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5「震撼」進化,卻離末代主機近了?
PS5「震撼」進化,卻離末代主機近了?

2020年11月12日,Sony家用遊戲主機PS5(PlayStation 5)正式於多個國家發售。從1994年第一代PS以來,平均每6.5年時間,Sony都會推出新一代的家用主機。但2020年是一個有好有壞的特別時間點。

首先,現在是家用主機市場最好的時刻。受到新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影響,「宅經濟」爆炸性成長,據諮詢公司Simon-Kucher & Partners研究,人們花在電玩遊戲的時間大大延長,每周遊玩超過5小時的比率提升30%,未來想要添購一台主機、宅在家的消費者也持續變多。

更別說1.13億個PS4玩家,在換機時考慮PS5的可能性。去年10月底的Sony財報說明會上,看好換機潮,副社長兼執行長十時裕樹就預測PS5銷量目標,是超過PS4第一年賣出的760萬台。

再來,是雲端遊戲時代的序幕已經開始。全球許多IT巨頭都大張旗鼓地切入雲端遊戲領域,不論是Google、亞馬遜,甚至是Facebook,都有計畫性地在推出相關服務。雖然實際遊戲體驗普遍有待加強,但可以預見未來無論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等終端設備,隨處可遊玩3A大作的時代終會到來。

PS5_主機+周邊
PS5數位版(左三)台灣售價約為12,980元、配有光碟機版本(左二)則為15,980元,截至11月底前,零售通路上仍是一機難求。
圖/ Sony提供

也因此,PS5有機會成為Sony最後一代的家用主機,《日本經濟新聞》引述花旗集團證券分析師江澤厚太說:「如果雲端串流遊戲解決了通訊延遲的問題,PS5有可能成為最後的遊戲專用機。」

迎戰跨平台遊玩趨勢,無縫讀取的效能武器

假設從「最後一代家用主機」來看,Sony在PS5外觀設計上相當大膽,其主機體積相當巨大,比過去任何一代都大,這大概是所有人開箱的第一印象,而且外觀上也非常「不Sony」,比起過去PS4系列沉穩黑色,PS5採用了大量科技感的白色,讓矗立的主機就像是一棟超現實建築模型。

而在性能上最值得一提的是,PS5採用新一代SSD(固態硬碟),大幅提升遊戲讀取效能,傳輸頻寬基本可達每秒5GB。這卻引來許多玩家不滿,認為PS5硬體架構不夠漂亮,Sony只用遊戲讀取速度來作為噱頭。

的確,這對遊戲畫面的改進幫助有限,但其實電玩遊戲發展至今,畫面精細度也快碰到瓶頸:光線追蹤技術成為遊戲大作標配,新世代遊戲引擎營造的擬真感更直上電影規格;解析度方面,除非是VR遊戲,不然4K綽綽有餘。

而讀取速度沒有辦法提供肉眼「次世代」感受,卻可能改變所有遊戲的玩法。過去打著開放世界、不需載入時間的遊戲,也是用了分批讀取的概念,玩家先下載一部分遊戲內容,走到邊界才下載新的內容,只是把讀取條藏了起來。

DualSense_02
PS5無線控制器DualSense大幅升級,包含震動更加細緻、配有觸控板,甚至可以透過「吹氣」來操控,期待未來有更多遊戲善用這些新功能。
圖/ Sony提供

舉個例子來說,如主打一鏡到底的動作遊戲《戰神》,玩家角色常須經由鑽過石縫、搬石頭、攀爬等操控,才能到達某些地方,其實開發商正是將過場讀取的畫面藏在其中。

未來,當遊戲開發商善用PS5讀取速度,就可以不再設計「障礙」,來爭取載入時間,也有機會開發出更多元、更有趣的玩法,讓玩家得到更行雲流水的遊戲體驗。

震動魔法駕馭遊戲巨獸,拉弓、扣板機更有感

PS5的另外一大亮點,就是無線控制器DualSense,不愧為駕馭這頭巨獸的必要設備,比歷代手把都重;外觀看起來科幻風十足,純白外殼與圓滑接縫,如同《星際大戰》帝國風暴兵。

但更重要的是「震動反饋」技術,根據Sony說法,DualSense細緻的震動表現,能讓玩家感受到「在泥地裡開車」的感覺。PS5預裝遊戲《太空機器人遊戲間》(Astro's Playroom),更是DualSense展示震動感升級的殺手鐧,隨著角色踩踏冰面、雪地或沙漠時,都可以清晰感受到不同的反饋。

特別是在冰面上,細膩而持續的震動,幾乎能感受到那種隨即滑倒的危機感。在「L2」與「R2」,這兩個過去常被設置為開槍、射箭的按鍵,也刻畫出不同層次的觸覺反饋。

比起過去,不管遊戲畫面有多緊張或多悠閒,按下去的感覺完全相同,現在按壓時多了阻力,遊戲角色在拉弓、射擊時,需要施多一點力道來按下扳機,遊玩更加身歷其境;也為遊戲開發增添全新可能,期待有更多遊戲發揮這項功能的魅力,帶來更傑出的操作體驗。

PS5_兩機一手把
PS5的主機體積龐大,外觀極具設計感,直立於桌上相當搶眼。
圖/ Sony提供

除此之外,Sony在PS5上統一了「○」、「╳」兩個按鈕的功能,「○」是確認、「╳」是取消,相信已是亞洲玩家累積超過20年的肌肉記憶。但在歐美,兩個按鍵的功能是反過來的,因此日本遊戲如果在歐美發售,就需要另外更改,反之亦然。

但Sony卻要終結差異,全球統一歐美模式:「╳」鍵是確認,「○」鍵是取消。面對許多亞洲玩家的排斥反應,Sony表示,是為了避免玩家執行不同國家遊戲時的誤按,也減輕了開發者負擔。

原以為「個人化」會是各行各業最終的趨勢,遊戲亦然,為不同市場調整「○」、「╳」的確可能造成額外成本,但在此時強硬地宣布全球統一,或許是Sony對自家巨獸的自信心吧。

本文出自數位時代319期12月號《解析台灣半導體奇蹟!》

責任編輯:郭昱彣、張庭銉

關鍵字: #Sony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