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民阿嬤」陳淑芳主演,在2020年上映的《孤味》,再次讓國片成為最熱話題之一。這部斥資台幣4千萬製作的台灣電影,如今票房已近2億,更讓劇中的「靈魂食物」台南蝦捲掀起熱議,成為近期國片成功典範。
「《孤味》的成功增加了我們的信心,希望這樣的經驗,未來可以導入每一部伯樂影業參與的本土電影,」伯樂影業董事長吳明憲說道。
今(29)日,由威秀、秀泰、國賓、新光四大影城成立的「推手影業」牽手文策院,雙方共同投資的「伯樂影業」正式亮相,將成為國片「一條龍」全包的公司。為什麼明明是競爭關係的四大影業願意聯手?他們究竟想做些什麼?
占全台七成票房,數據回饋製、創造爆款國片
伯樂影業的成立已籌備兩年之久,也是文策院第一個召開投審會的投資案,可見其重要性。推手影業投資1億元、占股51%,文策院透過第三期國發基金則投資9千萬、占股49%。
簡單來說,伯樂影業是國片的孵育平台,一部電影從找資金、開發劇本、拍攝、發行,再到行銷等各種環節都有參與,但伯樂最大優勢在於,四大影城總是站在第一線面對消費者,是最暸解觀眾和市場需要的角色。
以目前來說,四大影城票房市占率超過全台70%,從2006年起,共計參與了56部國片的製作,總票房達33億。伯樂可以利用既有票房數據,提供不同屬性消費者的分析,和創作者溝通,直接回饋到製作上,做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國片。
「我們自己非常清楚,伯樂影業不是開影城,而是投資內容,」吳明憲透露,未來也計畫建立台灣觀眾更詳盡的「觀影資料庫」,供開發作品、設定目標對象時使用,並進行更有效的行銷。
以過去來看,每一年台灣國片產量約30~40部,市佔率平均不到10%,伯樂影業目標一年將參與3~5部國片,先建立可以向資本市場證明的商業模式,再吸引其他投資者參與,打消過去投資人總認為「投國片總賠錢」的疑慮,讓國片市占率可以突破兩位數。
中型製作話題電影夯,一口氣開拍7部國片
但是,伯樂影業具體要怎麼做?
就伯樂影業觀察,在台灣賣座的電影,除了大規模、高成本的好萊塢電影,像是《我和我的冠軍女兒》、《模範生》、《隱形人》等「中型製作」的話題電影也備受好評,除了成本控制得宜,它們也具有普世價值、有討論度及話題性,這也是伯樂影業著力的方向之一。
吳明憲解釋,伯樂的投資主要分為兩大塊,其一,是開發中的影視專案,伯樂會提供最高台幣200萬的開發金,讓團隊有第一桶啟動資金,進行田野調查與撰寫劇本。
其二,則是劇本完成後需要籌資組團隊的影視專案。伯樂影業將參與總預算6千萬台幣以內的中小型國片,最高投資新台幣1千萬台幣,並負責將剩餘的資金募集,尋找合適的製作公司承製,並在拍攝前,就完成前期的行銷跟未來發行策略的整體規劃,規劃版權預售及代理發行。
以伯樂影業現階段已跨出第一步,參與開發7部不同類型的電影,包括由導演廖明義、監製王師、陳怡樺領軍,協同《怪胎》團隊,改編藤井樹小說作品,講述私刑正義的《暗社工》;還有由《目擊者》、《紅衣小女孩系列》、《緝魂》導演程偉豪監製、《沈默的真相》的導演陳奕甫,打造最新懸疑類型電影;以及創下公視1998年開台以來最高收視率的《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電影版⋯⋯等等。
除此之外,伯樂影業也透露,已經和新加坡上市電影公司mm2全亞影視集團開始合作,mm2預計將以每部片總預算10%,參與伯樂影業所有項目的投資。
責任編輯:蕭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