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大家都有訂羊奶、訂報紙的回憶及經驗,家裡的第四台、網路‚瓦斯等也持續以不間斷的方式來對使用者收費。訂閱制早在數十年前出現在家家戶戶,我們其實對於訂閱制一點都不陌生。早期這些訂閱多半來自於人類的基本生活需求,以及對於便利性的追求,訂羊奶因為生理上的「早餐需要」,及避免遲到減少外出購買的「便利需求」。其實像是租房子、買保險、租賃車也都能算上一種訂閱制的概念。
隨著科技的演進,網路的誕生,人類開始注入更多元的生活方式,各種娛樂型的訂閱制則開始多方誕生。從TV到數位電視的升級,開啟了OTT的誕生,像是Netflix在2020的第一季財報結果中顯示,目前在全球地區累積付費訂閱用戶人數已高達1億8200萬人。台灣最大的音樂串流平台除了KKBOX在「2019年台灣娛樂產業趨勢報告」顯示,2019年的聽眾使用更多元跨裝置,用戶也比以往更自主掌控自己的娛樂選擇,隨著訂閱人口的增長,線上音樂的市場也將不斷的往上。根據《PwC全球娛樂暨媒體業展望報告》,台灣數位音樂串流市場,預計從2018到2023年的年複合成長率達17.1%。這兩年YouTube Music跟LINE MUSIC也將在台灣開啟更多數位音樂的訂閱之戰。
另一種常見的訂閱制則是軟體服務SaaS ( Software as a Service ),像是Adobe跟office就是最常見的SaaS訂閱服務,或像是Shutterstock等圖庫訂閱服務,每個月支付平台一筆費用,即可享用圖庫的使用權。訂閱制的應用,也能協助人類解決更多型態的生活方案。像是位於美國舊金山的Stitch Fix,就是一家以訂閱制來協助個人做造型的線上服務。Tinkerer STEAM Box則依照兒童的年齡,每月提供訂閱家長一份教具,由英國教育專家組成的團隊,解決家長挑選玩具適合齡性及預算控制的煩惱。提供照片上傳服務的時光小屋APP,則是主打創造回憶來持續讓消費者長期付費。
我整理各種訂閱制帶來的思考如下:
傳統型態的訂閱制:滿足基本生理需求,便利性,持續有需求不容易間斷。(EX. 訂報紙、訂羊奶。)
串流娛樂型態的訂閱制:多元且跨載體的娛樂體驗,讓娛樂帶著走,並提供附加服務或不同客群的版本。(EX. KKBOX、KKBOX Kids、Netflix。)
Saas型態的訂閱制:快速取得,使用期間付費取代永久擁有權,掌握客戶痛點,持續推出更新服務滿足客戶需求。(EX. Adobe、Salesforce。)
O2O線上線下型態的訂閱制:以線上方式盤點消費者需求,提供定期宅配服務或線下體驗優惠。(EX. Whole Foods、Stitch Fix)
新型態的數訂閱制挑戰在於:是否成功導入數位科技,這個需求是否能持續發生,善用科技及數據即時洞察消費者的需求,並提供更適切的服務。
表演藝術產業在過去,已經有許多團體都能有完整的會員制方案,多數的藝文團體會以年繳的方式成為某一個劇團或樂團的會員。會員也有採分級制度的,來擁有不同的購票優惠折扣或兌換現場禮物等。綜合以上的新型態訂閱制的觀察,要能將「傳統會員制」升級成「訂閱制」的挑戰,在於:是否成功導入數位科技,用科技及大數據即時洞察消費者(觀眾)的需求,提供更適切且日新月異的服務(內容)。表演藝術乃娛樂的一環,如何讓訂閱觀眾隨時「帶著走」,而不再侷限於劇場線下的單次折扣體驗,是一個有趣的新課題。
責任編輯:郭昱彣、陳建鈞
(本文由翁鵲旻授權轉載自其Matters)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