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創新高背後,美國企業為何瘋狂「採用」?
比特幣創新高背後,美國企業為何瘋狂「採用」?

比特幣自2017年的泡沫中(最高到一枚19,000美元)破繭而出,自2020年9月回到萬點後持續狂飆,不斷創下新高(超過一枚3萬美元)突破天際,從新的散戶、機構投資人不斷進場,現在看到的是,大型企業開始採用。

注意,採用跟投資完全是兩回事,這裡我談的是企業採用。

據媒體報導那斯達克上市公司MicroStrategy在2020年8、9月間共計投資38,250枚比特幣(當時折合,現值約為4.2億美元)做為主要儲備資產,標誌了上市公司正式採用比特幣的里程碑。

這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因為比特幣近10年來,多數被人們視為一種投機性高風險的商品,而這一次,非出於純粹投資行為,企業大動作採用比特幣做為儲備資產,而且這一天,比我想像的早到來。

為何企業要採用比特幣?

因為滿手現金的科技業,每天都在面對這個賠錢貨。

MicroStrategy微策略執行長說:「我沒有辦法透露與馬斯克的談話內容。我只能說,特斯拉與蘋果、Google都面臨相同的問題,他們持有一大筆現金,而這筆資產正在以每年15–20%的速度削減股東的資產價值。」

他們需要把這筆負債轉為資產。

而對於這種科技業者,要尋找到一種標的,兼具保值(甚至中長期有升值空間)、流通性佳、得自由處分的替代選項是什麼?

答案很明顯,過去是黃金,而現在有一個更好的選項:比特幣。

再來看一個更極端的例子:借錢買比特幣!MicroStrategy發行5億美元可轉債。

據媒體報導,MicroStrategy除了拿自身現金來持有比特幣,選擇了更激進的投資策略,身為一家「商業分析軟體」公司卻透過向專業投資人私募可轉債,借入5億美元以買進更多比特幣。

表面上這是一個極其詭異的公司債,借錢來買幣,不專注於本業,應是科技業的大忌,且這這個公司債年利率非常不吸引人( 僅0.75%),照理說,應該難以對投資人產生興趣。

但事實上,最後MicroStrategy共募得6.5億美元,遠遠超出原本預期的5億美元。

為何投資人會有興趣?市場上有很多推測,我估計關鍵在於「可轉換」性(以債轉股的權利)這個選擇權。一般傳統投資人目前仍然無法接受大量購買並直接持有比特幣,但卻又對於比特幣未來成長潛力垂涎,因此像這種MicroStrategy發行的可轉換公司債變得非常有吸引力:

因為如果比特幣持續漲,投資人可以選擇未來轉換為MicroStrategy股份,可「間接」分享到比特幣成長的利潤;若比特幣未來跌,在相信MicroStrategy不會倒的前提下,每年仍然保住本金,且收到微薄的利息,這種穩賺不賠又能參與到密碼貨幣的生意,美國投資人趨之若鶩。

馬斯克愛玩,但對於比特幣的熱情跟熱愛始終不減,而這股風也燒到美國一般投資人.jpeg
馬斯克愛玩,但對於比特幣的熱情跟熱愛始終不減,而這股風也燒到美國一般投資人。
圖/ 作者提供

回頭看台灣,其實台灣的科技業也是面臨著同樣問題,例如台積電於2019年淨現金高達4,080億台幣,而更多的台灣企業是滿手美金,在低利息印鈔的環境下,同樣也是滿手的賠錢貨,美國吹起企業採用比特幣的風潮,預估一兩年後才會吹向台灣。

台灣採用比特幣的3個障礙

在這個偉大的航道上,未來可預期會有更多投資人或企業採用比特幣或其他密碼貨幣,美國上市企業已經有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正昂首航行:

然而,台灣卻仍在遠大航道以外的公海觀望。

申報數量前13名持有比特幣的美國上市公司.jpeg
申報數量前13名持有比特幣的美國上市公司。
圖/ 作者提供

首先,先不談台灣監管法規及政府政策面,根據筆者協助個人及企業採用比特幣的經驗,過程中仍有三大會計上的阻礙待解:

  1. 個人:購買密碼貨幣到底是否要課稅/如何課稅,以及海外所得申報問題,目前仍未解。
  2. 企業:會計科目審計是否能讓上市櫃公司正式上路接納密碼貨幣,列出合理的資產負債表?並符合國際會計準則?
  3. 再來是最關鍵的,如果台灣上市櫃企業採用幣特幣時,其企業財報能否通過國內四大會計的審計並取得簽核?目前根據市場消息,若涉及到密碼貨幣投資,上市櫃企業目前是無法取得四大會計事務所的會計師簽核。

此外,目前國稅局對於密碼貨幣的認定(商品)跟實際稅法上的適用(例如營業稅稅基),尚有好多問題待解,台灣採用比特幣目前將會卡在會計問題上,短期內不可能出現類似MicroStrategy的指標案例,而且還有很多路要走。

企業普遍採用比特幣這一天,我相信遲早會來,而台灣的政策或法規如果還是:「不接觸、不討論、不妥協」,則是會被甩出密碼貨幣國際航道上的。

責任編輯:蕭閔云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關鍵字: #比特幣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橘子集團 Vyin AI × 女媧創造攜手推出「居家陪伴機器人」,開啟機器人大腦 RIaaS 商業應用新局!
橘子集團 Vyin AI × 女媧創造攜手推出「居家陪伴機器人」,開啟機器人大腦 RIaaS 商業應用新局!

隨著全球勞動力老化與新血招募困難,從製造、零售到醫療與長照,各行各業皆面臨同樣的缺工挑戰,面對人力不足,機器人逐漸走出工廠,進入醫院、門市與家庭。但當生成式 AI 讓機器人不再只是「會動」,而是開始「能懂」時,新的問題隨之而來——我們是否能信任它?

尤其在台灣,隨著2025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長照體系首當其衝,人力不足、服務品質不均、家屬壓力沉重,AI 與機器人被期待成為新解方,但即便生成式 AI 浪潮席捲全球,各國際大廠持續精進自家大型語言模型,市場仍缺乏能直接面向C端消費者、大規模商用且精準可控的 AI。

「很多機器人廠商強調的是功能能做什麼,但如果長者不願意互動,再多的功能都沒有意義。」橘子集團策略長暨 Vyin AI 負責人陳冠宇指出,「接觸點不成立,後面所有服務都用不上。而那個接觸點,就是可信任的聊天與陪伴。」

這樣的觀察,也成為 Vyin AI 切入發展「機器人大腦即服務(Robot Intelligence as a Service, RIaaS)」的契機。

在9月底舉辦的台北國際照護博覽會中,Vyin AI 宣布攜手台灣機器人新創女媧創造,搶先展示共同打造的居家陪伴型 AI 機器人「Gilee 桔利 」。結合 Vyin AI 核心技術 Vyin Brain 智慧中樞與女媧創造的機器人互動設計,展現 AI 機器人從「任務驅動(task-based)」邁向「語意與情境驅動(context-based)」的可能性。

橘子集團
橘子集團旗下生成式 AI 新創 Vyin AI 攜手女媧創造,於 2025 台北國際照顧博覽會展示「可控 AI × 機器人」應用,透過居家陪伴機器人 Gilee 桔利,展現可控 AI 理解語意、感知情緒並標記風險,揭示機器人大腦即服務(Robot Intelligence as a Service, RIaaS)的未來方向。橘子集團策略長暨 Vyin AI 負責人陳冠宇(左)與女媧創造營運長張智傑(右),分享機器人特點。
圖/ 橘子集團

從長照產業切入 以「可控 AI 大腦」打造能被信任的陪伴

女媧創造耕耘陪伴型機器人多年,擅長機器外觀設計及互動體驗,但在長照領域的推廣仍多停留在試行階段。營運長張智傑表示:「要守護長者的健康、撫慰孤獨長輩的孤獨感,光靠形體與互動還不夠,更需要一個可靠的大腦。」

過去的照護型機器人大多停留在衛教知識宣導或生理監測階段,缺乏與使用者互動的能力。面對照護需求快速攀升與人力斷層,雙方都意識到,若 AI 要真正走進家庭與長照現場,「信任」將是唯一關鍵。而對 Vyin AI 而言,這正是可控 AI 發揮價值的最佳場域。

陳冠宇指出,自大型語言模型(LLM)問世以來,雖展現出驚人的語意生成、邏輯推理與知識應用能力,但其核心仍屬於機率預測模型,本質上是透過複雜的機率計算模擬人類語言分布,即使經過人為的情境工程(context engineering)的修正,仍難完全避免「AI 幻覺」的發生。「在一般應用場景中,幻覺頂多造成資訊錯誤,但在醫療與照護產業,錯誤的回答可能直接影響生命安全。」

相較之下,Vyin AI 研發的智慧中樞 Vyin Brain 採用獨創的仿生大腦架構,由「語言、知識、理解、動作」四大中樞分工協作,層層把關 AI 的思考與回應流程。另外可將醫療、零售、教育等專業領域的資料轉化為透明的知識圖譜,建立清晰的知識邊界,確保所有回應均具可追溯性、可驗證性與可解釋性,最大程度的消除 AI 幻覺風險,讓生成式 AI 在需要高度精準與信任的場景中得以安全落地。

橘子集團
台北國際照護博覽會中,桔利的初登場,引起大眾的好奇與關注,詢問與體驗絡繹不絕。
圖/ 橘子集團

讓機器人更像人:客製化設定與長期記憶,讓長輩感受理解

首度亮相的桔利,以活潑童語與長輩對話:「爺爺,今天有什麼開心的事嗎?」「奶奶,妳該吃高血壓的藥囉!」展區人潮絡繹不絕,將 Vyin AI 的展攤擠得水洩不通,中化銀髮總經理李宗勇及團隊親自體驗後,更是對桔利讚不絕口,直言這位 AI 金孫外型討喜,是長輩絕佳的陪伴者。

事實上,被設定為「10歲金孫」的桔利,不僅能理解長者的語意與意圖,陪他們閒聊、安排行程、提醒用藥,還能透過長期記憶與個人化設定,根據長者的個性、家庭與健康狀況調整互動內容,主動引導長者分享興趣、回憶過往,甚至向他們請益,讓長者在互動中感受到被理解、被需要,進而產生「情感價值」。

相較多數廠商強調的是「生理監測」功能,桔利更重視的是「情感陪伴」。負責桔利產品功能設計與規劃的產品經理 蔣欣諭 補充,在傳統華人文化中,子女常羞於直接表達愛與關懷,因此設計出「專屬家人的 AI 仿聲語音信」功能。

子女只需透過專屬 App 輸入文字訊息,桔利便能以 AI 仿聲技術,轉換成兒女或孫子的聲音唸給長輩聽。這項功能在現場引發驚喜與共鳴,它觸動的不只是科技的體驗,而是家人之間「說不出口的愛」。

在日常生活中,桔利也具備智慧照護的即時偵測能力。會在對話中持續判斷語氣與內容的變化,進行風險標記。若偵測到異常,會透過女媧的通報系統推播給家屬,並依照情況分級提醒,且所有對話內容都會被自動收錄於後台,以簡潔明瞭的儀表板呈現,讓家屬與照護人員能快速掌握長者近期的身心理狀況。

「我們設計桔利的目的,不是取代家人,而是成為家屬與長者之間的橋樑。」她說。

從長照出發,邁向多元 RIaaS 生態

桔利在照護博覽會的初登場,不僅引發長輩熱烈回應,也為 Vyin AI 與女媧創造的合作奠定良好開局。對團隊而言,這不只是一次成功的展出,更是「情感連結」價值的具體驗證,同時也證明雙方在軟硬整合上的實力。

「我們從長照出發,是因為這是最難的場域,能最大化檢驗技術的可控性與穩定度,凸顯我們技術的價值。」Vyin AI 負責人陳冠宇表示。

除了以可控 AI 大腦杜絕幻覺外,要讓機器人能像人一樣反應,關鍵不只是速度,更在於整合。要達到像人一樣的回應速度與精準度,必須同時整合語音辨識(ASR)、語意理解、知識調用與語音合成(TTS)四層技術。「這不只是速度問題,更是理解與反應的平衡,這種全鏈路整合能力,就是我們最重要的護城河。」

陳冠宇透露,目前雙方正持續開發的全鏈路版本,預計於明年第一季推出,屆時回應時間將縮短至三秒內,讓人機互動更自然流暢。於此同時,團隊正推進「機器人大腦即服務(RIaaS)」模式,將同樣的可控 AI 能力延伸至零售、教育與照顧產業等領域。

RIaaS:Robot Intelligence as a Service 機器人大腦即服務.jpg
橘子集團旗下 Vyin AI從長照出發,希望以最難的場域開始,最大化檢驗技術的可控性與穩定度,邁向多元 RIaaS 生態。
圖/ 橘子集團

以零售為例,Vyin AI 自研的 D-RAG(DistilGraph RAG) 技術,可自動整合商品規格、客服紀錄或保健品資訊等非結構化資料,轉化為可即時調用的知識圖譜,讓機器人能在銷售、客服或導覽場景中快速回應顧客問題,提供準確建議,甚至根據互動內容動態導購、推薦商品,並在適當時機「轉真人」接手,協助品牌提升轉換效率。

同樣的架構,也能延伸至教育、照顧產業與智慧導覽等多種場景,讓機器人化身銷售助理、賣場導覽員、教學助教,根據使用者需求與語境,自動生成可信任的回應與互動體驗。「只要運用 Vyin AI 解決幻覺問題,『機器人即服務』的時代就會正式來臨。」陳冠宇說

他進一步指出,全球市場已對 RIaaS 商業模式產生迫切需求,Vyin AI 憑藉可控 AI 大腦的技術優勢,正積極布局海外市場。「我們希望透過 RIaaS,把這套可控 AI 大腦服務化,讓各行各業都能快速導入可信任的 AI 機器人,不只是替代人力,而是打造溫度的互動,讓未來的人機合作更加順暢、緊密。」

立即了解更多 Vyin AI 解決方案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