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歌林重披戰袍  衝殺數位電視戰場
40歲歌林重披戰袍 衝殺數位電視戰場
2003.11.01 | 科技

液晶電視走紅全球,不僅帶來新一波龐大商機,更為許多人記憶中的老企業,創造轉型再出發的契機。
「和45歲以上的人談歌林,他會說你就是做電視、你有歌星……和消費者談歌林產品,就可知道他是什麼年紀的人,」歌林總經理劉啟烈的話,揭露40歲的歌林曾經有過的風光歲月,還有那一絲絲的感慨。

**曾經風光
如今力圖振作

**
1963年歌林成立,是間資本額200萬的家電公司。從首創國內16吋木製扇門黑白電視起家,許多四、五年級生擠在鄰居門口看著賺人熱淚的連續劇「晶晶」,或是帽子歌后鳳飛飛載歌載舞的印象,都是透過歌林生產的電視得來。
40年後的今天,歌林資本額雖已高達51.8億,但獲利卻大不如前。
當80年代,大同、東元等家電大廠奮勇轉向資訊、通訊產業,在穩健經營的理念下,堅守家電本業的歌林,未料到這波成長力道驚人,眼睜睜地看著機會流失。2000年歌林每股虧損0.16元,到去年歌林每股虧損達1.13元,經營成績的不盡理想成了歌林的一大挑戰。
今年2月,歌林盛大慶祝40歲生日,同時宣佈他們的新標誌。對歌林而言,今年正是他們在企業組織重整、打造、重新出發的重要元年。
「如何讓歌林的形象更年輕、打入e世代客層,是歌林現階段最重要的工作,」劉啟烈在週年慶記者會上,宣示歌林要擺脫舊形象的決心。
歌林在組織調整上,三年前先將服務部門獨立成為一個事業體,以求在服務至上的年代給予消費者更好的服務。近來更藉由組織壓縮以減少人力的重覆浪費,並優退年長員工以吸納新血,歌林副總經理高超群表示,雖然傳統家電的高獲利年代不再,但數位電視的風潮給了他們另一波成長的機會。

**LCOS+LCD
做為主力產品

**
歌林公司7樓的展示間,一台30吋的液晶電視、和一台50吋的LCOS電視(反射式矽基板液晶背投影電視),立即吸引了參觀民眾的目光,「這是歌林在數位電視時代的決戰武器,」高超群指出。
「在數位電視這塊領域中,因為過去沒有前例可循,所以人人有機會,」劉啟烈談到進軍數位電視的原因,他認為只要誰先搶得先機,誰就能贏得這場勝仗。
然而,和其它家電廠不同,在數位電視的布局上,歌林把LCOS電視做為他們在數位電視戰場上的主戰武器,「在台灣我們是第一家開發出52吋大螢幕LCOS電視的公司,世界上我們排第三,但技術上我們更領先,」高超群驕傲的說道。他認為低價、及台灣有晶圓廠相關的廠商應援,因此他們在這塊領域上更具信心。
另外因為台灣掌有液晶面板供應優勢,因此液晶電視則是歌林的另一主力產品,未來LCOS電視主打50吋以上市場、40吋以下市場則由液晶電視主打。同時因為看好這兩項明星產品的前景,劉啟烈表示歌林將不排除將這兩個電視部門獨立成為一個事業體。
雖然歌林對背投影電視充滿信心,但缺乏大量生產的經驗,卻也是他們要與國際大廠競爭時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對傳統家電廠商而言,擴充產能的速度是他們在與資訊大廠競爭的上的弱勢,」富邦投顧分析師黃漢威指出。他認為在數位電視市場上如果家電廠商要勝出,首先就必需克服在產能上不足的問題,畢竟過去家電廠商壇長的是內銷,但數位電視的市場要看的則是外銷市場。

**未來挑戰
致力提高產能

**
對於外界質疑,劉啟烈也坦白承認,「現在我們的產能的確無法應付1萬台以上的產量,」為了因應市場需求,10月7日歌林赴盧森堡發行3000萬美元ECB(可轉換公司債),雖未達歌林預期的8美元售出,但7.88美元的發行價還是讓10月6日的歌林股價以漲停作收。對歌林而言,這筆高達3000萬美元的ECB正是歌林在數位電視戰國時代中一項重要的還魂仙丹,「到了明年我們就可以開出兩條生產線,全年提供6萬台LCOS TV,」歌林管理部經理王榮豪指出。
一直以來,歌林都是以內銷為主的家電廠,如今要走出國際,對歌林來說是個重要的決定。
了解自己無法立即投入大量資金經營品牌,在市場布局方面,劉啟烈表示未來歐洲、中國市場將以接OEM(製造代工)訂單起步,台灣則做為研發、營運中心,並保留主力、高附加價值產品在台灣生產,至於主戰場美國則還在洽談當中。至於在其它家電產品的部份,未來歌林也會學習Dell(戴爾),將其他產品的訂單釋出,以求產品的更高毛利,「對歌林來說,把訂單發包給其他的工廠,也許比自建工廠更為划算,」劉啟烈表示。
談到歌林的下一步,劉啟烈認為布建全球產品服務據點、擴大物流通路是歌林走出台灣的重要開始,也是歌林因應數位電視大戰時必走的路。
拉上記憶中的木製扇門,歌林正試圖開啟另一扇數位觀景窗。

歌林小檔案
董事長:李學容
總經理:劉啟烈
成立時間:1963年
營收比重:電化產品82.55%、電子產品16.43%、其他收入1.01%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