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聯三級警戒成生鮮採買大贏家!3招快速補貨拚轉盈
全聯三級警戒成生鮮採買大贏家!3招快速補貨拚轉盈

5月中本土疫情爆發,大批民眾蜂擁至賣場搶購,然而超市龍頭全聯福利中心近兩周以來,即便是5月15日到19日、全國擴大防疫三級警戒範圍期間,雖偶有貨架被消費者清空的狀態,卻鮮少真正斷貨,幾乎一個下午到一天內就能重新補齊。全聯如何做到所有賣場能即時補貨?

1. 緊急調配人力,庫存水位比照中元、颱風檔期辦理

全聯表示,其實從去年疫情首度蔓延以來,門市大多保持高於平均的庫存水位,且從5月本土疫情暴發,商品庫存量均比照中元、颱風檔期庫存,水位拉高到平常的3到4倍。

各類物品除門市人員會加強補貨外,全聯全體員工也全部總動員,包含全台3座物流廠、6座生鮮處理廠,及物流配送團隊等,維持24小時加班趕工,將配送頻率從每天1次調高成3次。

這次本土疫情爆發,全聯在第一時間決定暫停生鮮雜貨外送服務、延長部分門市營業時間,以便門市消化賣場人潮。直到本周,人流稍稍趨緩,外送服務才於6月2日重啟。

全聯補貨
全聯從去年疫情首度蔓延以來,門市大多保持高於平均的庫存水位,且從 5 月本土疫情暴發,商品庫存量均比照中元、颱風檔期庫存。
圖/ 全聯提供

2. 及早改革生鮮配送流程,非常時期能緊急提高配送量能

能在短時間有這樣的生產動能,除了調配人力以加班方式應急,也多虧近一、兩年,生鮮配送的改革。

全聯副董事長謝健南透露,早期全聯的生鮮處理廠只有早晚兩班,一天僅配送一次到門市。但白天處理完生鮮,送到門市常是下午或傍晚,門市都快打烊了,沒賣完的生鮮只能送進倉庫,隔天再擺出來,能賣的效期就少一天。

但隨著生鮮業績成長,為了擴大產能、讓消費者買到當日食材,全聯開始新增生鮮處理廠的大夜班人力,將生鮮配送拉到一日兩次,第一批配送,早上10點前就要送達門市,等於處理廠凌晨就要處理完食材、6點前配送,才能趕上門市一早開門。

「雖然表現上只是增加一班大夜人力,但其實牽一髮動全身。」謝健南指出,生鮮比乾貨配送更複雜,為了改動生鮮配送,除了生產時間要改,部分供應商、物流資料上傳時間也都要改,就連門市端的店員收貨驗收及上班時間都要調整。耗費人力、心力,只為了讓消費者能更即時買到當日生鮮。

但也因爲全聯超前部署,提早練習、適應生鮮配送的調整,才能在這次疫情中,將生鮮配送量能緊急拉升至一日4配。

3. 為了做生鮮雜貨外送,優化庫存系統精確度

除了供應端,另一項讓門市能迅速補貨的關鍵,得歸功於今年 1 月開始推動的生鮮雜貨外送服務。當時首波開放雙北50家門市提供外送服務,主打透過Uber Eats或自家電商平台PXGo!上的「小時達」外送服務,半小時至1小時內就能將商品送至消費者手中。

全聯當時曾表示,為了讓內外部外送平台能即時共享資訊,門市內的庫存、揀貨都得控管更精確,全聯為此大幅優化庫存系統,讓商品庫存低於一定水位時能提早示警,主管也能掌握門市的動態業績,即時調整。

且該外送服務於5月初時,已拓展至六都120家門市,門市店員手持一台揀貨PDA,就能在整合系統上一目了然特定商品的存貨狀況。預計6月外送服務將擴大至全台,包括宜花東及金門、澎湖等離島區域,預計今年要導入超過200間店。

全聯福利中心
全國擴大防疫三級警戒範圍期間,全聯雖偶有貨架被消費者清空的狀態,卻鮮少真正斷貨。

生鮮好不容易轉虧為盈,全聯要如何持續獲利?

儘管全聯表示過去兩周,生鮮業績估計至少翻了足足一倍,但比起乾貨,生鮮不僅效期短,配送跟品質控管花錢,全聯自2008年發展生鮮事業以來,成本一直難以回收,直到去年開始因為疫情,民眾在家開伙頻率高,生鮮才首度轉虧為盈。但據全聯總經理蔡篤昌說法,「也只能算剛好打平。」藉著近期的疫情搶菜潮,全聯生鮮是否有望逆轉、持續獲利?

以目前在生鮮類別中穩定成長的蔬果來說,全聯去年的蔬果業績首度衝破70億,約占生鮮總額1/4、總營收的5%左右。其中關鍵成長動能,就在主打無農藥或低農藥的有機認證、產銷履歷蔬果。

全聯補貨
在生鮮產品中最具成長動能的有機和產銷生鮮蔬果,目前在全聯所有的蔬果品項占比過半。
圖/ 全聯提供

蔡篤昌坦言6、7年前全聯曾一口氣嘗試每家門市都賣有機蔬果,但成效不彰,主因是在產能有限、平均分配給各門市的狀況下,賣得好的店一下賣完、賣不好賣到過期,想買的消費者沒有穩定貨源養成消費習慣。

於是全聯從3年前開始重新整頓、不再每家都賣有機蔬果,而是選擇300、400家業績好的門市上架,最後發現有機蔬果不僅逐年有2到3成的成長幅度,特定門市近兩年業績最多成長4到5成,截至去年,有機認證與產銷履歷的蔬果業績已占總蔬果業績超過3成。

蔡篤昌認為,全聯的生鮮得持續擴大規模,長期、穩定獲利才有可能。因此,近期全聯推動外送服務,為生鮮業績尋找新的成長動能,據全聯表示,導入生鮮雜貨外送的門市,單店營業額平均成長10%到20%。另外也加大力道推廣有機和產銷生鮮蔬果,目標今(2021)年要在所有門市導入有機認證專區,亦即從去年的600家拓展至上千家。

由於有機和產銷生鮮蔬果,目前在全聯所有的蔬果品項占比過半,為了能持續規模化有機和產銷生鮮蔬果生產量能,全聯預計今年契作面積再擴增約400甲、生產噸數有望增加4萬噸。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

延伸閱讀:
1. 「防疫蔬菜箱」掀風潮!全家、7-11、全聯、家樂福,做法有何不同?
2. 冰棒、霜淇淋成超商帶路雞!7-Eleven、全家如何應戰,搶攻規模 50 億的冰品市場?

責任編輯:蕭閔云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