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5月24日更新)
祥碩公告4月財報,單月合併營收為4.45億元,稅後淨利年減9.4%至1.06億元,單月EPS 1.53元。該月營收雖然與去年持平,但獲利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近一成。然祥碩已於前次法說會上表示,因應封裝測試等成本上揚,第2季將調漲晶片售價,希望毛利率能持平在50%至55%。如此看來,成本上揚應是導致祥碩4月獲利受影響的主因。
林哲偉:飛騰事件影響不大
祥碩首季財報優於預期,第1季合併營收為15.79億元,季減21%、年減0.4%,但稅後純益達7.14億元、季減少2.7%、年成長45%,EPS達10.35元,創下歷史同期新高,單季毛利率為50%,季減少1個百分點、年減少2個百分點,該財報發佈後股價曾強鎖漲停。
但時間回推到一個月前的 「飛騰事件」,美國商務部以破壞國家安全與外交利益為由,將天津飛騰等7家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當時也有分析報告指出,祥碩的出貨恐受到限制。使得飛騰被禁的消息一出,祥碩股價也從高點應聲跌落。
「當時外界也都不看好、將事件損害預估的太嚴重;但外資講歸講,我們還是好好顧好自己的本業。」林哲偉面對外界看法,只回應飛騰非直接客戶,加上佔的營收比也不大,且供貨給飛騰的晶片與為AMD客製化打造的特殊應用晶片(ASIC)不同,是標準品,規格屬PCIe及SATA等傳輸介面I,不賣給飛騰也可以賣給別的應用。
林哲偉認為,非客製化的傳輸晶片市場會持續存在,不會因為單一品牌消失而不見。即使飛騰被封,中國的市場也不會停止半導體在地化的計畫,還會有其他客戶出現,祥碩依然有機會。
根據最新財報顯示,第一季中國的營收貢獻就比同期多了20%,占整體營收約10~15%。林哲偉認為,這就是採用標準品的好處,相較於ASIC晶片會有歸屬問題,標準品的IP設計專利是自家擁有。
林哲偉對於中國CPU自主化表示樂觀,也會持續經營中國市場,即便後續飛騰事件產生的問題無法解決,與其他廠商還是有良好的合作關係。此舉反應了祥碩重視標準品的發展,在長期佈局上產生重要推力。
Q2晶片漲價15~20%
對於第2季度展望,林哲偉坦言4月1號起已因應台幣升值侵蝕營業額,加上晶圓封測漲價,針對毛利率低的產品,開始調整價格,但因客戶單純,沒有廣發漲價通告,只針對重要客戶溝通,預估漲幅15~20%。
林哲偉指出,首季後段製程已經漲價了,日月光等供應鏈價格都做了一些調整。因此第一季對每個IC設計公司來講,毛利率都有一些挑戰。他坦言,若以美元計算,其實祥碩第1季營收比去年增加300萬美元,但換算台幣就變少。
接下來的佈局?祥碩已超前部署
即使去年本業成長幾乎翻倍,但卻與疫情產生的效應沒有太大關係,而是長久以來佈局所帶來的成果,而今年業績則較反應疫情下效應。林哲偉總結原因,除了一路伴隨大客戶AMD成長,也因中美關係導致中國市場的佈局策略改變;與文曄科技的換股合作,也帶來一定的營收成長。
即便遇到大缺貨潮,祥碩因去年提前部署,對公司而言影響有限,但搭配的客戶端處理器缺貨,仍讓祥碩出貨動能受干擾。祥碩表示,從過去業績都是按照業務回報預估銷量及供貨量來設定營收目標,但去年模式翻轉,以先訂定營收數字、與供應商即早敲定備貨量,再來擬定達成數字策略,果然交出好成績。林哲偉表示,正是因為對自家產品有信心,即便面對訂單改變,產品依然可以跨很多平台,備貨就對了!
談到今年展望,林哲偉對下半年和明年還是有很好的期許,即便下半年代工部分恐受到客戶端產能影響。從第一季的營收來看,AMD占比營收與自有品牌近乎各持一半。他強調,即便產能緊張,今年會持續在自有品牌客戶上加強佈局,預期2~3年就有一個成長波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