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擬攜手台日韓建立「去中國化」供應鏈!但台積電赴美設廠仍混亂、三大難題要解
美國擬攜手台日韓建立「去中國化」供應鏈!但台積電赴美設廠仍混亂、三大難題要解

中美關係持續惡化,打造一條不受中國影響的半導體供應鏈,已成為美國的當務之急。但在美國持續拉攏盟友赴美設廠的時候,有媒體指出恐怕不會那麼順利,台積電在評估過程中發現,在美國設廠成本比台灣高出6倍之多。

去年11月,中美兩國因貿易、政治衝突持續交惡,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市議會一致通過下,順利獲得了赴美設廠的許可。

波士頓諮詢公司預估,在政府大力的補貼之下,中國2030年時將佔據半導體供應市場24%的份額,這個數字甚至比當前台積電的占比(22%)還要來得高。

Joe_Biden_wiki
《日經亞洲》披露,拜登即將簽署一則行政命令,夥同盟友建立不受中國干預的供應鏈。
圖/ 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白宮發言人證實:美方致函感謝台灣,盼持續協助解決晶片短缺問題

作為因應,《日經亞洲》指出,拜登最快將於本月內簽署行政命令,與台灣、日本、韓國等盟友合作,加速建立不依賴中國的半導體等科技供應鏈。

對中國的依賴可能將成美國未來談判時的軟肋,中國就曾威脅以限制稀土出口反擊美國的貿易戰攻勢。這並非沒有先例,過去釣魚台爭議時,中國就曾以稀土禁運制裁日本。《日經亞洲》指出,該行政命令將聚焦在半導體、電動車電池、稀土及醫療物資等領域,草案內容寫道「與盟友的合作可以打造出穩固、有彈性的供應鏈。」

建設成本高6倍、供應鏈問題待解,台積電赴美設廠前路漫漫

但與此同時,《日刊工業新聞》爆料,台積電的赴美設廠之路可能困難重重,主要遇上三個問題:建設成本高昂、供應鏈配套尚未完善,材料如何取得還待解決,人力方面也難以與台灣的水準相比。

有消息人士指出,「雖然還在向業者取得報價階段,但已經是與台灣(設廠)無法相比的龐大金額,光建設費用就高達台灣的6倍以上。」再加上,美國的人力成本比台灣高出30%以上,但工作效率卻不如台灣人,居高不下的人事費用也是令台積電苦惱的一大因素。

且預計在鳳凰城興建的工廠,將是台積電第一座台灣以外的先進半導體廠房,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海外投資案,2021年台積電創新高的250至28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也被認定與赴美設廠息息相關。

然而,過程中出乎意料的狀況卻層出不窮,例如礙於美國法規與台灣不同,台積電的供應鏈無法就這麼一同赴美,消息人士表示,「台灣方面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簡直是一團亂。」

對於供應鏈而言,追隨台積電赴美的風險很高,符合當地法規的成本高昂,分擔成本的方式目前也還不明確,且比起半導體產業成熟的亞洲地區,美國欠缺運送、儲存材料的物流網路,這絕非單一廠商能夠輕易建立的

無論是台積電本身遇到的難關,或者供應鏈猶豫踟躕的風險,或許都必須等待美國方面出力支援,協助排除阻礙,打造不受中國影響供應鏈的計畫,才有可能實現。

不只有台積電,三星、稀土廠商都要在美國加大投資

而作為台積電頭號競爭對手的三星,1月時也傳出計畫斥資130億美元赴亞利桑那設廠,目前正在與當地政府協議減稅與獎勵措施,不過一切都還在初步的評估階段。另外,三星也計畫擴大德州奧斯汀的廠房規模。

Samsung
在台積電赴美設廠獲得許可後,三星也傳出計畫將大於美國的投資,設立新半導體廠房。
圖/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趕上台積電腳步!傳三星要砸170億美元赴美設廠,關鍵在美國的獎勵措施

而包括半導體在內,眾多科技產業都依賴的「稀土」,也是美國著重建立供應鏈的方向。2019年時,中國出口全球逾60%的稀土。而美國將近80%的稀土也都是從中國進口。

去年在美國國防部的支持下,澳洲稀土業者Lynas便同意前往德州建設稀土加工廠,預計2021年中就會完工。美國政府還曾出資協助加拿大建設稀土加工廠,這些舉動都是為了擺脫中國在稀土供應商的掣肘。

隨著中美關係日漸惡化,以半導體為起點,全球供應鏈也將一步步化分為中美陣營,是選邊站或者保持中立,處於兩大強權之間的國家、企業該如何自處,無疑是未來必修的一堂課。

資料來源:Nikkei Asia日刊工業新聞Fortune
責任編輯:錢玉紘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