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WWDC 2021在本週正式登場,這一年一度的開發者大會上,蘋果揭露了IOS 15、新MacOS Monterey、iCloud+等重量級更新,但若要簡單扼要地歸結貫串蘋果這屆大會上的核心焦點,那就是「隱私」二字。
「隱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來得重要,因為你在使用第三方App時,可能被一個由資料仲介公司、廣告科技公司組成的複雜生態系追蹤──而且沒有經過你的允許。」蘋果軟體工程高級副總裁克雷格.費德里吉(Craig Federighi)表示,我們認為這是不對的。我們致力保護你的隱私,賦予你掌握個人資訊的權利。」
蘋果大聲疾呼保障隱私並不新鮮,早在2014年執行長提姆.庫克(Tim Cook)就針對隱私議題撰寫了一封公開信,承諾不會將用戶儲存在iPhone內的資訊作為生財來源,「我們相信出色的客戶體驗不應該以犧牲你的隱私作為代價。」
多年前推出的iPhone廣告,也開始以隱私為號召,強調能為用戶帶來更隱蔽、安心的保障。但這次蘋果端出一系列的隱私功能,似乎意謂著隱私不再只是塑造品牌或行銷用口號或工具,更已成為蘋果與Android和Windows系統做出差異的競爭優勢所在。
不只是行銷噱頭,隱私已成蘋果服務核心
在這次的開發者大會上,蘋果端出了哪些與隱私有關的新內容?
例如,iOS、iPadOS或WatchOS等旗下作業系統都將設置App隱私報告,用戶可以輕易看到每個App使用已獲得權限的頻率,例如麥克風、攝影機、聯絡人或者你分享的個人資訊,以及哪些App會將你的資訊回傳給第三方業者。
這次更發表全新iCloud功能iCloud+,付費訂閱iCloud的用戶都可以獲得三項新的隱私功能,包括拋棄式的隨機電子郵件地址Hide My Email、能夠無限上傳網路攝影機影像的HomeKit Secure Video,以及最新推出的iCloud Private Relay加密連線服務。
延伸閱讀:【WWDC】iPad可當延伸螢幕、Mac可同時操作多款App!macOS、iPadOS、watchOS更新一次看
Private Relay可以理解為蘋果版的VPN,然而傳統VPN儘管可以保障ISP業者無法取的你的實際IP,以及你所造訪的網站,VPN供應商卻可以知道這些資訊,而你無法確保他們是否會好好保護這些資訊,但Private Relay用戶連線會經由兩個代理伺服器的機制,使蘋果無法得知你的瀏覽資訊,而合作夥伴則無法辨識你的身份,進而保障用戶隱私。
另外,Apple還為Safari瀏覽器強化智慧防追蹤功能,防止IP被現有已知的追蹤器紀錄,並確保網站或擴充功能無法取得指紋等足以辨識個人身份的資訊。
外媒《CNBC》更指出,蘋果強大的自研晶片使得越來越多資訊能夠在本地處理,而不必回傳給伺服器,也是確保用戶隱私的重要助力。
例如蘋果本次也透露,在iOS 15或iPadOS 15中,Siri許多功能都可以在沒有接網路的情況下進行,不必將聲音內容發送到伺服器進行理解,可以在手機上完成語音辨識。
同時蘋果的AI整理照片計畫也可以本地化,有別於Google必須上傳至雲端相簿的需求,蘋果的AI技術可以直接在iPhone上進行圖像辨識,對各張照片分門別類,並提供用戶以文字搜尋圖片的功能。
維護隱私逐步建立用戶的信任,也有助於蘋果進軍一些數據敏感但潛力無窮的市場。好比說醫療或金融領域,目前用戶可以藉由Apple Watch、iPhone紀錄自己的生理資訊,與醫生或親朋好友分享,但這些極為私密的資訊,需要用戶對蘋果的極端信任。蘋果就曾提到,「隱私是我們所有健康功能設計與開發的基礎。」
Apple Wallet的功能拓展也是如此,蘋果推出虛擬信用卡Apple Card時便與這項服務進行整合,現在更計畫將車鑰匙、駕照等一併整合進Apple Wallet內。
蘋果高管:重點是給予用戶選擇權利
維護用戶隱私的作法,也可能導致蘋果與越來越多仰賴數據維生的企業槓上。這次發表的Private Relay服務也可能使ISP業者失去一部分iPhone用戶的瀏覽數據;App隱私報告也可能為許多重度仰賴用戶資訊的服務,如社群平台等招致麻煩與質疑,使兩者的關係更為緊繃。
例如先前推出新隱私政策,要求App主動詢問用戶是否追蹤時,Facebook便對蘋果進行大力聲討,譴責他們傷害了千千萬萬中小型企業。當時有研究估計,大約95%的iPhone用戶都不會按下同意。
根據《Fast Comapny》報導,費德里吉並未透露實際的同意或拒絕率,他僅強調「對我們而言,真正重要的是用戶是否有選擇的餘地,不管同意或拒絕的人有多少,只要它能反應用戶真正的心意就可以了,他們有機會進行評估,做出自己的決定。」
最新6月號雜誌《高價值企業100強》:傳送門
零接觸電子雜誌訂閱:傳送門資料來源:CNBC、Fast Company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