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萬劑BNT疫苗最快9月底抵台!台積電、鴻海發聲明,郭台銘:正式授權至今剛好7週
1,000萬劑BNT疫苗最快9月底抵台!台積電、鴻海發聲明,郭台銘:正式授權至今剛好7週

7月12日更新購買金額


台積電、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暨永齡慈善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今(12)日宣布各完成五百萬劑BNT(BioNTech)162b2疫苗採購並捐贈予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作為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防疫使用。

台積公司、鴻海公司與永齡基金會有鑑於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帶給全球的巨大衝擊,在台灣疫情升溫後,立即評估並積極投入洽商疫苗採購捐贈事宜,感謝多方支持及政府包含總統府、行政院、衛福部與疾管署的授權協助,業已順利完成合約簽署,並將所採購BNT162b2疫苗全數捐贈予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預計最快九月底後可按照德國原廠生產排程及台灣接種狀況依序送抵台灣。此次疫苗捐贈專案秉持 原廠製造、原廠標籤、直送台灣 之三大原則處理,確保疫苗品質符合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及相關法規要求。

BNT疫苗採購時程
圖/ 行政院提供

完成BNT162b2疫苗捐贈後,後續疫苗配送來台時程以及施打訊息,將統一依照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公告為主。

永齡基金會創辦人郭台銘表示:「從5月23日向有關當局提出BNT疫苗捐贈方案,並自6月1日送件到食藥署,6月18日政院宣佈正式授權至今天剛好7周,這段時間我自知責任重大,阻礙重重,惟我及我們疫苗採購團隊始終抱持希望,也儘可能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採購及捐贈的法律程序。對大家期待疫苗的焦慮,我與團隊都感同身受。很欣慰今日終於能給社會大眾一個交代。但還不能放鬆,因為持續還要努力催促到貨時間和到貨數量,但這批來自德國原廠直送的疫苗,相信可以協助台灣社會面對疫情時增加信心並且得到喘息。在海外疫情依舊嚴峻的狀況下,台灣未來還是可能有第二波、第三波病毒的侵襲,大家仍應依循防疫規定。團結是克服逆境的解藥,台灣加油,期待疫過天晴。」

台積公司董事長劉德音博士表示:「因應COVID-19疫情對世界各地帶來的威脅與挑戰,台積公司運用自身專業知識與全球物流資源,協同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台積電文教基金會以及公司海外據點自2020年起致力於支援全球防疫工作,從台積所在地出發提供防疫所需協助。此次在台灣疫情嚴峻的時刻,能藉由捐贈疫苗協助抗疫是台積公司實踐企業公民角色的具體實現。相信當克服疫情帶來的挑戰之時,我們也會蛻變得更為強韌。」

鴻海公司董事長劉揚偉表示:「台灣社會此刻最需要的就是疫苗資源。我們全權委託郭創辦人,透過永齡基金會的力量主動洽商引進疫苗,提供給台灣醫療防疫體系,善盡社會責任。鴻海公司深知台灣要建構完整的防疫網,企業團體無法獨善其身,必須加入全社會的防疫團隊及體系。每個社區、家庭才有保障,大家才能渡過難關。」

此外,鴻海今(12)日一早公布向上海復星醫藥採購500萬劑疫苗費用支出,將由鴻海擔負1.05億美元、永齡基金會支付7000萬美元為上限額度費用,將捐贈衛福部使用,總計1.75億美元費用包含疫苗採購及必要冷鏈物流處理金額,折合新台幣48.95億元,每劑疫苗成本35美元,概算10000萬劑成本相當98億台幣。

7月11日

上海復星醫藥11日公告,子公司復星實業分別與台積電、鴻海、永齡基金會及裕利醫藥簽訂「銷售協議」,將向台積電、鴻海、永齡基金會委託的裕利醫藥銷售1000萬劑BNT的COVID-19疫苗,裕利醫藥成立於瑞士,在亞太地區16個國家設有服務據點,代理亞洲區莫德納疫苗,在台灣為裕利公司,除經銷知名醫藥及醫療保健廠商產品,也在此次國際疫苗來台扮演重要物流角色,外媒曾透露裕利是上海復星醫藥無法直接將BNT疫苗進口台灣的重要角色。復星醫藥表示,這批疫苗將被買方捐贈予「台灣地區疾病管制機構」用於當地接種。

BNT 2.jpg
圖/ biontech

6月18日:台積電也將捐500萬劑

行政院政委兼發言人羅秉成於今(18)日中午12時30分舉行記者會對郭台銘做出回應。他表示,對民間企業團體願意購買BNT原廠疫苗,為有效控制疫情,確保國民健康,會盡一切可能管道做充足供應,目前在德國政府協助下,與原廠持續洽談溝通,不會技術性阻擋,對民間企業和團體的義舉,政府除了感謝,也會積極提供協助。

羅秉成更爆出,台積電、鴻海集團永齡基金會都提出要各捐贈500萬劑BNT原廠疫苗的計畫,為推動捐贈案和解決民間企業團體採購的困難,將進行特殊採購安排,會發函授權台積電跟永齡代表洽談,直接請原廠將疫苗送抵台灣捐贈給政府。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6月18日9:00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所創永齡基金會期望突破國際壓力,透過民間管道購買國外疫苗捐贈500萬劑,目前在衛福部長陳時中承諾協助下推進,不過,郭台銘不耐關鍵問題仍無法突破,發出5點聲明:呼籲要總統蔡英文同意讓他代表政府向疫苗原廠接洽。

郭台銘發佈聲明表示,為替台灣爭取採購國際疫苗機會,在政府機關間折衝等待多時,卻在本週又聽到民進黨團內部不同意見,昨日陳時中又表示郭買疫苗有情勢困難,他認為現在是技術性拖延可能,直言事情只是原地繞圈圈。

總統 蔡英文
郭台銘呼籲要面見蔡英文。
圖/ 微軟提供

他發聲明表示,在台灣疫苗短缺的關鍵時刻,對於蔡總統向媒體表示要開綠燈協助永齡基金會向國外取得疫苗,他感到又有了希望,他因為憂心台灣疫情肆虐,人命關天,從5月23日起,就經由各種方式,希望與政府洽談,突破限制,購買疫苗捐贈與政府,在6月1日依主管機關要求送件後,遲遲未獲得主管機關正式回覆,又於6月10日行文給衞福部陳部長,2天後取得部分進展,讓團隊有些許振奮,能在6月13日和主管機關開會,晚間又接獲陳部長來電,表達會協助本案。

郭台銘表示,很可惜的是在端午連假結束後,又有消息傳來民進黨不同派系間有不同的意見,巧合的是又有媒體出現無法查證訊息來源的不實報導,各種看不見的力量開始對本案產生技術性的拖延。

郭台銘:我每日憂慮!原地繞圈圈

郭台銘表示,「我每日憂慮,夜不成眠」,在17日凌晨向憂心又充滿期待的國人報告本案仍在進行中,也感謝曾經得到衛福部陳部長的承諾,在發表三點聲明後,受到包括來自蔡總統及許多民意代表發言認同,可惜的是關鍵問題若無法突破,只是在原地繞圈圈而已。

因此他提出以下建議:首先呼籲政府公開表示接受永齡基金會的捐贈,讓這個捐贈的購買可以「擁有代表政府的採購權」,讓永齡可以正式發中英文新聞稿,對外表示自即日起可以用捐贈者的角色代表政府向疫苗原廠接洽,他認為「既然都在國際上公開了,也不會擔心假貨的問題」,開大門走大路,官民合作的關係需要正式授權,為國際洽商營造有利的條件。

他也呼籲政府應同意永齡提出的捐贈合約,進入實質細節的討論,也同意永齡對於採購德國BNT(上海復星製藥代理),由德國製造出貨的疫苗,所提出的合約架構圖,並給予相應於合約的進口許可相關法律文件。

RTX8GBNT_疫苗
買疫苗成各國角力戰場。
圖/ REUTERS

郭台銘表示,疫苗捐贈因爲標的物涉及相關法律責任,和一般物品的捐贈不同,需要政府(受贈方)先明確表達立場,再讓願意捐贈方去洽談疫苗供貨的數量及時間。

他表示,目前國際上認證的疫苗雖是賣方市場,但若蔡總統和台灣人民願意讓郭台銘有個機會「用我數十年的國際人脈與商業經驗為大家服務」,應該能有所突破。他認為,對政府來說,這是新增一個可能的管道,並不排擠原有的疫苗採購,就算永齡最後沒有成功,對政府也沒有任何損失,希望蔡總統能接受建言。

郭台銘最後強調:「我本人聲明在此事上絕無任何政治和商業企圖,未來可受外界檢驗,最後為蒼生請命,希望能會見蔡英文總統,我相信您才是疫苗政策的決策者、我希望當面報告、取得您的同意、或是拒絕」。

郭台銘表示,唯有面見蔡英文,才不會讓國人誤以為永齢基金會已經取得政府的真正承諾、及具體的政府公權力的協助處理相關問題。沒有總統的明確裁示、疫苗的採購永遠不能真正的開始。

最新6月號雜誌《高價值企業100強》馬上購:傳送門
單期「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關鍵字: #時事追蹤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打開信任之門,強化品牌韌性! 證交所創新板2.0引領新創以三大支點躍向國際資本市場
打開信任之門,強化品牌韌性! 證交所創新板2.0引領新創以三大支點躍向國際資本市場

長期觀察臺灣新創生態,推動國內Meet創業小聚、AAMA搖籃計畫的巨思文化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她指出新創若要跨越成長瓶頸,必須穩固「品牌、信任、資本」三大支點,並形成動態的正向循環。

特別是今年迎來臺灣證券交易所「創新板」2.0新局,新創更應該善用資源,藉由透明化治理贏得市場信任,同時借助資本平台放大品牌能量,鍛鍊好企業體質後進軍國際市場。上市,從未是終點,而是企業累積第二成長曲線的底蘊,更是企業實踐社會責任、進入永續成長的起點。

從品牌認知到信任資本:新創企業的成長三支點

新創從零到一的過程,通常會經歷哪些關鍵的成長階段?陳素蘭直言,「新創是社會上的新面孔,必須要先被看見有知名度(Awareness),接著才能被市場認可(Acceptance),最終進而累積深厚的品牌信任感(Trust),這是一條每家新創企業的必經之路。」

不論是經營B2C或B2B市場,品牌信任感的建立,不能只依賴短期預算所帶來的瞬間行銷曝光。陳素蘭建議,新創進入市場前先清楚定位自身的獨特價值,持續落實言行合一的經營策略,向消費者與商業夥伴展現長期的價值承諾。換言之,品牌與信任的塑造並非一蹴可幾,背後往往需要資本的挹注支持。

由此觀之,新創要走得踏實、奠基穩固基礎,陳素蘭認為需要三個關鍵支點「品牌力、信任力、資本力」的構成,而且這三個支點環環相扣、彼此影響。陳素蘭解釋:「品牌力帶動信任力,信任力吸引資本力,然後再運用資本的投入,讓企業能持續深化技術研發與強化市場行銷;同時,也能推動組織管理優化,提升整體營運效率與品牌競爭力,三者之間形成正向循環,正是企業穩健成長、立足市場的關鍵。」

創新板2.0升級啟動,為新創點燃成長引擎之火

數位時代X臺灣證券交易所
圖/ 數位時代

相較於國際市場的創業環境,這三個支點之中,臺灣新創過去大多較忽略的,是善用「資本市場」以作為加速成長力道的槓桿資源。因為許多創業者花更多心力在技術打磨、產品開發,但當要拓展更大的營收版圖時,才赫然發現,資本市場的力量不可或缺。

正因如此,臺灣證券交易所推動的「創新板2.0」升級,即是賦能新創,強化品牌信任與營運體質的關鍵轉捩點。陳素蘭指出,觀察創新板2.0做了一系列革新,包含取消合格投資人限制、提供新創多階段上市輔導機制,以及上市後加強品牌曝光、媒合投資人互動等措施,藉此讓更多具潛力的新創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也協助企業在募資、品牌信任與市場能見度更上層樓。

陳素蘭舉兩個登上創新板最有印象的企業,其一是首家進入創新板的錼創科技,一路看著他們透過資本市場的公開透明與品牌強化,不僅打開市場知名度,甚至受惠創新板2.0新制,股票流動性的提升,反映市場對其價值的信心,也進一步吸引更多國際訂單。另一家來自AAMA計畫第二期學員的Gogolook,在創新板的助力下穩健營運體質,近年有更多消費者認識他們的資安解決方案,甚至Gogolook順利進軍歐洲完成策略併購,並進一步擴大全球市場佈局。

從這兩個案例當中,陳素蘭提到:「創新板2.0的存在意義,不是單純協助新創企業掛牌上市而已,更是為企業打開信任之門、提升品牌能見度與資本能量的成長引擎。」加上證交所提供系統化、階段式的支持輔導機制,越來越多新創得以從市場的新面孔,蛻變成有競爭力與市場信任的長青企業。

立足臺灣,邁向全球:上市是新創永續經營的起點

面對全球競爭日益激烈,越來越多臺灣新創在立足本土市場後,下一階段將放眼國際商機。這時候,資本市場的支持,亦是新創邁向國際的重要推手。陳素蘭提到,她觀察創新板效法那斯達克(NASDAQ),是支持創新的首選籌資平台,幫助尚未獲利但有商業模式潛力的企業,獲得進入國際市場的關鍵資金。而且有創新板的背書,臺灣新創在進入海外市場的時候,對品牌信任更是加分元素。

陳素蘭就觀察到,證交所協助新創拓展海外市場時,持續投入資源並展現高度支持。她指出,「近期證交所與KPMG一起成立『東南亞創新資本平台』,就是扮演鏈結臺灣與東南亞創新生態系的橋樑,幫助更多新創在東協市場進行業務拓展、資金媒合與合作交流。」

不過陳素蘭也強調,新創在跨足國際市場時,更需要「負責任地」使用資本市場的資金。「對資本的負責態度,就是願意把自身的經營承諾、財務表現公開在陽光底下,接受各界的檢驗,不僅有助於建立企業的良好形象,更能贏得國際投資者與合作夥伴的信任,」她補充道。

因此,上市進入創新板,對新創企業而言,絕非是成功的終點,更是邁向國際化及永續經營的新起點。借助證交所創新板2.0的支持,相信有更多臺灣新創企業在資本市場穩健成長,持續深化「三大支點」實力,穩健立足在地、勇於挺進國際,展現臺灣新創追求永續發展與國際競爭力的堅實動能。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