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股東報告書】祥碩年營收成長87%、每股盈餘翻倍!高速傳輸晶片廠龍頭:拓展客製化產品市場
【致股東報告書】祥碩年營收成長87%、每股盈餘翻倍!高速傳輸晶片廠龍頭:拓展客製化產品市場

高速傳輸晶片廠商祥碩,日前發佈第一季財報,淨利為7.14億元,不僅維持一季至少賺進一個股本之外,相較2020年同期更明顯成長45%。而回顧2020年,祥碩年營收為新台幣69.87億,較2019年成長約87%,而2020年營業毛利為新台幣36.28億,較2019年成長約95%,年平均毛利率為52%,表現亮眼。

祥碩致股東報告書中指出,2020年隨著COVID-19疫情大流行之初,全球經濟遭受前所未有的衝擊,再加上美中貿易衝突反覆不斷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導致全球經濟成長大幅萎縮。

但隨著振興經濟刺激政策陸續出爐,同時疫情帶動遠距及數位轉型商機發展,加速全球供應鏈移轉,也帶動台灣半導體相關產業出口及生產有利條件,成為少數經濟正成長的國家。

除了原先USB 3.2 10G/20G與其他高速主控端晶片在Intel
及AMD高階平台依舊維持動能之外。去年受惠遠距需求而意外帶動PC產業強勁需求,外接存儲裝置控制晶片市場需求也維持成長趨勢。在市場供需失衡、上游供給緊俏的情況下,由於管理階層策略布局得當,故仍於2020年維持營收成長動能。

在營運表現方面,祥碩2020年合併營收為新台幣69.87億,較2019年成長約87%,而2020年營業毛利為新台幣36.28億,較2019年成長約95%,年平均毛利率為52%。2020年營業利益為新台幣24.73億,較2019年增加111%。稅後合併淨利為新台幣29.28億,稅後純益率為42%,稅後每股盈餘為44.16元,較2019年增加203%。

從產品發展觀察,人工智慧與高效能運算應用已成市場主流,高解析度影像編輯、巨量資料傳輸、儲存備份及高端電競的市場需求不減。且客製化的晶片、USB的其他應用及在通訊5G時代對AIOT的邊緣運算節點的擴充與高速聯絡的需求,亦不斷浮現,同時因中美貿易科技角力,亦創造了去美化的需求機會。祥碩將持續擴展既有的SATA並衍生多元應用、加入PCIe新世代產品研發並拓展其應用環境於不同領域。

同時持續領先在USB產品線耕耘,從5G、10G、20G及未來的USB4.0提供客戶完整的解決方案。而在特定整合型晶片與整合Type C的裝置端晶片量產,針對高速傳輸方面也持續推動訊號加強器與放大器的需求,提供客戶高速訊號設計相對解決方案。

因此在品牌的高端MB、可攜型電腦及桌上型電腦全球組裝大廠、消費性電子品牌大廠、全球資料儲存應用廠商及主要硬碟供應商中,繼續保有關鍵領導地位。祥碩不僅擁有高速傳輸自主IP及開發能力之外,也加強客製化產品線的開發。

此外,面對未來USB及PCIe介面規格的持續演進,祥碩身為高速介面的領導者,除持續專注於創新研發並掌握規格變化的每個世代外,亦積極拓展市場,著眼於客製化產品合作拓展、個人電腦以外市場開發,如:工業電腦、網路儲存伺服器、監控錄相裝置及中國自主開發處理器的相關連結控制晶片等,皆為業務開發重點。

展望2021年,祥碩表示,各國依舊延續寬鬆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在美中角力戰尚未停歇之際,半導體產能吃緊的情況亦尚未紓解,各種不確定性因素仍將左右全球經濟發展態勢,祥碩會持續投入培育專業研發技術人才,在高速技術產品上的力求創新與進步,並維持與國際大廠以及相關供應鏈的密切合作,以使公司在營運與產品發展及應用上有更加亮眼的表現。

責任編輯:蕭閔云

關鍵字: #半導體產業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