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聯、Uber Eats聯手推24小時生鮮外送,2022年拓展50間門市
全聯、Uber Eats聯手推24小時生鮮外送,2022年拓展50間門市
2021.12.16 | 新零售

12月16日更新:全聯2022年生鮮外送目標

全聯上架Uber Eats即將滿週年,16日分享成績單,目前214間全聯門市提供外送服務,平台上全聯訂單成長4倍、活躍用戶數成長3倍。2022年,全聯預計外送服務拓展到270家門市,並攜手Uber Eats推24小時生鮮外送服務,目標年底前先以大台北地區為主的7間門市為主,明年起陸續拓展至全台50間門市做24小時外送。

全聯推24小時外送服務,主要在全聯門市採取「前店後倉」形式,設立24小時的小時達專門店(僅接外送訂單,不服務實體店客人),消費者可以透過Uber Eats、全聯PX GO平台下單,由Uber Eats外送員、全球快遞負責配送。

目前全聯在Uber Eats線上商品數也持續拓展,目前總品項數已超過2,500支,包含生鮮農產品、冷藏冷凍食品、民生用品,且實體門市推外送服務,帶動單店業績成長2~3倍。

從Uber Eats大數據發現,全聯在Uber Eats線上最熱門的品類排行依序為:蔬果、冷藏乳飲、飲料沖泡、糖果零食,以及火鍋專區;蔬菜和水果佔據各地區的前三名,而南部消費者愛買水果勝過於蔬菜。為觸及更多民眾,更宣布全聯先生邱彥翔擔任Uber Eats生鮮雜貨外送品牌大使。

10月25日:全聯小時達外送擴大24小時營業

全聯25日宣布展開「小時達專賣店」24小時營運測試,配送範圍從3KM延長到5KM,初期以雙北為核心,年底將拓增至10家門市,明年將持續拓展至全台。

全聯「小時達」上線不到一年,成績表現亮眼。根據官方數據,小時達與Uber Eats雙平台自今年初上線至今,客單價成長4成、訂單量成長6成,回購率更超過7成以上。

在營運方面,全聯以社區生鮮雜物倉儲中心為概念,透過「前店後倉」模式,日前在大安延吉門市開設全台首間24小時營運的「小時達專門店」,採「前店後倉」模式集中線上精選的2,000餘商品,包含生鮮蔬果、冷凍食品、常溫食品、雜貨家用等,由專人、專責、專區處理,讓店員專門處理線上訂單,避免與實體賣場作業互相干擾,並以低成本、低坪數的展店方式,拓點進駐空白商圈。

全聯「小時達專門店」目前已展開「大安延吉」、「內湖明湖」、「南港中研」、「中和中安」4家門市,預計年底前增至10間,明年將持續拓展至全台,全聯計畫以「小時達專門店」模式,讓更多消費者享受全時段外送服務,而初期為鼓勵消費者使用,全聯也推出夜間特有專屬8折優惠。

全聯「小時達」外送邁向24小時營業,夜間限時滿599元享8折優惠。.jpg
全聯「小時達」外送邁向24小時營業,夜間限時滿599元享8折優惠。
圖/ 全聯

以下為7月20日全文

連鎖超市龍頭全聯,去年10月27日上線「PXGo!全聯線上購」App,推出分批取貨、箱購等功能低調切入電商市場,直到今年1月初透過PXGo!小時達、UberEats雙平台,主打1小時將生鮮雜貨送到家,才發揮全聯{{{實體電商}}}的優勢,如今生鮮雜貨外送帶來初步成效,PXGo!會員數從原本50萬將突破100萬,更預計8月底將在雙北設立PXGo!小時達專門店,提升外送的營運效率。

主導PXGo!電商的全聯總經理室協理初貴民接受《數位時代》專訪表示,今年疫情升三級警戒後,帶動全聯PXGo!小時達服務,營業額成長122%、客單價成長40%、訂單量成長60%,目前PXGo!過半業績來自小時達服務,貢獻度相當高。

然而,實體電商的問題也被放大檢視。舉例來說,門市人員須協助揀貨,當訂單變多,門市揀貨時間連累了配送效率;其次有揀缺率問題,也就是消費者下單商品後,門市卻沒有揀到商品,是抱怨最多的客訴。待專門店成立後,以上兩個問題都能被解決,甚至還能提升線上宅配服務時間。

「PXGo!小時達」最快30分鐘~1小時生鮮雜貨快送到家 全聯打造最強虛實整合購物體驗.jpg
全聯佈局生鮮雜貨外送帶來初步成效,半年後PX Go!會員數從50萬將突破100萬。
圖/ 全聯

疫情下外送平台關半個月,全聯將推「小時達專門店」改善營運效率

5月16日當天,也就是雙北升三級警戒隔天,「當時網路訂單爆發成長,但揀貨員幾乎走不動,因為貨架擠滿了人潮。」初貴民回憶疫情升三級警戒後,民眾擔憂封城斷糧,各大賣場瞬間湧入大量人潮的狀況,並表示小時達訂單也比平常來得大。

加上賣場缺貨率高,消費者想要的商品幾乎被搶購一空,賣場補貨速度卻難以趕上消費者購買頻率,連帶全聯外送平台也從5月中停到5月底,足足停了半個月的時間,顯示疫情當前,全聯仍以服務線下門市來客為主。

但以服務線上顧客為主的小時達,在疫情不能出門的時刻,平台竟關了半個月時間,實在說不過去。促使全聯原定成立的小時達專門店計畫,被疫情提前實現,最快8月底推出。

所謂專門店,全聯初步規劃在較大的門市的「後倉」設立揀貨專區,集中擺放外送服務近2,000個品項;或是考慮承租倉庫,設立小時達專門店,專門提供外送服務、不服務門市顧客,其服務時段從目前10:00至20:30再延長。

初貴民_全聯總經理室協理_2021_07_16_蔡仁譯攝.jpg
初貴民表示,受到疫情影響,全聯原定成立的小時達專門店計畫被提前實現,最快8月底推出。
圖/ 蔡仁譯攝

初貴民認為成立專門店可優化營運,第一員工在固定區域揀貨、揀貨動線變短,提升配送速度;再者降低揀缺率,過往賣場裡,品項數眾多容易揀錯,甚至線上、線下顧客共同搶商品問題。

其實設置專門店的想法不算新穎,例如外送平台foodpanda早已推出自營的「虛擬超市」,同樣透過在城市內設立倉庫據點,再由外送員把商品送到家。

全聯則從實體門市切入,採取「前店後倉」模式,這也可以理解近年全聯門市有越開越大的跡象,其全台綿密的據點,「距離近」就是最大優勢,更可以透過先前累積的線上數據,調整外送商品結構,以符合消費者所需。

這種做法在中國又被稱為「前置倉」,例如中國生鮮電商叮咚買菜,就把倉庫設置在靠近消費者的地方,做到30分鐘的配送速度,增加配送效率。

生鮮電商是趨勢,外送平台從送餐切入生鮮雜貨

不過對全聯而言,做生鮮雜貨外送目前仍是「做一單賠一單」的情況,初貴民表示,實體門市做線上服務,必須額外承擔揀貨、配送、退貨等成本,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是一種服務,擴大戰場與商圈,他認為生鮮電商需求,將來是穩定且快速成長的趨勢。

疫情下,UberEats的商品結構也在改變中,「消費者不可能一天到晚叫外送,也開始自己在家煮飯,」初貴民提到,以往UberEats平台300萬用戶都是叫外食,現在慢慢轉入生鮮雜貨外送,全聯上架後正好補足這塊的需求。

全聯補貨
初貴民提到,UberEats平台300萬用戶過去都是購買外食,現在慢慢轉入食品雜貨市場,全聯上架後正好補足這塊的需求。
圖/ 全聯提供

他不諱言,foodpanda推自營虛擬超市,未來UberEats也可能自己開,即便全聯、家樂福等賣場在平台上開店,外送平台還是可能經營自己的超市,「最終大家都會一起競爭。」

未來,生鮮電商市場只會越來越競爭,從中國的發展歷程就看得出來。初貴民舉例,中國生鮮雜貨平台「京東到家」,與超市業者合作,打開App附近所有超市都在架上,超市無論線上、線下都面臨競爭;外送平台美團也已從美食外送跨足生鮮雜貨市場,在中國,外送生鮮蔬果早已是相當稀鬆平常的事。

反觀全聯,自2008年起投入經營生鮮事業,已砸上百億元在北中南建置生鮮處理中心建立穩固基礎,接著投入生鮮電商也順理成章,透過實體店出貨,大幅減少庫存、報廢率的問題。

由於全聯整體營收規模大,生鮮電商還處於發展階段,營收占比仍低,未來仍會持續推動門市導入外送服務,從目前160多家,年底上看200家。

經過半年多的練功,如今全聯門市導入的意願度也提高,初貴民透露,之前到中南部訪視,很多台中門市積極想加入小時達服務,他們認為有了外送服務,可增加門市的營業額與競爭力,從數據來看,平均單店業績增加1至3成。目前全聯外送服務已完成全台佈點,未來千家門市導入外送只是早晚的事。

責任編輯:蕭閔云

關鍵字: #外送服務 #全聯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每年在台灣約有超過8萬家新設公司商號的誕生,然而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內部統計數據顯示,真正完成網站架設、踏上數位轉型起點的新設立公司卻不到一成。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新創團隊或微型企業,雖然正式登記成立,卻仍缺乏最基本的「數位門牌」,也就是企業的專屬域名名稱。

TWNIC 執行長余若凡指出,這看似是台灣新創團隊在數位轉型上的一個缺口,實際上卻是關鍵成長與強化自身數位資產的關鍵。「域名其實是數位轉型的起點,如果沒有自己的域名,基本上就還沒真正開始。」她強調,數位轉型已經不只是上雲端或導入 IT 設備,更進一步的是「建立數位信任」;但眼下許多新創連第一步都還沒跨出。

三大現實痛點突顯,域名是新創跨出數位轉型第一步的關鍵

余若凡觀察,許多新創公司之所以未能及早佈局域名與數位資產,主要來自三個現實因素。首先是資金有限。對於初創立的新創團隊來說,創業初期事務繁雜、資金有限,許多團隊會優先把錢投入營運,對域名或網站架設常抱持「之後再說」的心態。其次,則是缺乏整體數位策略的構想。余若凡表示,許多新設企業或新創團隊少有在成立之初就規劃品牌的數位溝通路徑,更遑論導入數位品牌策略。

最後是對「數位信任」的認知不足。余若凡提到,許多企業直到品牌被仿冒、消費者受詐騙波及時,才意識到域名的重要性。「你等到有名氣後再來搶域名就太晚了。」她特別提醒。一旦品牌名稱被他人搶先註冊,甚至被詐騙集團利用,損失往往難以挽回。

而看在余若凡的眼裏,域名對於新創企業其實有三重意義。第一,它是企業的「數位門牌」。清楚、好記的域名能讓消費者快速找到企業,也代表著品牌在網路上的官方身分。第二,它是品牌行銷的起點。她指出,你必須要有自己的家,然後再去連結各種社群平台與通路。擁有域名,可以將社群經營、搜尋流量與品牌曝光整合在一起,累積成企業的長期數位資產。第三,它也是防禦性的工具。許多企業認為「不架網站就不需要域名」,但實際上,單純註冊域名就能防止他人搶註或利用相似網址詐騙,成本只要幾百元,卻能省下未來更多麻煩。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余若凡執行長
圖/ 數位時代

從「免費申請」到「快速架站」,52168為新創打造快速數位起步

為協助更多新創企業補上這一塊關鍵拼圖,TWNIC 為歡慶25周年,今年特別規劃「52168 Go! 免費域名註冊方案」,更首度針對自112年起的新設公司與商號,加碼免費提供含「com.tw 或 .tw」及「.台灣」等兩筆域名的註冊。這不僅讓新設公司能以0元自選擁有自己的域名,及低成本建置國際品牌識別,中文域名更能讓以在地化為優先的新設公司、新創團隊或是擁有創意諧音名稱的店家,直接使用最具代表性的中文作為數位門牌。

「我們希望透過免費的方式,讓企業更容易跨出第一步,養成擁有自己數位門牌的習慣,無論是用來建品牌、做轉址,或先作為防禦性註冊,都可以開始累積數位資產。」余若凡表示。今年TWNIC方案不僅延長了申請對象的年限,也在免費之餘特別簡化申請流程,讓新創團隊輕鬆完成。余若凡說,企業只要備妥公司或商號設立證明,線上填寫資料、選好想要的域名並上傳文件,最快一個工作天內即可生效。

「我們希望讓這件事情的流程簡化到創業家們用幾分鐘就能完成申請,」余若凡笑說。不僅如此,TWNIC 也希望讓這項服務的效益極大化,不只是積極推動域名的申請,更同步規劃了後續的配套措施。申請完成後,企業可以透過「轉址教學」將域名直接連結至現有的社群媒體等平台,不需額外調整營運模式,就能立即擁有屬於自己的專屬門牌;同時,TWNIC也提供大型雲服務供應商的免費空間作為範例,提供清楚的「架站」教學,協助企業快速打造基本網站。這樣的設計,讓資源有限的新創企業不僅能輕鬆取得域名,還能在最短時間內建立屬於自己的數位家園,為品牌發展打下穩固基礎。

從「數位門牌」出發,為新創奠下品牌與信任的起跑線

對於許多初創企業而言,品牌的第一張名片,可能不是實體名片,而是域名名稱。余若凡強調,數位轉型的時代已經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非做不可」的基本條件。

「我們希望 52168 能成為新創的堅強後盾,從最簡單、最基本的地方,幫助他們在數位化的道路上打好地基。當企業開始累積數位資產,品牌信任也會逐步建立,整體產業生態才能變得更安全、更有韌性。」余若凡說。透過52168方案,TWNIC 不僅提供免費資源,更試圖翻轉企業對「數位門牌」的認知。對於正處於創業起跑線上的新創來說,這或許是一個最簡單,也最值得立即行動的關鍵步驟。

請上「52168 Go! 新設立公司/商號免費域名註冊」活動網站 https://52168.tw/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