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一間讓星巴克流量少3成!Manner咖啡如何從街邊小店,長成估值逾300億的黑金新勢力?
開一間讓星巴克流量少3成!Manner咖啡如何從街邊小店,長成估值逾300億的黑金新勢力?

若是看過美劇《破產姊妹花》的觀眾們,應該都對兩位女主角的窗口小店印象深刻。在這條治安不太好的街上,一扇小窗寄託著兩位女主角的商業夢想。她們在櫥窗裡製作杯子蛋糕,並在窗外接待顧客。

但即便是樂觀的影迷,也不會期待她們的事業真能斬獲成功,要從街上一家小小的杯子蛋糕店發展成一個商業帝國,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

破產姊妹
熱門影集《破產姊妹花》劇照。
圖/ 截圖自Twitter

然而現實中,在上海靜安區南陽路上,有一家2平方公尺的窗口小店,店主是一對夫婦,丈夫最初是賣咖啡機的。自2015年開始,這對夫婦透過一扇小窗向路過的人販售咖啡,這就是Manner Coffee故事的起源。

六年過去了,原先僅2平方公尺的街邊小店被保留下來,而Manner這個品牌也在中國咖啡文化的發源地——上海遍地開花。在環球金融中心、美琪大戲院、老佛爺百貨、博華廣場等知名的文化娛樂消費場所進駐了自己的咖啡店。

如今,Manner Coffee的官網顯示,該品牌在上海已擁有了122家門市。

Manner Coffee成為黑金新勢力

Manners Maketh Man.

這是電影《金牌特務》中的一句經典台詞,也是Manner Coffee的命名來源,電影的官方字幕將這句話翻譯為—— 禮儀成就不凡之人

KingsMan
圖/ 截圖自Twitter

而具體投射於品牌名Manner,大眾都有自己的解讀。有人認為品牌名字Manner代表咖啡的一種標準,也有人認為這是品牌創辦人對咖啡消費大眾化的一種期待。Manner Coffee的理念就是「 讓咖啡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他們認為咖啡應該是所有人都消費得起的親民飲料。

但直至今日,大部分中國人都沒有喝過Manner Coffee,因為它不像星巴克、瑞幸那般遍布許多地區,僅在上海、深圳、北京、成都、蘇州等城市內提供服務。而每座城市內的門市數量差距也相當大,上海122間、深圳5間、北京4間、成都3間、蘇州2間。

即便大部分人都沒有喝過該品牌的咖啡,但外界始終認為Manner有足夠的發展潛力,並成為最受投資機構青睞的咖啡品牌, 在半年內獲得了3輪融資,估值超越80億元人民幣(約345億元台幣)。而在Manner Coffee目前僅有136家門市的情況下,其單店估值落在5,882萬元人民幣(約2.55億元台幣)左右

這些數字看起來有些誇張,但投資人在投資時仍是考慮到該品牌的高成長性,隨著Manner門市進一步擴張,這個數字也將回落到一個更為合理的區間。

投資公司互相搶投的情況,與Manner Coffee在上海大受歡迎有關。在咖啡市場競爭最激烈的上海,Manner儼然成為「街霸」一般的存在。

Manner Coffee
圖/ Manner Coffee

上海是一個不缺咖啡連鎖品牌的城市,但Manner依然是其中最值得注意的那一個。有微博網友表示,「連鎖咖啡店從Seesaw、% Arabica、Tims、M Stand再到Manner、Double Win,其中有以Manner最值得。」

Manner不僅比成長中的咖啡品牌更受歡迎,甚至有望能贏過最知名的咖啡品牌星巴克。 據悉咖啡界有一項傳言,在星巴克對面開一家Manner,星巴克的客流量會下降30%

然而,這種成績也不是只有Manner能做到,魚眼咖啡的創辦人孫瑜就說:「我們在靠近星巴克的自家門市也看到了類似的情況。」

對新品牌來說,產出比星巴克更好喝的咖啡,或定價比星巴克更低,這都是新品牌與星巴克競爭的致勝關鍵。

延伸閱讀:星巴克美人魚50歲了!看「她」一步步成為黑金霸主的最美門面,背後有哪些故事?

Manner打破「不可能三角」理論

三元悖論 」,又稱不可能的三頭馬車、不可能三角。它指的是國際金融學中的一個原則,後來被延伸為不同領域的競爭者很難同時獲利,或無法同時滿足三個條件。

在媒體領域中,無法同時滿足內容精美、專業性、更新頻率三個條件;在外賣領域,平台演算法、用戶體驗、送餐環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相悖的;而在咖啡界裡,便宜、好喝以及規模化的連鎖也是一項難以被打破的「不可能三角」,但Manner卻打破了。

在飲品領域中, 便宜、好喝、規模連鎖 並非無法同時實現。咖啡是一款更「自由」的飲品,美味程度與咖啡師的工作密切相關。咖啡師每天需要根據不同咖啡豆的風味去做調整,在這過程中,烘焙溫度、時間、水分比例等,甚至咖啡製作時是否新鮮都會影響到一杯咖啡的口感。

Manner Coffee
圖/ 上海新天地

為了解決這一點,Manner早期的咖啡幾乎都是由創辦人韓玉龍親自烘焙的。後期規模擴大,Manner建立了專門的烘焙工廠,提供原料和咖啡設備。根據報導,該廠利用率目前只有1/3左右,完全使用的話足以供應1,000–1,500家門市,這為Manner的美味和規模化都打下了基礎。

品牌做好了前期的投入,後期就需要看咖啡師的發揮了。為了讓咖啡師做出一杯好喝的咖啡,創辦人為咖啡師的聘用一事砸下大錢。曾任職於Manner的咖啡師表示,Manner的薪資在業界裡屬於中等偏上,他甚至認為Manner的出現可能會連帶推升咖啡師的薪資水平。

聘用一批具有經驗及技術的咖啡師,讓Manner Coffee有了更可靠的品質保證。在星巴克和瑞幸使用全自動咖啡機時,Manner更像一個精品咖啡品牌——它們使用半自動的咖啡機。

close-up-photo-of-man-pouring-milk-in-coffee-20741
圖/ Pexels

咖啡師表示,Manner製作咖啡的原物料也更真材實料。製作一杯Manner Coffee需耗費25克咖啡粉來萃取,以滿足顧客對咖啡香醇的需求。在熱拿鐵這類熱門的單品咖啡上,Manner還會要求咖啡師製作一個基礎的拉花。

為了提升品質控管,咖啡師的工作也不再是一人完成一杯咖啡的製作,而是每人負責一部分的流程化作業。「 一個人負責一個崗位,讓一杯咖啡從製作到完成都是利用分工合作的模式 。」

「一杯15元人民幣(約65元台幣)的熱拿鐵也有拉花?」這是Manner為許多顧客帶來的驚喜之一。一杯熱拿鐵官方售價為20元人民幣,但只要能自備杯子就能減5元。在這種情況下,許多顧客會自備外帶杯去Manner買一杯「濃縮Espresso」,如此一來,一杯提神醒腦的義式濃縮咖啡只要5塊錢人民幣。

此外,在Manner設立一家新門市時,開幕三天內會發起自帶環保杯免費喝的活動。咖啡價格再減5元的做法,進一步壓縮了Manner的利潤空間,因此在推廣環保的消費觀念之外,它們也祭出了一定的限制。Manner目前沒有外賣業務,用戶僅能透過App提前預訂、到店領取,而App點單就沒有自帶杯減5元的優惠,這也限制了該優惠的單量。

而且不論帶多大的杯子去購買,其咖啡量都是固定的。上海非常流行的小杯咖啡就讓Manner能更好地控制成本。Manner Coffee小杯僅有240ml,大杯則是360ml,相較於其他地區動輒400ml的咖啡,Manner Coffee的杯量也為其低價打下了基礎。

隨著Manner Coffee門市規模的擴大,越來越多的商場和街邊店鋪確實讓房租成本提高了,但相較於需要有第三空間的星巴克,Manner的小店成本依然很低。同時,門市越來越多的需求量也為Manner提供更大的議價空間。換句話說, 在Manner的模式中,規模化連鎖店面幫助它們壓低成本價格,進而提供價格更低的精品咖啡

集中度更高的咖啡單品成本,也為Manner的價格體系提供助力。例如,Manner會大力推廣中國產的雲南咖啡,且Manner的品項也較少,只有固定的幾款,不會經常更新。這些品項指的是,單一產區的單品咖啡豆。這種專注讓Manner單品咖啡豆的採買量變得更大,成本也控制得更好了。

這些要素相加起來後,幫助Manner打破咖啡界的「不可能三角」,做出了目前商業品牌中價格最低的精品咖啡。

Manner Coffee
圖/ Manner Coffee

延伸閱讀:只在辦公大樓駐點、有錢還喝不到!Knock Knock咖啡如何在「黑金市場」打差異化戰役?

Manner的商業模式能否複製?

有咖啡愛好者認為,Manner是成熟的咖啡大國應該出現的咖啡品牌。

它不像星巴克主打「第三空間」,售賣的咖啡價格更高。它也不像瑞幸被資本催熟,在做了咖啡推廣之餘還要被顧客詬病味道。甚至和越來越多的便利商店咖啡相比,Manner在價格和味道上依舊是有競爭力的。

大部分用戶都消費得起Manner所售賣的咖啡,門市裡也沒留下社交空間,更符合用戶日常的咖啡消費習慣,售賣的是一種日常飲品。從這個角度上來看,Manner目前正在做的事也符合「讓咖啡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的理念。

但是,Manner的這種模式並非不可複製。

有咖啡師表示,像她這樣的咖啡師每次去上海都會去喝難以複製的OPS CAFE。這個品牌只賣特調咖啡,即便平均價格落在50元人民幣左右,同行依然會去踩點。

因為OPS的特調咖啡具有非常多的新意,難以複製。在消費咖啡時,OPS的咖啡師會提供一張卡片介紹咖啡的口味、原料以及創作靈感。OPS密集的咖啡創新都是其他品牌難以模仿的特點。

Bio-Bean
圖/ Bio-Bean官網

而Manner不太一樣,雖然它售賣的依舊是精品咖啡,但其賣點更偏向於好喝、CP值高,還有品牌宣傳的環保觀念。對咖啡創業者來說,若能夠壓低價格、做好供應鏈,並學習品牌的環保理念,那在上海之外的城市複製Manner 的成功之道並非難事。

蘇州就有咖啡品牌「代數學家」,已擁有26家門市,還有2家門市待開幕。廣州也有「PAIX」的小銀車咖啡,目前已經有18家門市。這些新品牌的經營模式皆與Manner非常相似,只是在其他部份上有一些創新。

不過,經營的細節並不好複製。有咖啡師表示自己喝過的PAIX,其品質控管做得不如Manner,每杯咖啡之間的差距較大。在已取得成功的Manner尚未進入更多市場之前,這些新品牌都有機會慢慢升級,提前擄獲消費者的心。

中國是一個迅速成長的咖啡市場,足以容納多個估值百億的新品牌。而如今,有望先抵達目標的品牌便是Manner。

最新6月號雜誌《高價值企業100強》:傳送門
零接觸電子雜誌訂閱:傳送門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責任編輯:文潔琳、錢玉紘

關鍵字: #咖啡產業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2025台灣設計展將開展!本次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共同聊聊「圓未來之行」展覽與其背後的城市發展與公共建設,時代帶來了哪些蛻變與機會,彰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陳昌茂處長談到:「先輕鬆聊聊彰化最為人知的印象吧,許多外地人提到彰化,就是控肉飯與肉圓,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的共同嗜好,但是否有其他的深度內容,能給大眾重新認識彰化的機會?『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就是一個好契機。

圓未來之行,與城市一起成長:你所知道的彰化,它是什麼?

300年來的發展,彰化的農業與工業在國內甚至國際都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工又半農的發展成了城市獨有特色,在行政區劃及地方制度的調整下,縣市間的城鄉差距造成了資源上的落差,因此,政府近年於交通、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積極推動許多計畫,此次的展覽為的就是讓民眾看見設計中與蛻變進行中的彰化,包含:彰化交流道的農業區解編、國民運動中心興建、規劃與建設八大生活圈轉運站及全國首創的長照衛福大樓等等,從交通、建設面改善實質生活,正是此次展覽核心,透過時代回顧轉譯為當代及未來發展能量,讓彰化充滿地方鮮活的發展魅力。」

策展人何來香說起,『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時間、轉譯、共創為展出主軸,將時間梳理成「過去─現在─未來」,包含:源(回顧記憶與成長記號)、緣(轉譯與生活)、圓(圓未來城市之貌)、合(共創未來),一如處長所說,將300年的背景梳理轉譯,在「交通、建設、生活」呈現,將其佈局為:三個室內展區X一個戶外展區,透過線上互動與實體呈現,讓彰化時代(過去─現在─未來)逐漸活起來,從低調走向鮮活光亮,「現在」,正是未來的縮影與定錨力量。

圖二.jpg
「圓未來之行」兩大重要推手:策展人何來香、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陳昌茂處長。
圖/ 彰化縣政府

四大展區表述「三源一合」:未來可以被共創,一同設計理想的生活模樣

『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共有四大展區,規劃為:源(記憶之源)、緣(轉譯之間)、圓(未來城市)、合(共創未來),同時串接著「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線,一覽城市的成長姿態。走進展區,開始從「過去」中逐漸甦醒,壓艙石、鐵道枕木等建材文物彷若時光倒流,將觀展者帶回記憶之源,透過佈局中的架構語言,從最微觀的建築元素開始見證曾經,呈現彰化的移居風光;來到「現在」,城市逐漸有了治理與變化,交通疏通了生活與流動,當下的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宜居」,像是:「共生共享」,表述著近年的建設成果,如:交通樞紐轉運站、伸港青年住宅、鹿江綠建築,以及老屋改造返鄉青年創業案例等,透過不同形式的交通、城市建設的延伸,以延續更多的綠化、永續、教育與建築示範及全齡照顧與幸福範例城市、共融場域等,舒展著彰化的此刻宜居。
而「未來」正在萌發的可能性,則以情境式劇場呈現城市建設藍圖,置身體驗充滿希望的願景,陪伴居民一起邁向未來。

圖三.jpg
員林市衛生所暨長照社福大樓新建工程拿下第23屆公共工程建築工程類金質獎,建築採全齡化無障礙、節能減碳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提到,「未來城市」象徵著:綻放、圓滿、快捷與新鮮,展區整體風格呈現現代、乾淨、溫暖的未來感,此區域特別設計一個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市,透過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由 AI 即時生成建築並影響城市發展指數,進而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計畫之一。而代表「合」的「戶外串聯區」,則是由在地師生以自然素材共創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延伸探索永續、自然、未來想像及綠色療癒,令「圓未來之行」參與民眾跨域孩童到成人,擁抱接納多齡意見,讓想像活躍充滿新鮮生命力。

彰化的蛻變,是成長留下的獨特印記──未來,由我們共創

有趣的是,『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本次展出地點為: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它不僅是彰化首間公辦的雙語學校,也確定籌設高中部,以接軌國際的教育為目標。當展區中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與交通、建設、生活相互交融與牽連,讓每個時代的彰化,蛻變都因成長而留下獨特印記。從海洋(船運、通商)而生的彰化,在展覽中扣回海洋生態的共創溯源反思。

圖四.jpg
鹿江國際中小學新設高中部,預計117年學年度正式招生。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認為,彰化的發展不必然要同於其他城市,當然也不會是其他城市的翻版,因為彰化有自己的專屬發展模式。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與共創,讓民眾與我們一起共同體驗最宜人與舒服的生活輪廓與幸福感受以及發掘彰化未來的無限發展可能;策展人何來香笑著分享,彰化是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銀牌級城市,很期待各地民眾來參觀,重新感受彰化,並與群眾一同共創彰化。延續這樣的願景,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分享:「縣府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擘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外移的人口逐漸回流。這些交通、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與聆聽大眾意見,都是為了一同探索未來、共同創造大家真正嚮往的生活」。

圖五.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縣府團隊積極規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打造最宜居 幸福的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 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