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上市碰壁市值蒸發6000億,孫正義成苦主!大企業們為何狂被中國追殺?
滴滴出行上市碰壁市值蒸發6000億,孫正義成苦主!大企業們為何狂被中國追殺?

中國最大叫車平台滴滴出行,6月30日在美國紐約證交所風光上市,是繼2014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後,規模最大的中國公司IPO(首次公開募股)案。

然而,在中共百年黨慶後的隔一天,7月2日,中國監管單位以違反網路安全為由,對滴滴進行審查,再隔兩天,滴滴旗下的25款App在中國全面下架,中國市場占滴滴營運的8成,等於是要滴滴無法營運。才上市短短4天,滴滴就從雲端跌落谷底,市值蒸發2百億美元,股民與股東一片哀號。

這是繼去年11月,號稱地表最大IPO的中國科技金融巨擘螞蟻金服於赴港上市前夕,被中國監管單位臨時喊卡之後,再一家因上市掛牌而被「入罪」的中國公司,只是地點從中國可以管控的香港,移到了美國。

延伸閱讀:滴滴出行陷中國監管風波,美國掛牌股價暴跌逾19%、市值蒸發1/3

在美掛牌中企動輒得咎,軟銀孫正義成最大苦主

滴滴App下架不久,中國又對今年六月才剛在美股上市的3家網路平台公司:中國最大線上人力銀行網「Boss直聘」、有中國貨車界Uber之稱的滿幫集團旗下「運滿滿」與「貨車幫」進行網路安全審查,並暫停新用戶註冊。

這4家被中國點名「有外洩中國資料給美國疑慮」的網路平台,有3家與日本軟體銀行有關。其中, 滴滴出行與滿幫集團的最大股東都是軟銀,持股超過20% 。因此,中國這一波掃蕩網路公司平台赴美的行動,軟銀創辦人孫正義無疑是最大「苦主」,若算上去年未能順利上市的螞蟻金服,堪稱最大受災戶。

軟銀孫正義shutterstock_1431230738.jpg
圖/ glen photo via Shutterstock

美中從貿易戰打到科技戰的演變來看,不論螞蟻金服、滴滴出行,或是滿幫,背後都手握中國人民金流、個人移動的大數據,中國基於網路安全考量,不顧滴滴出行甫掛牌就逕自出手管制,凸顯中國對網路安全的掌控,未來只會抓得更緊。

但從另一角度來看,滴滴這樁全球注目的IPO大案,為何不選擇就近的上海A股、港股,也許下場不至於如此慘烈,卻遠赴美股掛牌?

第1個原因是條件不符 。中國企業要上A股掛牌,必須連續3年都有獲利,但滴滴成立9年,年年虧損,直至今年第1季才轉虧為盈,沒有資格上A股。

滴滴9年來經過21輪籌資,募資總額超過2百億美元,投資者從國資銀行如交通銀行、招商銀行與央企保利集團等,再找來與中國交好的外資,如軟銀、紅杉資本、蘋果,還有鴻海的富士康等陸續入資,連騰訊也是第3大股東,讓滴滴得以擊敗國外來的優步(Uber),成為中國約車平台龍頭。

不過,一般預料,滴滴背後股東應該有不少中國政商隱藏其中,中國政治評論家甚至懷疑,幕後有中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與中國副主席王岐山的資金。

其次,之所以選擇赴美掛牌的另一個不可說破的關鍵,則是正處於高檔的美股,掛牌可享高估值 ,同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中國資金外逃收得愈來愈緊,在美掛牌可遠離祖國掌控,自然成為股東們變現的最好選擇。

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在短短21天內就核准滴滴到紐約交易所上市,且進行過程非常低調,既沒有像阿里巴巴那般地大肆宣傳,甚至也沒到紐約證交所敲鐘,為的就是希望能夠平安掛牌美股。

但人算不如天算,習近平怎會讓滴滴數百億美元的資金,從中國如來佛手上流出?於是使出把滴滴App下架最快、最猛的殺手鐧。截至7月11日,短短10天,滴滴市值蒸發新台幣6千多億元,也讓持股21.5%的軟銀、持股7%的創辦人程維等人資產大幅縮水。

習近平
圖/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滴滴效應發酵?傳中國健身軟體Keep、課程平台喜馬拉雅皆取消在美IPO計畫

被躺平、被清算、被入獄,富豪想方設法脫產保命

想透過掛牌上市、釋出股權而套出資金的,除了滴滴,還有不少中國富豪也想方設法,要透過各種管理將資金搬出中國,像中國知名的地產大亨潘石屹就是打算把公司賣給美國私募基金變現。

潘石屹在香港掛牌的SOHO中國於今年6月16日發出公告, 美國私募基金黑石集團擬以每股5元港幣、總價236.58億港幣(約854億元新台幣)全面收購股權 。此消息一出,中國媒體以「別讓潘石屹跑了!」為題,大肆撻伐潘石屹以市價8折急著出售SOHO,打算清空中國資產、準備「跑路」。

潘石屹從2016年開始,陸續出售手中核心的辦公大樓,根據中國媒體統計,他至2019年已經套現約新台幣1,260億元,在2020年中國新冠疫情嚴峻之際又沒捐一毛錢。

今年3月,潘石屹在美國念書的兒子潘瑞又因詆毀中國邊疆的解放軍被通緝,使得潘石屹成為繼阿里巴巴馬雲、北京地產大亨任志強之後,第三位被盯上的富豪,也難怪他必須要趕緊出清資產。

潘石屹
中國知名的地產大亨潘石屹。
圖/ 搜狐

中國連企業破產的大亨也不放過,中國第4大航空公司海航集團創辦人陳峰,近來也被官方清算,追查他是否挪移集團資金。

陳峰曾是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的副手,因此海航過去常被中外媒體影射為王岐山家族洗錢的企業;前總理溫家寶之子也與海航高層有關係,即使有如此的政治背景撐腰,海航仍因擴張太快,在今年初宣布破產重整,欠下高達5兆元新台幣的負債,成為中國最大破產案。

近來,陳峰遭兩萬多名員工聯合檢舉把公司資產變家產,控訴他「黑箱操作,私自兌付集資款;想把海航變為家族企業,又利用職權拉幫結派中飽私囊」。官方對陳峰的清算才正開始,矛頭還直指背後的王岐山。

不同於陳峰因海航破產而遭受清算的命運,中國恆大地產集團主席許家印雖然負債3千多億美元(約新台幣8兆元),卻還能夠出席7月1日中共建黨百年黨慶活動,與小米雷軍、美團執行長王興等同為習近平的座上賓。

恆大曾是中國最賺錢的民企,現卻成為大到不能倒的燙手山芋,一旦恆大倒閉,恐將發生債權銀行擴大虧損的連鎖效應,比紫光集團破產還嚴重,所以就近看管許家印,加速處理恆大債權,是習近平的當務之急。

中國企業
圖/ 今周刊

萬年主席的國進民退時代,企業收歸國有成趨勢

中國的民營企業家都是於1990年代起家,在江澤民、胡錦濤時代成為巨富,帶動中國青年人人都想創業的風潮,2012年進入習近平時代,初期還相安無事,17年習進入第2任後,許多如雷貫耳的商人如阿里巴巴馬雲、聯想劉傳志等人逐漸「被下台」,失去光彩,近兩年更加黯淡。

中國進入習近平「萬年主席」的新時代,中資企業收歸國有的「國進民退」趨勢持續進行,曾引領風騷的民營企業大老,留在中國的有像馬雲這樣「被躺平」,有的甚至已入獄,計畫出走「跑路」也不乏其人,如何在國進民退中保留創業成果,恐怕是許多民企老闆心中最大焦慮。

本文授權轉載自:今周刊
責任編輯:文潔琳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