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力變國際競爭力!產業、新創、政府政策三管齊下,助台灣通過綠色轉型考驗
永續力變國際競爭力!產業、新創、政府政策三管齊下,助台灣通過綠色轉型考驗

水泥、鋼鐵轉型低碳製程,不怕賣不出去

隨著全球對於減碳的要求趨於「淨零」,對於石化、鋼鐵、水泥、貨運、航空與海運這些本質上「很難脫碳」的產業而言,考驗日益嚴峻。

在台灣,這些產業就占了台灣總碳排放量約39%,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指出,無論是對於中鋼、中油等國營事業,或民間相關企業,政府都要有更明確、具體的淨零排放布局,提出統整性的減碳策略。

比照政府2016年推能源轉型政策,像是太陽光電有2年推動計畫,由行政院層級監督,趙家緯建議,未來針對碳排量大的製造部門,「政府必須把研發的力量抓進來,建立生產者與消費者的合作形式。」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
趙家緯為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長期參與台灣氣候政策監督與能源轉型倡議,專長為永續轉型、工業生態學等。
圖/ 趙家緯

舉例來說,要促進鋼鐵業採用生產成本較高的低碳製程,首先鋼鐵業的客戶要願意買單。而全球確實有愈來愈多大企業,將減碳概念具體落實在產品的生產和製造上,包括:瑞典鋼鐵公司SSAB與Volvo集團合作,訂於2021年生產以「零碳鋼鐵」為材料的概念車;丹麥離岸風電業者沃旭能源(Ørsted)則承諾於2040年達到淨零排放,將來製造海上風機也需要零碳。當這樣的趨勢成為必然,台灣的中鋼若轉型做低碳鋼鐵,就不怕賣不出去。

其次,各國政府也會透過政策創造需求。考量到高達3成的水泥是應用在公共工程上,加州通過的潔淨公共採購方案就規定,未來新的社會住宅都要使用「低碳水泥」,促使水泥業者採用低碳製程。

同樣地,未來當電動車成為主流,石油需求量降低,國內石化業者終將面臨油轉電的巨大變革。趙家緯認為,台灣中油的油品以內銷為主,勢必會出現產能閒置的問題;在石化產品製造方面,也要朝高值化產品發展,兼顧循環、低碳目標。

減碳將帶動新科技發展,是大好機會

「2050年淨零排放的競爭是從今天開始,不是30年後!」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語重心長地說,早年台灣企業拚命排碳,不投資環保,只追求降低成本,但未來減碳成功的企業會更有競爭力,不僅減碳技術可以出售獲利,重視形象的品牌廠商也會更樂於合作。

過往,企業基於成本考量,往往將高污染、高耗能生產轉移到排放約束較低的國家,再將產品運回國內,但碳關稅上路之後,未來進口商品都要課徵碳稅,廠商跑到全世界也躲不掉,「低成本的國家,將不會被犧牲。」

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
工研院副院長兼淨零永續策略辦公室主任彭裕民認為未來減碳成功的企業會更有競爭力,不僅減碳技術可以出售獲利,重視形象的品牌廠商也會更樂於合作。
圖/ 彭裕民

彭裕民直言,目前還沒有哪個國家,有把握在2050年一定做得到淨零排放,前10年大家還可以拉緊褲帶拚命減,第二個10年就要導入新技術,第三個10年幾乎全部是新科技應用。因此,減碳將帶動新科技、新原料的發展,也為新創公司帶來機會,如同特斯拉(Tesla)從電動車找到了商機。

未來的世界裡,交通運具將全面電氣化,電動車、電動巴士、電動飛機都會成為日常;所有設備製程都要低碳生產;所有材料、產品、衣服與鞋子也都要循環再利用……,企業必須好好思考,在這波大浪潮下,自己的公司在未來10到20年,還能繼續存在嗎?「若不做出改變,很可能10年後就活不下去了!」

財政部須盡早研擬碳稅,讓企業暖身

生活在水價排名全球倒數第2、電價全球第4低的台灣,談到淨零排放的課題,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認為,當務之急是從結構面結解決問題,先做到水、電價格的合理化,再談課徵碳稅。

「產業缺料價格都會漲,台灣缺水水價不能調,電價也持續凍漲。」黃正忠表示,自然資本必須反映合理真實的價格,才能促使產業節約使用。

黃正忠
黃正忠長期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綠色創新、碳管理等,現為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專長為能源及工業廢棄物熱處理領域,長期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綠色創新、碳管理等。
圖/ 黃正忠提供

至於國際間目前只要有碳排放、就課徵碳稅的「以價制量」做法,黃正忠引述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的說法指出,各國財政部在稅收上,將從針對「收入課稅」轉為「碳徵稅」,以協助企業達到整體減稅的效果。假設未來公司繳稅的項目增加了碳稅後,當企業愈努力減碳,所課徵的碳稅金額就會降低,達到整體減稅的效果。

現階段,台灣並非由財政部徵「碳稅」,而是傾向環保署收「碳費」,以每噸碳為單位課徵固定費用。面對國際碳關稅實施在即,黃正忠建議,環保署是防弊單位,難以驅動企業減碳,最好還是由財政部著手提出明確的主張,「邁向低碳不是一、兩天就做得到,而是需要及早做準備,讓企業開始暖身。」

最新7月號雜誌《零碳新賽局》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責任編輯:郭昱彣、張庭銉

關鍵字: #綠能環保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兼顧創新與客戶需求,蔡司半導體以微影跟數位雙引擎助半導體客戶成長卓越
兼顧創新與客戶需求,蔡司半導體以微影跟數位雙引擎助半導體客戶成長卓越

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蔡司半導體製造科技(ZEISS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ZEISS SMT)一向低調但卻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例如,花費30餘年時間投入研發,與全球最大的晶片微影設備供應商艾司摩爾(ASML)合作推進極紫外光微影(EUV)技術,協助台積電等客戶將電路微縮至奈米甚至埃米級的精細尺度,打造更小、更快、更省電的晶片,靈活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

從EUV微影光學系統開始,ZEISS以光罩檢測與驗證、先進封裝與失效分析完善服務

「目前最令人振奮的進展是高數值孔徑EUV(High-NA-EUV)技術。」蔡司半導體技術長暨產品策略負責人Thomas Stammler博士表示,這項技術將幫助晶圓製造商邁向2奈米甚至埃米級製程,更好滿足人工智慧(AI)晶片等高效能應用需求。

蔡司半導體提供的服務不僅止於微影光學領域,隨著製程複雜度提升,蔡司因應客戶需求將產品服務範疇逐步擴展到光罩檢測、製程控制,以及先進封裝與失效分析等跨領域解決方案,協助半導體客戶創新與持續產業變革。

ZEISS SMT
蔡司半導體技術長暨產品策略負責人Thomas Stammler博士分享蔡司半導體的最新產品技術進程。
圖/ ZEISS SMT

例如,蔡司半導體推出光罩檢測與驗證系統–AIMS® EUV–協助晶圓製造廠模擬EUV設備的真實運作條件,判斷光罩上有那些關鍵缺陷,缺陷修復後還可以協助驗證是否有修復成功,確保光罩品質,進而保障良率與降低生產成本。

隨著先進製程逼近物理極限,產業轉向先進封裝尋找新突破:無論是以3DIC進行堆疊、還是以Chiplet進行模組化設計,都讓晶片可以在效能與能耗之間找到新平衡。蔡司看準這波趨勢,不僅提供異質整合相關設備,更將其在醫療影像、顯微鏡等領域累積的技術力,延伸到半導體檢測,讓解決方案更具差異化,也能快速回應市場變化。

化180年經驗為創新基礎,以數位化驅動持續創新

蔡司半導體為什麼能成為艾司摩爾EUV與High-NA-EUV微影設備的光學系統獨家供應商?答案來自近180年的技術底蘊與持續創新的企業文化。

「近180年的累積,讓我們能挑戰極端工藝,例如打造原子級平整度的EUV鏡面。」Thomas Stammler進一步解釋,蔡司半導體不僅傳承傳統光學工藝,也擅於跨域創新,將演算法應用於光學設計、利用AI提升檢測精度,並透過數據串聯製程控制。

事實上,蔡司半導體早在許多年前就將數位化與人工智慧技術融入研發設計、生產製造與產品服務等環節,持續優化核心競爭力。舉例來說,為了讓EUV設備鏡面達到原子等級的平整度,蔡司半導體在設計階段便透過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技術進行模擬、修正與驗證,確保鏡面平整度符合預期;此外,也將人工智慧與數位化科技應用在光罩檢測、修復、量測,確保產品功能有利於客戶發現與修復缺陷、進而提升良率等。

以客戶需求為核心,鏈結供應鏈資源與力量成就共好

「我們的數位化應用不僅是單純的優化產品,而是支持客戶共同研發,解決真正的營運痛點。」Thomas Stammler進一步指出,台灣半導體客戶具備技術領先地位,需要在地團隊與客戶進行定期且密切的互動溝通以確保創新模式與客戶需求一致。「我們有很多前瞻技術測試與驗證都是從台灣開始,這也是我們會持續加碼台灣投資的原因之一。」

台灣蔡司半導體總經理范雅亮面帶微笑地解釋:「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具關鍵地位,台灣團隊的角色不僅僅是銷售與售服,更參與研發與應用工程,鏈結全球資源,快速回應客戶問題,同時,確保技術解決方案與客戶需求一致。」

ZEISS SMT
台灣蔡司半導體總經理范雅亮表示,蔡司半導體的全球在地組織架構讓團隊成員可以快速回應客戶與市場需求。
圖/ ZEISS SMT

這份承諾,不僅是技術合作,亦體現在人才培育。為了讓在地團隊與德國總部保持同步,蔡司半導體建立跨國人才交流機制:不只是派台灣工程師到德國進行長期訓練,也讓德國專家定期來台灣與團隊共事,形成雙向交流的人才循環。「透過雙向交流模式,台灣工程師能第一時間掌握最新技術脈動,同時把在地客戶需求回饋給德國研發團隊,加速解決方案的落地。」范雅亮如是說道。

為了向台灣半導體產業生態圈傳遞:蔡司半導體全面布局「前段製程到後段封裝」並提供相應產品服務,於SEMICON Taiwan 2025國際半導體展期間,以論壇跟專家座談等多元形式與台灣生態圈互動,以全球資源、在地合作的方式,與台灣半導體產業生態圈一同前行。

展望未來,蔡司半導體不僅會持續投入技術創新,也會從各個面向深化與台灣的連結,協助客戶持續突破極限,邁向卓越成長。

更多資訊歡迎官網了解:蔡司半導體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