痛點。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首先,是過往臨櫃開戶流程繁瑣又花時間。其次,許多投資人同時擁有多項金融資產,每一種資產都有各自對應的 APP,常常要在不同 APP間反覆切換,難以快速掌握整體資產狀況。第三,APP 介面採固定版型,投資人每次都得層層點選才能找到所需資訊,操作體驗難以提升。第四,市場波動快速,但投資人又難以時時刻刻緊盯盤面變化,一個不留意就可能錯過絕佳的進出場時間。最後,在時間有限、資訊繁雜的情況下,許多投資人沒有足夠時間深入研究商品,只能依賴親友建議做決策,投資過程缺乏個人化引導與專業支持。

這些長期困擾投資人的問題,為投資先生 APP 的改版計畫指出了明確方向: 不僅逐一拆解這些痛點,更要串起各個投資節點,打造出一條更順暢的行動投資動線。 正因如此,投資先生 APP 2.0 推出5大創新設計,並依照投資人的實際操作流程,將這些創新整合成更直覺的投資路徑,讓使用者能夠一步接著一步操作,投資流程自然更連貫、順暢。

創新1、一戶五開》讓開戶變快、變簡單、也變更安全

在投資旅程的第一站,元大證券推出「一戶五開」創新服務,整併證券、複委託、財富管理、銀行台幣扣款與外幣扣款5大帳戶的開戶流程,使用者只要一次申請、一次驗證,就可以同步開立這5大帳戶。過程中,亦結合 OCR 與銀行資料共享機制,自動帶入部份資料,讓使用者從原本近 60 個欄位的填寫量,一口氣降低至剩下五分之一,整體開戶時間也縮短至 約 5 分鐘

元大證券強調,「一戶五開」服務不只是把流程變快、為投資者重新定義開戶體驗,更重要的是,同步降低詐騙風險,藉由將身分與資料比對前置化的做法,在開戶端就能攔截高風險樣態的交易,而統一的驗證軌跡也能降低人為錯誤與資料偽造的可能。

創新2、客製化投資首頁》打造個人專屬投資儀表板

完成開戶後,進入日常使用階段,投資先生 APP 推出「客製化投資首頁」的創新設計,以卡片式模組架構,一次整合台股、ETF排行、研究報告、行事曆等16種功能模組,使用者可依照自己的習慣自由增減模組,並透過拖曳方式調整順序,打造個人專屬的投資儀表板 ,讓 APP 不再只是資訊堆疊,而是更貼近每位投資人決策節奏的個人化入口。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創新3、智能貼標》把個人化體驗從介面設計升級到內容推薦

在個人化體驗上,投資先生 APP 不只提供客製化投資首頁,還進一步導入「智能貼標」機制,讓個人化服務從介面配置走向內容推薦。元大證券透過數據分析 自動辨識用戶的投資屬性並建立標籤 ,據此進行個人化訊息推播,提升內容相關性與觸及率。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這項設計的價值在於,它能隨著投資人所在的投資階段動態調整內容,不論是新手需要基礎知識,或是進階投資人關注市場機會,都能收到更對時、對題的資訊。

創新4、智能條件單》不必盯盤也能照策略走

當投資人準備進場時,投資先生 APP 的「智能條件單」便成為策略執行的重要助力。此功能同時支援台股、美股與期貨交易,讓投資人透過自動化條件設定,提高策略落地率並強化風險控管。

目前智能條件單共提供六大應用情境,並支援長達 90 天監控,滿足不同類型投資人的需求,也獲得許多投資人高度肯定。以台股為例,智能條件單至今已累積逾 10 萬名使用者、創造超過新台幣 700 億元的成交金額,顯示 自動化策略工具 已成為越來越多投資人的日常操作利器。

創新5、元大集團資產總覽》14 類資產一次看清

最後,在投資後的資產管理階段,投資先生 APP 運用集團身分識別標準化機制,打造更完整的資產全貌檢視能力,讓投資人能在單一介面一次 總覽多元金融商品

元大證券串接元大金控集團內各子公司共 14 類資產,免去過往跨 APP查詢資訊的麻煩,使用者僅需完成一次身分驗證,即可跨平台查詢證券、銀行、期貨、投信與人壽的資產,至今已寫下每月使用人次逾 2 萬次的好成績。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展望未來,元大證券將持續以「投資體驗先行」作為產品迭代的核心原則,讓既有的服務主軸走得更穩定、更順暢,也更貼近日常使用情境。同時也會持續關注新興技術的發展,於技術成熟且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謹慎引進,讓數位服務真正成為投資旅程中的穩健助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