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8家上市櫃企業員工年薪全揭開!誰年薪破400萬元?誰加薪最多?高薪企業20強一次看
1,628家上市櫃企業員工年薪全揭開!誰年薪破400萬元?誰加薪最多?高薪企業20強一次看

上市櫃1628家企業2020年總計發出1.44兆元薪資!2020年是台灣受疫情動盪的一年,但台灣多數出口導向型產業的企業獲利成長,內需產業獲利則受挑戰,這年度誰發薪最豪邁?誰逆勢成長?

證交所2019年起要求每年6月公佈員工去年度福利薪資水準,2020年更加碼要求公佈非主管員工中位數薪資,讓各上市櫃企業薪酬更透明,鼓勵當公司營運績效逐年成長,企業主能重視並增加基層員工薪資福利。

今年6月1日,金管會先公布千家上市櫃企業員工薪資總額,2020年平均員工總年薪榜首是鴻海集團旗下鴻準奪得,擠下去年榜首上緯投控!此次榜單也以出口導向企業最名列前茅。

1,628家上市櫃企業6月1日全面公佈員工薪資福利,28個產業薪資行情全都公開,《數位時代》採訪中心展開調查,分析哪些是產業中薪水最高的公司?哪家又是薪水偏低的企業?各產業的平均薪資大公開,看看自己是否高於或低於行情!

《數位時代》從證交所公佈資料整理出三大特點,一次全解讀!

1.上市櫃企業高薪TOP20,薪資給最好的全揭露!

TOP 20高薪企業以鴻海集團旗下金屬機殼大廠鴻準精密居上市櫃第一高薪企業,平均員工年薪419.2萬元,十分風光,比2019年大增21.2%,鴻準目前員工171人,而能擠入2019年度TOP 20高薪企業榜單的員工平均年薪門檻是255.1萬元。

2020企業薪資榜(新)拷貝.jpg
圖/ 數位時代製作

台積電一向被視為幸福企業,平均年薪239.2萬元,上市櫃千大中薪資排名26名,由於台積電2020年營收獲利都創新高,發薪給員工也不手軟,比去年37名名次大幅前進,換言之,2020年入榜TOP 20高薪企業的員工平均薪酬全都優於台積電。

證交所指出,「員工薪資費用」通常包括本薪、加班費、獎金、酬勞等經常性及非經常性薪資,也可能包括依股份基礎給付之評價金額(如員工認股權憑證)。

至於「員工人數」則包括本國籍及外國籍所有受僱人員,員工可能以全職、兼職、永久、不定時或臨時之方式提供服務,包括經理人、一般員工及約聘僱人員等,但不包括監察人、派遣人力、業務承攬或外包人員,且經扣除「未兼任員工之董事人數」。

這也可能是公佈員工年薪能否入榜關鍵,可以看見,能擠入跨產業TOP 20高薪企業的行業型態,不少是員工人數不到百人,甚至個位數人力的「投資控股型態」,在20名榜單中,就有5家屬於此型態,包括崑鼎、三商、永豐餘、聯華、南僑,這些企業在台灣只保留高階管理人才,所以年薪雖高,但能領到的人數不多。

TOP 20高薪企業中,以產業來分,半導體業高達9家,逼近榜單一半,也顯示半導體需求強勁,也嘉惠從業人員2020年賺得高年薪,半導體產業去年僅5家入榜。

TOP 20高薪企業中,員工人數最多的是聯發科,高達9083人,人數也比去年8,555人大增,平均員工年薪341.5萬元,加薪幅度16.9%,由於聯發科總員工人數逼近上萬人,今年排名第8高薪,比去年第10名進步兩級,能長期擠入TOP 20高薪榜,意味顯示其獲利能力好,整體員工薪資福利行情也有高水準。

除聯發科,半導體入榜企業還包括祥碩、原相、聯詠、瑞昱、信驊、群聯、威盛、昇佳電子。

至於TOP 20高薪企業中,2020年員工平均年薪比2019年年薪增幅最高的前三名也出爐,第一名是食品業的聯華控股,員工年薪320.5萬元,年增逾3倍。第二家年薪增幅高的企業是營造業愛山林,員工年薪平均394萬元,年增75.5%,薪資增幅第三高是威盛,今年入榜高薪企業第20強,員工年薪比去年平均增74.2%。

2.你服務的產業中,誰最敢給?

各產業別中,企業薪資落差頗大,部分原因是有企業在台有設立工廠,聘用大量外勞或約聘人力,將使平均薪資水準壓低,出現高獲利,但報酬低於同業(工廠設在中國或他國)的失真情形。

證交所提醒,傳產、電子、金融等各產業特性不同,景氣循環及市場競爭強度有別,即使相同產業,但不同行業別的公司,在營運規模、獲利能力及經營策略等也有差異,所以將各企業之間做比較不易有客觀一致標準。

證交所會在6月底前進一步揭露上市櫃公司2020年度「非擔任主管職務之全時員工薪資資訊」,包括員工人數、薪資總額、薪資平均數及薪資中位數,暨公司經營績效與員工薪酬之關聯性與合理性。

31產業薪資大公開拷貝.jpg
圖/ 數位時代製作

編按(2021.8.12更新):原生技產業最高薪誤植為「中天/636萬」,特此更正為「智擎/249萬」。

3.員工年薪破150萬元企業有105家!

眾多上市櫃百萬年薪企業中,我們統計排序出收入最高的三個金字塔族群:

年薪400萬元以上企業,2家!
鴻準、永豐餘

年薪300萬元以上,11家:
愛山林、崑鼎、祥碩、精成科、聯發科、原相、聯詠、瑞昱、三商、聯華、昇佳電子

年薪200萬元以上,35家 :
信驊、群聯、和泰車、華固、亞電、南僑、威盛、智擎、志超、愛普、群光、晶焱、台積電、逸達、鴻海、力旺、遠雄港、旭隼、崇越電、創意、日月光投控、南帝、聯陽、台數科、宏觀、矽創、長華、熱映、晶豪科、揚智、新潤、國揚、冠德、致新、嘉威

年薪150萬元以上,96家:
敦泰、智易、亞泰、群電、創惟、嘉澤、鈊象、紘康、華立、應廣、神基、晶相光、業強、威鋒、M31、華擎、勤益控、廣宇、虹冠電、菱光、松翰、新興、大統益、義隆、萬海、華票、中鋼構、圓剛、鴻碩、生華科、聚陽、凌通、大中、佶優、凡甲、崇越、盛群、宏碁、亞信、統一證、天鈺、鑫聯大、億豐、華碩、矽統、永信、立積、智原、致伸、欣陸、是方、長榮、大聯大、杰力、元大金、倚強科、來思達、佳世達、遠雄、龍邦、京城、中菲行、安鈦克、神盾、聯電、致伸科、技嘉、漢唐、擎亞、中信金、廣達、達興材料、新華、和益、至上、聰泰、曜越、博晟生醫、光寶科、中航、微星、德宏、聯成、國票金、兆豐金、耀登、富宇、艾恩特、優群、基亞、中再保、蔚華科、華孚、迅德、文曄、海悅

責任編輯:蕭閔云

最新6月號雜誌《高價值企業100強》馬上購:傳送門
零接觸電子雜誌訂閱:傳送門

關鍵字: #人才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突破傳統信用卡模式!國泰世華如何重塑刷卡體驗,養出百萬CUBE切換忠實粉?
突破傳統信用卡模式!國泰世華如何重塑刷卡體驗,養出百萬CUBE切換忠實粉?

根據聯合徵信中心統計,國人平均每人持有約4張信用卡,雖反映出信用卡普及,卻也暴露市場飽和的現實。當回饋比例、聯名優惠成為銀行發卡標配,差異化日漸縮小,消費者對單一卡片的忠誠度也難逃下滑。

面對同質化競爭困境,國泰世華銀行四年前即推出CUBE信用卡,首創「數位自選」權益機制,讓使用者能依需求自由切換權益回饋,成功累積百萬卡友。然而,當使用者習慣隨手調整回饋後,國泰世華又該如何進一步突破,讓廣大「CUBE切換忠實粉」更黏?

數位平台成熟度,撐起「權益自選」創新機制

「以前一張信用卡就是固定型態的權益,或綁定單一聯名夥伴。而權益自選的設計,讓信用卡不再那麼制式、更加靈活!」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指出,CUBE 卡最大的突破,是將信用卡從「靜態工具」轉化為「動態平台」。搭配CUBE App卡友可依需求隨時切換:餐廳用餐或假日逛百貨公司選「樂饗購」、出國旅遊則切換至「趣旅行」享旅遊或交通優惠;一張卡橫跨多種生活場景,甚至能依個人偏好即時調整,客戶更能於商家請款後透過CUBE App查詢點數回饋明細,對精打細算的卡友格外具有吸引力。

然而,要實現如此彈性靈活上下架權益與優惠,背後的挑戰遠比表面複雜。陳冠學直言:「若沒有成熟的數位平台作為基礎,根本不可能實現。」傳統信用卡只需處理單卡簽帳與消費紀錄,但 CUBE 必須同時滿足龐大客群的多元需求,從數據分析到營運模式都得全面升級。唯有在技術架構上徹底重建,才能實現這種前所未有的產品邏輯。

因此,CUBE 信用卡並不只是單一產品的創新,也可以說是推動國泰世華數位平台進化的重要里程碑。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指出,唯有成熟的數位平台,才能撐起CUBE信用卡「權益自選」的創新機制。
圖/ 數位時代

因為靈活,得以開啟平台化服務的想像

打開 CUBE App、彈性切換CUBE信用卡權益方案,甚至查看領取不同商家的回饋加碼優惠券,這種互動式體驗已成為百萬卡友的日常。但國泰世華並未止步於此,而是思考如何進一步延伸金融場景。

「許多權益的設計並不只是為了增加交易,而是基於人性化洞察,去滿足客戶更深層的需求。」陳冠學舉例,如CUBE信用卡「童樂匯」權益,針對親子族群推出涵蓋餐廳、嬰幼童品牌、五感體驗課程等六大通路的專屬權益,最高可享 10% 小樹點回饋,甚至指定私校學費也提供領券最高 3% 回饋。雖然少子化趨勢讓親子族群相對小眾,但陳冠學則有不同觀點:「服務客戶的下一代,也是長遠經營的投資。」

除了分眾經營,對於聯名卡的發行,陳冠學則認為:「過去,聯名卡是會員身份的象徵,但在數位時代,攜帶多張會員卡的需求已經弱化。我們透過不同合作模式,仍能達到同樣的客群經營效果。」

於是,國泰世華與多元場景通路如 Uber、Klook、大樹藥局、臺虎展開不同形式的深度合作。對合作通路而言具備「品牌強強聯手」的導客效應,對國泰世華來說,則更能觸及多元分眾市場,跳脫單一品牌聯名的侷限,信用卡也因此從支付工具延伸出更多服務優勢。

當信用卡升級為集結服務的平台,國泰世華不僅打造互利共生的生態圈,對外創造多贏合作,對客戶也深化品牌連結,逐步鞏固難以取代的黏著度。

新聞照.jpg
CUBE信用卡結合App數位自選權益,讓用戶依需求即時調整回饋,展現靈活又直覺的數位金融體驗。
圖/ 國泰世華

從一張卡到點數生態圈,國泰世華打造CUBE尊榮會員感

「跳脫信用卡本位主義,不再侷限於刷卡回饋,而是從整體金融與生活情境出發,將服務轉化為跨情境串聯的完整旅程。」陳冠學強調,CUBE 品牌的使命,就是做到跨情境、跨服務、跨子公司的一站式體驗。

而國泰優惠 CUBE Rewards App 的出現即是里程碑。從原先 MyRewards 升級為 CUBE Rewards App,不只功能升級,也是品牌再造,把 CUBE 信用卡與國泰集團「小樹點」完整串連,將會員經營、點數生態圈與 CUBE 品牌價值一站打通。

「我們讓 CUBE 不只是信用卡,更像是俱樂部般的尊榮體驗。」憑藉國泰龐大的小樹點基礎與優質卡友群,CUBE 對合作品牌展現強大吸引力,得以不斷拓展餐飲、旅遊到藝文等場景,更突破點數僅能折抵帳單的模式,讓卡友能用點數兌換熱門演唱會、運動賽事門票,甚至搶先預訂話題熱門餐廳等限量體驗。

「我們希望讓客戶覺得:哇,你又找到我的需求了!」陳冠學說。把細微偏好化為具體體驗,正是 CUBE 平台能不斷創造驚喜的關鍵。四年來,CUBE 以「1+N」權益架構結合雙 App,已累積超過 600 萬卡,為國內發卡量最大的單一信用卡;累計2025 年前 7 月,簽帳金額達 4,889 億元,年增 11%,寫下亮眼成績。

但對國泰世華而言,數字只是過程,真正的目標應如陳冠學所言:「信用卡不該再有框架,CUBE 要做的,就是以洞察與創造,帶給客戶超乎想像的個人化體驗。」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