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找出品牌定位  再溝通價值主張
先找出品牌定位 再溝通價值主張
2003.11.01 |

Q:三星(Samsung)是在什麼狀況下開始轉而經營品牌的?
A:關鍵的起始點應該還是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三星原本的製造事業被拖垮後,三星集團董事長李健熙說,好吧,既然如此,我們就趁這機會把心力由原本的著重製造與研發,改放在經營品牌上,跳脫大量生產、便宜輸出的舊有框架。

Q: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韓國還有LG(樂金)、大宇等財閥,他們也都試圖轉型,但是並沒有像三星這麼成功。轉型的過程中真正的挑戰是什麼?
A:在李健熙董事長授權下,三星執行長尹鐘龍在轉型的過程中扮演了相當關鍵的角色。大家可能都聽過一個很有名的故事,就是尹鐘龍為了清掉存貨,竟然就關閉了電視工廠長達兩個月。還有,他也大幅改造了公司的債務結構,讓財務更健全。我自己認為,最重要的是,三星開始去體認到,我們應該要從消費者的角度,從市場的角度去思考,了解他們要什麼,他們為什麼要這些東西,然後再據以向市場提出三星的價值主張,並大量雇用海外學成歸國的MBA(商學碩士)。

Q:三星要成為全球品牌,最重要的事之一是要打入美國市場。這是很多台灣企業心中的痛,像宏碁(Acer)在15年前曾試著進入美國市場,卻未能成功。三星是如何在美國市場開始的?
A:美國可能是最難搞的市場之一。一直到今天為止,美國消費者對三星的品牌意識,都還低於許多其他國家。我們的做法是建立一些合作關係,例如和BestBuy、電路城(Circuit City)、好市多(Costco)等通路商緊密合作一些行銷活動。
我認為通路夥伴是很重要的一環。你必須透過溝通,讓美國消費者覺得你的品牌和他們的生活有所關聯,必須超越國別上的限制。新力(Sony)是很好的例子,美國消費者看到「Sony」這個字,就不會先想到它是日本企業。這是我們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還有就是平衡,我們在進行品牌全球化時,也會考慮到品牌應該具備的區域性特質。我們也會從零售通路商那兒取得來自消費者的意見回饋,以做必要的調整與改進。

Q:三星的企業文化轉變為重視品牌,背後的驅力是什麼?
A:我想最主要的驅力來源還是市場力量。三星要變得更顧客導向,更開放,就必須向外看,而不是只看老闆交待你做什麼。還有,新一代的員工可以說是全韓國最優秀的一群人,有許多都是受過國外教育的MBA,他們也會把更多新的想法帶進公司來。

Q:三星的品牌價值能有目前的成績,你們還做了些什麼事?
A:我們一直在努力的,是讓三星的品牌形象不斷升級。我們要讓消費者覺得三星是一個他願意付出更高價格購買產品的品牌。其中,手機產品的存在是很重要的一環,行銷具科技感的手機,讓三星的形象得以與過去有所不同。

Q:三星有DRAM、微波爐、冰箱、手機、DVD等各式各樣的產品,成分相當不同;它們對各別的消費者可能代表者不同意義。在經營品牌時,三星如何管理?
A:這問題很有趣。其實,在不同國家間,各項產品的表現也會有所差異。有些國家微波爐賣得較好,有的則是手機,像中國。不過目前我們則致力於數位功能的整合,希望讓人們的生活能更簡化,例如以後可以在家裡用手機操控家電,或是使用網路冰箱等等。目前我們有四個不同的產品部門試圖在做這件事。

Q:三星的消費群與其他業者的消費群有什麼不同?
A:我們做了不少消費者意識調查,想要了解為何一個消費者會買我們的東西,當然也獲得一些結論。例如2000年時,其他手機業者都還在強調手機的功能性,三星則開始區隔自己,認為手機與生活型態的搭配,以及機身的設計也很重要。我們的消費群其實和新力也有不少重疊之處,只是,三星所鎖定的,應該說還是有科技概念的,對設計與流行感較敏感的消費群吧!

Q:這是台灣業者的老問題,有沒有可能兼顧OEM(製造代工)與品牌經營?三星不是也幫戴爾(Dell)代工LCD螢幕?
A:我們並不在美國直接銷售PC,所以那不會是問題。其實,即使今天是競爭者,明天也很可能就是合作夥伴,沒有定論。

Q:你給台灣的品牌經理們的建議?
A:你必須找到一個與眾不同而吸引人的品牌定位,要充份了解你想要當什麼樣的品牌,你的品牌代表什麼,然後不斷的溝通你的價值主張。這是我的看法。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每年在台灣約有超過8萬家新設公司商號的誕生,然而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內部統計數據顯示,真正完成網站架設、踏上數位轉型起點的新設立公司卻不到一成。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新創團隊或微型企業,雖然正式登記成立,卻仍缺乏最基本的「數位門牌」,也就是企業的專屬域名名稱。

TWNIC 執行長余若凡指出,這看似是台灣新創團隊在數位轉型上的一個缺口,實際上卻是關鍵成長與強化自身數位資產的關鍵。「域名其實是數位轉型的起點,如果沒有自己的域名,基本上就還沒真正開始。」她強調,數位轉型已經不只是上雲端或導入 IT 設備,更進一步的是「建立數位信任」;但眼下許多新創連第一步都還沒跨出。

三大現實痛點突顯,域名是新創跨出數位轉型第一步的關鍵

余若凡觀察,許多新創公司之所以未能及早佈局域名與數位資產,主要來自三個現實因素。首先是資金有限。對於初創立的新創團隊來說,創業初期事務繁雜、資金有限,許多團隊會優先把錢投入營運,對域名或網站架設常抱持「之後再說」的心態。其次,則是缺乏整體數位策略的構想。余若凡表示,許多新設企業或新創團隊少有在成立之初就規劃品牌的數位溝通路徑,更遑論導入數位品牌策略。

最後是對「數位信任」的認知不足。余若凡提到,許多企業直到品牌被仿冒、消費者受詐騙波及時,才意識到域名的重要性。「你等到有名氣後再來搶域名就太晚了。」她特別提醒。一旦品牌名稱被他人搶先註冊,甚至被詐騙集團利用,損失往往難以挽回。

而看在余若凡的眼裏,域名對於新創企業其實有三重意義。第一,它是企業的「數位門牌」。清楚、好記的域名能讓消費者快速找到企業,也代表著品牌在網路上的官方身分。第二,它是品牌行銷的起點。她指出,你必須要有自己的家,然後再去連結各種社群平台與通路。擁有域名,可以將社群經營、搜尋流量與品牌曝光整合在一起,累積成企業的長期數位資產。第三,它也是防禦性的工具。許多企業認為「不架網站就不需要域名」,但實際上,單純註冊域名就能防止他人搶註或利用相似網址詐騙,成本只要幾百元,卻能省下未來更多麻煩。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余若凡執行長
圖/ 數位時代

從「免費申請」到「快速架站」,52168為新創打造快速數位起步

為協助更多新創企業補上這一塊關鍵拼圖,TWNIC 為歡慶25周年,今年特別規劃「52168 Go! 免費域名註冊方案」,更首度針對自112年起的新設公司與商號,加碼免費提供含「com.tw 或 .tw」及「.台灣」等兩筆域名的註冊。這不僅讓新設公司能以0元自選擁有自己的域名,及低成本建置國際品牌識別,中文域名更能讓以在地化為優先的新設公司、新創團隊或是擁有創意諧音名稱的店家,直接使用最具代表性的中文作為數位門牌。

「我們希望透過免費的方式,讓企業更容易跨出第一步,養成擁有自己數位門牌的習慣,無論是用來建品牌、做轉址,或先作為防禦性註冊,都可以開始累積數位資產。」余若凡表示。今年TWNIC方案不僅延長了申請對象的年限,也在免費之餘特別簡化申請流程,讓新創團隊輕鬆完成。余若凡說,企業只要備妥公司或商號設立證明,線上填寫資料、選好想要的域名並上傳文件,最快一個工作天內即可生效。

「我們希望讓這件事情的流程簡化到創業家們用幾分鐘就能完成申請,」余若凡笑說。不僅如此,TWNIC 也希望讓這項服務的效益極大化,不只是積極推動域名的申請,更同步規劃了後續的配套措施。申請完成後,企業可以透過「轉址教學」將域名直接連結至現有的社群媒體等平台,不需額外調整營運模式,就能立即擁有屬於自己的專屬門牌;同時,TWNIC也提供大型雲服務供應商的免費空間作為範例,提供清楚的「架站」教學,協助企業快速打造基本網站。這樣的設計,讓資源有限的新創企業不僅能輕鬆取得域名,還能在最短時間內建立屬於自己的數位家園,為品牌發展打下穩固基礎。

從「數位門牌」出發,為新創奠下品牌與信任的起跑線

對於許多初創企業而言,品牌的第一張名片,可能不是實體名片,而是域名名稱。余若凡強調,數位轉型的時代已經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非做不可」的基本條件。

「我們希望 52168 能成為新創的堅強後盾,從最簡單、最基本的地方,幫助他們在數位化的道路上打好地基。當企業開始累積數位資產,品牌信任也會逐步建立,整體產業生態才能變得更安全、更有韌性。」余若凡說。透過52168方案,TWNIC 不僅提供免費資源,更試圖翻轉企業對「數位門牌」的認知。對於正處於創業起跑線上的新創來說,這或許是一個最簡單,也最值得立即行動的關鍵步驟。

請上「52168 Go! 新設立公司/商號免費域名註冊」活動網站 https://52168.tw/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