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每三台筆電,有一台是廣達做的。
「我們希望今年筆電總出貨量至少是6,000萬台,若材料供給更好,希望超越這個目標。」廣達資深副總楊俊烈13日在財報公佈後,首度明確指出今年廣達受惠疫情影響,全球筆電需求狂飆的實際成績,以市調機構多預估全球筆電今年出貨上看1.8~1.9億台來說,廣達供貨已是三分之一強。
廣達今年前3季度筆電出貨4,010萬台,年增率59%,其中第3季單季出貨就達1,830萬台,年成長高達97%,創下單季出貨歷史新高紀錄,不只如此,廣達還預估第4季出貨會更好,全年筆電出貨將達6,000萬台,這數字不只刷新廣達30年筆電紀錄,也凸顯今年筆電買氣多旺。
林百里:好公司在危機中該表現更好
需求好是順風,但缺料、匯率跟疫情不穩是干擾。「一個好的公司,碰到危機時,表現會更好,這是廣達的文化精神。」林百里說道,筆電講技術、產能、客戶,廣達是這三者中最完整的,因為Windows跟iOS、CHROMEBOOK筆電廣達都有,今年這三大類產品都一起成長,所以,「我們算是滿壘全壘打,三分全壘打!」
而在今年達到6,000萬台成績後,副董事長梁次震指出,2021年一定不只6,000萬台,因為今年出貨集中下半年,明年下半即使不知道狀況,以明年上半的動能保守估計,廣達仍有大成長機會。
而不只是筆電業績意外好,廣達20年前就佈局的雲端市場,今年受疫情之賜,應用更加熱鬧,也讓需求快速成長。「由於AI與5G應用促成超高速運算,讓很多解決方案透過網路實現,更多應用會出來,這是剛性需求,我們從來沒有如此興奮的機會,非常exciting!」受兩大業務同時成長挹注,廣達2020年第3季本業獲利衝上百億元(103億元),也是歷年新高。
然而為何筆電買氣一路看到2021年上半年?林百里分析,宅經濟因為筆電太便宜,399美元,甚至也有200~300美元機種,比手機更便宜,這樣價位卻能做更多事情,被消費者發現「值得買」。
由於網路經濟已經發生,吸引很多活動,消費者已經習慣而回不去,疫情只是扣下扳機,觸發需求更加爆發,由於筆電是一個非常輕薄又能多工的工具,林百里認為,即使疫情結束,學校的教學方式與企業辦公型態,都會考慮更多在家工作或上課的方案。
幫客戶應用開發工具,佈局下一個十年成長曲線
林百里表示,下一個十年廣達將佈局5G、AI運算連結的應用工具,成為廣達第三隻腳。他強調,「超級連結」跟「超級運算」兩項工具是廣達最拿手的,穿戴或手持式,到室外、室內、雲端、局端edge廣達都有做,都能幫客人實現應用。
林百里表示,廣達已轉型為研發型公司,除筆電跟雲端兩大業務,現在打造5G、AI應用第三隻腳,未來十年會有更多成長。
在智慧工廠方面,廣達也大幅進化,「20年前(工廠)是用人海戰術,現在看不到人,只剩下一個人負責掃地,但同事說:用掃地機器人也可以啊?最後一個人也不見,工廠在哪裡也不再重要。」林百里說。
「機器手臂買不到,我們自己做,自動倉儲買不到,我們自己做,檢驗的機器,要用AI,我們自己做,」原因是廣達把所有內部工程師都送去受AI教育,工程師學AI後,遍地開花,品管用AI簡化,檢驗用AI簡化,連送料無人搬運車也自己做出全自動聰明AGV(無人搬運車)。
「台中泰」製造金三角,暫無擴大美國製造
「幾乎是很多設備都自己幹,5G工廠裡面也做連結,基站快速傳送,現在已經測試5G工廠,2020年底會架起來,未來5G跟AI雲端是我們核心技術。」林百里說,廣達有很大的製造工程部,做自動化及大數據分析,過去中國兩座工廠員工13~14萬人,現在7萬人就夠,台灣2,000人工廠,泰國2,000多人。
廣達在德國跟美國也有組裝廠,但目前似乎無擴張計畫。「美國製造成本變高,工程師成本高,很難找,不得以才讓雲端裝機在美國做,現在蠻順利,其他的沒有任何好處,就不要做。」林百里做了結論。
廣達剛宣佈泰國廠增資20億元泰銖,是美國大選後罕見的大手筆動作,梁次震表示,中國、泰國、台灣將是廣達的製造金三角,投資額度會分批匯出,視情況而定,至於其他生產據點會視政經情況而定。
責任編輯:蕭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