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陸霖]Palm的數位禪道
[鄭陸霖]Palm的數位禪道
2003.09.01 | 人物

過去三週,我在紐西蘭休假,享受我期待已久、完全放鬆的日子。回到台北才沒幾天,專欄的催稿郵件便迸地跳出電腦螢幕,有點像軍隊收心操的號角,催促我早點回歸忙碌的台北步調。

這次的紐西蘭之旅,我幾乎都住在奧克蘭的親友家中,大半的時間都在市中心與週邊一帶悠閒遊走。旅遊對於忙碌的現代人而言,已成了一件弔詭之事。一旦「休閒」成為一種工作匱乏感的補償活動,人們靠著一股「撈本回來」的熱情,往往反而在當中消耗了比工作更多的心神與體力。

我這種「慵懶而不夠勤奮」的旅遊行為,會引來親友們:「花那麼多飛機錢來,應該盡量走遠些,不要老是待在奧克蘭」的直覺忠告,實在不難理解。所謂「應該」,意味著一種對「旅者義務」的角色期待;所謂「花了機票錢」,則無非在暗示我成本效益的失算。

禪道1 保有使用者的內在寧靜

人在奧克蘭,我決心逆向操作,要用更慢的移動速度、更反高潮(anti-climax)的旅遊方式,來記錄一個人如何像一隻小螞蟻穿過起司蛋糕般,緩慢穿過紐西蘭的切身體驗。這一路陪伴我的,是網站裡被我描述為「最喜歡寵物」的palm。

我用palm隨性蒐集了奧克蘭不同灣區的海潮聲;記錄了海鷗、紫鷭(Pukeko)、水鴨高低心情的各種叫聲;用蠟筆、鉛筆、水彩的筆觸在palm上塗鴉一張張感動的風景;在palm裡保存了海邊貝殼、城市人潮、山丘羔羊、熙攘市集的光影;用palm抄錄了博物館、書店裡令人深思的簡潔文字;當然也在palm的日記本中記錄了每一天的奇遇與思緒。

想像中的palm,是都市經濟裡宛如千手觀音般的忙碌人士,才需要用到的伏魔法器。令我自己都感到驚訝的是,在刻意放慢腳步的休假旅程中,palm仍像隻忠實老狗般貼心地跟隨在旁。歸國途中,我看著手中小巧但卻滿載著回憶的Palm,想到一路上竟不太感覺到它的存在,腦海突然浮現了那份關於Palm的重要文件:「Palm的禪道」(The Zen of Palm)。

如果你登上PalmSource的網站,至今仍能夠看到這份維繫著Palm之設計理念與使用文化的歷史文獻。在這份充滿禪問(「如何讓大猩猩學會飛行?」、「如何把整座山放到咖啡杯裡?」、「如何跟聾啞者講話?」)的文件結尾,Palm的孕育者再次向未來的程式設計師們叮嚀了Palm的設計哲學: 「你的目標既需創意,又具挑戰;服侍顧客的同時,要能夠保存他們的內在寧靜(inner tranquility)——這就是Palm的禪道。」

禪道2 逆向操作,簡單方能專注

我靜靜地自問:「Palm究竟意味著什麼樣的數位體驗?透過Palm而聯繫上這世界的我,想望的是什麼樣的數位生活?」,於是漸漸感覺到存在於我跟Palm的數位關係中,仍有著隱約卻亟待肯定的可能性。

「把電腦越作越小」的夢想,並非由Palm開啟,PC打敗main frame(大型主機)是更清楚的分水嶺。藉著對實體世界的模擬,創造出易於理解的介面,理應歸功於Macintosh(蘋果電腦Mac系列)的突破。Palm能夠在「Newton」(Apple推出同屬PDA開放架構之可擴充軟體──「Newton」,雖未成為熱賣商品,但卻為PDA領域立下典範。)失敗之後,成功地打開了PDA的開闊天地,創造出非常獨特的數位使用經驗,我猜想,應該是根源於它對PC文化的逆向禪思吧?

「追求更多,獲得更少」(More can be less)!超快CPU、超大記憶體、超多功能,「那是惡性循環的開始!」Palm早就對這些永無休止的數位渴望提出警告。「只使用20%,卻必須扛著多餘的80%」,結果將是花更多的錢、浪費更多的電、卻用到越來越少的功能。Palm使用「小到令人瞧不起」的8MB所能辦到的事,仍舊令人驚訝。

「力道來自於把瑣碎的事一一做到」、「簡單方能專注」(Simplicity brings focus),在這個人們將能夠同時上網、聽音樂、畫圖、收email、寫報告,界定為數位「酷」事的時代,Palm禪師對於「一次只專心作好一件簡單事」的提示反而更具顛覆潮流的啟發性。至今Palm的禪道仍舊堅持用極端簡約清爽的介面(螢幕上常只出現兩個按鍵),極端簡化的直覺步驟(連開機通常不超過三步驟)來操作。「悟道之路」的那一章寫著:「記住,Palm該向手錶學習,而不該心向PC」。

禪道3 帶來生活中的解脫自在

「Palm可以同時把書籍、字典、相本、行事曆、錄音機都帶著走」。碰到不熟悉Palm的人我常這樣介紹。這些說詞無疑是對的,但顯然違逆了禪師的教誨,它們不是「Palm之為Palm」,反而讓我在數位時代下感受到解脫的真正本質。
數位化把越來越多的東西轉換成0與1的組合,可以接受多功能的快速處理,空間壓縮也隨即允許人們更大的移動性。但真正讓Palm挺立而出的,是它專注於「輸入」與「輸出」的便捷,Palm的使用習慣調查,突顯了這點特色。人們平均每天使用PC兩次,每次使用25分鐘;相對地,平均每天使用Palm16次,每次不超過2分鐘。Palm像手錶,在「想看時間」與「看到時間」之間,渾然忘了它的存在。

據說,輔助家務的電器並沒有讓家庭主婦更為優閒,因為它們同時也帶來更細緻、更嚴密的清潔標準(冒一點被指責性別偏見的風險,男士們可以想像一下,洗車的工具繁多,是否便減少了洗車所消耗的時間?),數位時代充斥著資訊刺激,我們卻越來越難有吸收反芻的喘息機會;電腦越來越多功能,我們的生活也在時空擠壓中變得切割零碎。刺激很多,遺忘得更快,一人多工,卻遺落了跟自我的親密性。但是Palm設計的數位禪道,竟讓我有種解脫的自在?

Palm解決方案,既極端叛逆,又極端順服,出人意料之外。它不倚賴更強大的機器力、更快速運算的CPU來駕馭一切、解放自由。反而更積極地尋求一種單調、被動的適應。你資訊零碎雜亂又隨時浮現,我就化整為零,在每一個當下順勢應對;生活中靈光斷續乍現,我就在啟示的瞬間,隨性拈來保存。唯有化繁為簡,才能夠在每個當下的感動中累積永恆。想想,我人在紐西蘭,跟著身心移動與外界接觸的攝受行識,所見、所思、所聞,不正是在無數次開機、關機的一分鐘間串接起來的嗎?

禪道4 數位生活中的貼心夥伴

就拿這篇文章為例,它萌芽於香港赤鱲角機場候機室的靈感一擊,我隨手打開Palm,在BrainForest軟體中種下「Palm的禪道」,這樣一句起頭的思想種子。然後,回到台北,繼續忙碌的生活,在捷運車廂、在早餐桌上、在購物走道、在清晨初醒的床上,隨性施肥接枝,漸漸看著它長出嫩芽、枝幹、終於稍具雛形。這才從Palm裡的溫室,移株到「數位時代」的平面一隅。

在Palm的輸入與輸出之間做工的,並非高速運算的數位機器,而是樸實地在生活的每一個當下實做、感受的數位人。真正服鷹於禪道的Palm,不在眩人耳目的功能,而在發揮它「不要驚動使用者內心的寧靜」「更少才能更多」「簡單方能專注」的樸實道理。這種設計哲學聽來或許卑微,但它或許反而更能陪伴我們悠遊於數位時代。畢竟,迎面資訊的意義生產者正是不時在體驗、感應、書寫創作人生的我們。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收納空間到整合生活即時服務,居家整聊室打造家事服務的新商模
從收納空間到整合生活即時服務,居家整聊室打造家事服務的新商模

對居家整聊室來說,經營的核心,是把人放在第一位──不只照顧客戶,也照顧團隊。這家全台首創的專業收納公司,不只替別人「整聊」生活,更懂得先把自己內部「整聊」好。創辦人鄭博元與黃恩頡深知,品牌要長大,不能只靠熱情與經驗,還要有一套能承接人、事、客戶與未來的管理方法。因此,他們在沒有IT人力編製的情況下,借助叡揚 Vital CRM專業夥伴的力量建立更有溫度、更有秩序的管理方式。

市場需求驅動家事服務崛起,居家整聊室搶佔先機

現代人追求高品質生活卻苦於時間有限,這種兩難的困境促使居家清潔、到府收納等家事服務產業蓬勃發展,著眼於市場需求成長,居家整聊室於2017年成立,成為到府收納服務市場的先驅。

居家整聊室共同創辦人黃恩頡表示,公司成軍初期專注在到府收納服務,之後為因應整聊師人力有限且缺乏標準化流程的挑戰,於2018年開辦整聊師認證課程,每年培訓近2,000位整理收納專才,累計學員數已突破萬人。隨著專業度與口碑的提升,居家整聊室的事業版圖不斷擴大,自2024年起陸續與信義居家及多家大型居家服務平台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為這些合作夥伴提供專業的整理收納服務。

3F0A2811.JPG
居家整聊室共同創辦人黃恩頡以數據導向策略,讓團隊從顧客互動到轉換都具備可追蹤與可優化的依據。
圖/ 數位時代

在年營收與客戶數量逐年成長的同時,居家整聊室也迎來新的營運挑戰,「如何深化與既有客戶的互動,提高顧客回購率,成為我們的關鍵課題,」居家整聊室創辦人鄭博元說,當時公司經常接獲舊客戶的主動詢問,引發團隊重新省思,在舊客經營上該如何從被動回應轉為主動經營、吸引更多回頭客使用服務?但在過程中卻發現,傳統使用Excel表格管理顧客互動的方式,已經很難滿足這樣的業務需求。

導入Vital CRM,以系統強化客戶經營力

居家整聊室最初在設計Excel表格欄位時,其實參考了RFM客戶分析模型,希望這份表格能兼具記錄與再行銷的功能,但實際執行上卻免不了面臨人工輸入資料的挑戰,包括資料正確性與即時性難以保證、缺乏統一的資料記錄邏輯、同仁自行添加欄位等。

這些問題導致Excel表格最後僅剩下基本的記錄功能,很難從中篩選符合特定條件的客戶進行再行銷,也不容易對新進業務同仁進行教育訓練,因為他們雖然能取得客戶名單,卻無法辨識客戶的最新狀態和互動歷程。

為此,居家整聊室決定導入CRM,以系統取代人工作業,提高舊客經營的效率與成效。鄭博元表示,在評估多款 CRM 系統時,叡揚系統開放式 API 設計最能對應他對未來系統整合的藍圖規劃,亦能有效解決既有手動流程導致的資訊落差與溝通延誤等問題。後續功能驗證階段,他發現 Insight 模組的分析設計具備清晰的管理理論依據,進一步展現系統的專業深度與實務價值,加上叡揚在業界的口碑與多產業服務經驗,最終促成了雙方的合作。

3F0A2745.JPG
居家整聊室創辦人鄭博元運用數位工具解決團隊營運痛點,進一步開啟全新的商業想像與合作契機。
圖/ 數位時代

應用階段1》聚焦深化客戶互動與業績管理,創造4大效益

居家整聊室採兩階段循序漸進的策略,逐步擴大系統應用成效。第一階段聚焦於強化客戶互動與業績管理,第二階段則拓展至全面性的數據整合,串起客戶從初次加入會員到最終完成交易與付款的完整作業流程。

黃恩頡進一步說明,第一階段的應用以業務和管理團隊為主,業務團隊透過Vital CRM瀏覽客戶資料與商機名單、詳實記錄每次客戶互動歷程,或根據特定條件篩選目標客戶發送簡訊、主動創造接觸客戶的機會。管理團隊則藉由Insight報表中的關鍵指標,如:轉換率、客戶RFM分數等,定期檢視業績進度及目標達成情況,實現數據驅動的精準管理。

居家整聊室不只提昇顧客回購率,更創造三大管理效益。第一、提升團隊的業務能力。由於Insight模組將商機、消費、負責業務和互動行為整合在一起,使管理團隊可以用數據掌握業務同仁的工作績效,而不是依賴主觀感受,不只溝通變得更順暢,還能據此樹立行為標竿,讓業務同仁更清楚該怎麼經營客戶才能提升業績表現。

第二、保留完整客戶資料,避免因人員異動而造成客戶流失的風險。

第三、為新進業務員打造最佳學習曲線。透過Insight數據分析結果,新進業務員能夠清楚知道成交率與業績目標間的關聯性,提升了主動聯繫客戶的意願和積極程度。此外,還能彈性調整新進業務員手中名單的新舊客戶比重,使其先與舊客戶聯繫、磨練互動技巧,之後隨著專業度提升,再逐步增加新客戶比重。

第四、合理配置顧客資源,最大化商機轉消費的比例。例如,將高品質新客名單分配給超級業務員(Top Sales)、根據轉換率調整業務手上的新客名單等,實現客戶資源的最佳配置。

3F0A2691.JPG
居家整聊室善用數位工具落實經營策略,從資料管理、人才培育到資源配置,全面強化商機轉化力。
圖/ 數位時代

應用階段2》以Vital CRM為核心,打造無縫整合的客戶服務流程

居家整聊室邁向第二階段的應用,即以Vital CRM為核心,整合品牌官網、會員系統、對話機器人、訂單系統及整聊師派單APP等營運系統,讓數據可以自動拋轉至不同系統中,省去不必要的人工登打作業,大幅提升團隊的工作效率。

鄭博元詳細說明如何打造無縫整合的客戶服務流程。他表示,人們經由官網或LINE加入會員後,相關資料會直接匯入Vital CRM,方便業務同仁與新會員聯繫,一旦新會員決定使用服務、也就是商機成功轉化為訂單後,Vital CRM就會將必要資訊拋轉至排班派單系統,自動進入後續服務流程,包括安排居家整聊師到府服務、產出付款連結等,當客戶點選連結完成支付,相關資料隨即回傳至CRM系統,自動更新為結案狀態,形成一個完整閉環的服務旅程。

3F0A2660.JPG
鄭博元(左1)指出,叡揚CRM Insight模組展現教科書等級的邏輯結構,精準對齊團隊管理需求,成為最終導入的關鍵契機。
圖/ 數位時代

展望未來,居家整聊室除了持續深耕到府收納領域,更計劃將自身數位化成果升級為商業解決方案,賦能更多家事服務同業啟動數位轉型。鄭博元強調,導入CRM的價值,不僅是解決內部團隊在舊客經營上的挑戰,更為公司開啟了一扇嶄新的商業大門,日後,若能成功將現行「以Vital CRM整合客戶服務流程」的應用機制轉化商業模式,相信將有機會開拓更寬廣的市場版圖。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