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立光首季獲利衰2成!林恩平宣告:缺料打擊4、5月也不會好,車用滿足一條件才加入
大立光首季獲利衰2成!林恩平宣告:缺料打擊4、5月也不會好,車用滿足一條件才加入

攤開股王大立光近一年的股價走勢,從去年7月一度最高的4,400元,一路掉到昨(8)日的3,100元,跌幅3成。

8日下午,由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親自主持,召開線上法說會,並公布2021年第一季財報,其表現成為市場高度關注的焦點。

大立光在2021年首季營收為118.2億元、較去年衰退11%,獲利53.15億元,季減23.6%,年減20.91%,每股純益39.62元,為近三季以來獲利新低。

「sensor(感測器)出貨受到疫情影響,至少要一個季度才能恢復。4月會比3月差、5月也不好,」林恩平一開場「展望未來」時便坦承道。

台灣股王究竟怎麼了?問題出在哪裡?面對鏡頭市場,大立光未來的佈局是什麼?

股價連連衰退,華為式微、車用佈局平淡成主因?

讓大立光崛起的是智慧型手機,但近日被看衰,也正是智慧型手機。

當智慧型手機大廠的鏡頭越做越多、愈發強調拍照性能,成為大立光的機會點。但是,華為作為大立光繼蘋果後的第二大客戶,在禁令生效後,根據市調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統計,如今市占率已掉到4%,讓大立光也流失不少訂單。

另一方面,智慧型手機市場雖為一片「紅海」,但早已飽和多年,真正的「藍海」則是車用市場。

根據勤業眾信發布《2030電動汽車趨勢展望》報告指出,截至2019年,全世界共銷售超過200萬輛的電動車,占所有汽車銷售總數的2.5%,預估全球電動車未來十年的複合年成長率將達到29%,電動汽車的總銷量教增加到2025年的1,120萬輛、2030年達到3,110萬輛。

大立光雖佈局車用市場超過5年之久,但卻在2019年宣布退出,全力衝刺智慧型手機鏡頭。分析其原因,除了當時車用鏡頭數量不多、規格變化大外,需要認證的時間很長,造就大立光出此對策。

雖然在和先進光針對侵權一案和解,取得15.2%股份、成為最大單一股東後,外界認為大立光將順勢重返車用市場。但林恩平指出,車用客戶仍持續出貨,若有毛利率高的產品,不排除切入,但未來和先進光不會有進一步合作關係,態度相當保守。

不預測市場未來,林恩平:客戶要你做、你就乖乖做

「大立光是一個零組件工廠,客戶要你做什麼,就乖乖的做,我們沒有太多話語權,」個性務實低調,被稱為「省話一哥」的林恩平,當被問起對鏡頭新應用領域的期待時說道。

他表示,市場都期待AR(擴增實境)未來能取代手機,但在技術研發上,仍有一大段路得走,不多談對技術上機會點、也不更多的預測市場,只表示其VR(虛擬實境)產品仍持續交貨中。

但談起智慧型手機的鏡頭,「薄型化」、「高畫素」仍是手機廠現階段對高階規格的主要訴求,但他表示,高規階鏡頭並不是「絕對走向」,不少售價不菲的高規手機,用的卻是平價鏡頭,但也有平價手機採用高規鏡頭,「有些高規鏡頭賣還不錯,至於客戶要導入多少、怎麼導入、怎麼賣,都是他們自己決定。」

iphone11_2020_04_20_蔡仁譯攝
大立光未來在智慧型手機鏡頭,特別是iPhone的發展上,仍被看好。
圖/ 蔡仁譯攝影

針對鏡頭的P數,林恩平透露,目前愈來愈多客戶導入7P鏡頭,拿來做高規、低規的都有,8P鏡頭則多指向製造精益的高規鏡頭,9P鏡頭則在設計中,2021年是否做得出來甚至量產,都還是未知數。

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在3月時也指出,在鏡頭規格仍不斷升級以及新應用的大趨勢下,大立光仍有投資價值。他預測,除了今年下半年推出的兩支新高規iPhone,超廣角鏡頭升級至6P,大立光仍能保有70~80%的訂單外,另一方面,2022年推出的高規iPhone,其長焦鏡頭可能從6P升級至7P,大立光目前在長焦鏡頭訂單比重約為90%,局勢仍一片大好。

責任編輯:蕭閔云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