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度為中國果粉改規定!防堵鑽漏洞,蘋果修改AppleCare+線上購買政策
兩度為中國果粉改規定!防堵鑽漏洞,蘋果修改AppleCare+線上購買政策
2021.07.26 | 3C生活

愛用蘋果的朋友,對於AppleCare+一定不會陌生。當你在Apple Store購買手機時,店員不一定會推薦Apple Watch和AirPods這類的配件,但在結帳之前,一定會向你推薦AppleCare+,甚至在蘋果官網購買手機時,也會詢問你是否要添加AppleCare+服務計畫。

多數蘋果硬體產品都隨附一年的有效保固及長達90天的免額外付費技術支援服務。用戶也可以購買AppleCare+服務專案以延長保固期限。

使用者購買AppleCare+服務計畫後,可以獲得長達兩年的額外硬體保修和軟體支持服務,且每12個月內最多可以進行兩次的意外損壞保修服務,能以較低廉的價格對意外損壞的iPhone進行維修。

applecare+
圖/ T客邦

在台灣要購買AppleCare+的話,根據蘋果官網表示,由於國內保險的規定(AppleCare+由新加坡商美國國際產險公司承保,必須要有合格登錄保險字號的業務員才能銷售),台灣只提供兩種方法:

  • Apple直營店。
  • 致電0800-095-98轉客服人員。

但在國外,可以在裝置中的「關於本機」裡頭,直接線上購買。一般來說,直接在線上購買與致電客服人員,會被歸類在同一種流程中,均透過遠端檢測程式來檢測用戶的裝置並進行審核。

中國修改的AppleCare+政策內容

簡單來說,AppleCare+就是蘋果官方所推出的意外損壞保修服務。當使用者購買蘋果設備時可以一併購買這項服務計畫,或在設備購買之日起60天內線上購買或到Apple Store零售店進行購買。

上述是蘋果先前一直執行的AppleCare+服務計畫政策。但有網友發現,這項政策唯獨在中國市場發生了些許改變。

改變的細項包含: 從設備購買後60天的線上購買期限,變成了7天之內可以線上進行購買,線下實體商店購買的期限則沒有改變

相較於之前的服務政策,新修改的政策無疑是縮水了,且這項政策的調整僅針對中國,其他地區仍然是60天內的線上購買政策。

applecare+
圖/ T客邦

延伸閱讀:自己的手機自己修!蘋果共同創辦人發聲挺「維修權」,拜登將推動新法令

蘋果修改政策是迫於無奈?

這並不是蘋果第一次針對中國市場進行售後政策的調整,在這之前,蘋果已經對中國市場AirPods的售後政策進行了修改。

蘋果公司在2020年7月30日正式通知中國境內授權服務商:蘋果授權服務提供商(AASP)不能再直接為顧客更換損壞的AirPods耳機,而是需要先將AirPods耳機送回到維修中心(RC)作進一步篩查。

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蘋果公司就已兩次針對中國市場調整了售後政策,而這背後似乎也是出於無奈。

為什麼要修改AirPods的售後政策? 其實是因為中國的消費者過於「精明」,懂得鑽售後服務的漏洞。 先前發生過中國用戶利用買來的山寨AirPods耳機或人為損壞的耳機,在蘋果授權售後服務提供商處換得全新的正品AirPods,接著把原本的正牌AirPods再拿去賣掉。

對於蘋果這種全球大企業而言,最初或許不在乎這些漏洞,但若這種現象變得普及,蘋果也相當吃不消,因此才修改了售後政策,主要是針對消費者鑽漏洞的難度。

在購入蘋果裝置的60天內,能直接線上購買AppleCare+的服務政策在大多數地區執行起來都沒問題,為何會有被中國消費者利用的漏洞呢?

原因是,若在線上申請購買AppleCare+的話,蘋果官方會給使用者一個連結,點擊連結後可以遠端進行設備檢測,以此來檢測裝置是否為真的故障、或裝置是否符合購買AppleCare+的條件。但遠端檢測具有限制性,如手機進水、螢幕摔碎等問題,均無法透過遠端檢測查出來。

applecare+
圖/ T客邦

延伸閱讀:蘋果發表會9月15日登場、iPhone 13將亮相!新系列產量調高20%、上看9,000萬支

以中國來說,若購入一部iPhone 12 Pro Max卻沒有加購AppleCare+,當手機螢幕摔碎時,送回原廠維修需要支付2,559元人民幣(約11,068元台幣),相當不划算。但若線上申請補購AppleCare+服務,只需要支付1,798元人民幣再加上188元人民幣的螢幕服務費,就能得到一塊全新的原裝螢幕了,足足省下573元人民幣(約2,478元台幣)。

正因為產品出現了人為損壞,加上不到60天的裝置啟用時間、瞭解AppleCare+的線上購買規則,在貪圖便宜的心理作用下,就非常容易出現這類鑽漏洞的行為。

此外,更因為線上檢測機制有限制性,造成有心人士鑽漏洞,因此出現了蘋果針對中國市場修改AppleCare+服務政策的行為,將線上購買AppleCare+的時間從原本的60天縮短為7天。而在Apple Store實體零售店補購AppleCare+,則依舊維持60天的購買時間。

本文授權轉載自:T客邦

責任編輯:文潔琳、錢玉紘

最新7月號雜誌《零碳新賽局》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關鍵字: #蘋果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化衝擊為推進力!電通攜手AWS,讓AI不僅提升工作效率,更成為創收新動能
化衝擊為推進力!電通攜手AWS,讓AI不僅提升工作效率,更成為創收新動能
2025.05.09 |

身處於全球經貿激烈重組的現下,企業面臨的不只是數位轉型壓力,更是全新商業秩序的挑戰,為化危機為轉機,許多知名企業積極透過人工智慧(AI)技術優化營運效率、提升員工生產力,甚至是創造嶄新營收獲利。

電通(dentsu)作為全球領先的整合成長與轉型專家,面對人工智慧技術帶來的巨大挑戰,以主動出擊取代被動回應,運用 AWS 將雲端服務與生成式 AI 轉換為轉型關鍵引擎,從組織內部流程重構、員工生產力優化,一路延伸至客戶體驗升級,成功以效率與創新兼具的方式開創全新局勢,並在日前圓滿落幕的「創新驅動未來,AWS 生成式 AI 與現代化應用解決方案研討會」不藏私分享寶貴經驗與實務成績。

電通台灣集團策略創新長邵懿文面帶微笑的說:「與其被衝擊,不如擁抱它、駕馭它,讓 AI 成為每一個員工、團隊與組織的最佳共創夥伴。」

AWS
電通行銷傳播集團資深總監陳介立表示:「電通自行研發的系列生成式 AI 工具,不僅成功縮減80%團隊專案準備時間,讓同仁聚焦核心事務、品牌客戶互動,也加快近50%的行銷方案優化時程,讓品牌客戶可以更即時的因應消費者與市場回饋彈性調整。」
圖/ 數位時代

以生成式AI化營運瓶頸為成長動能,讓業務服務如虎添翼

在以人為核心的行銷產業,創意與專業是最關鍵的核心,但當人力資源與技能成為業務擴展的限制,以 AI 等數位科技放大「人」的價值變得十分重要,而這也是台灣電通會於 2022 年建立 AI 團隊、推出一系列生成式 AI 工具,協助團隊同仁更好協助品牌客戶了解市場、認識顧客、接觸顧客以及持續優化的原因。

電通行銷傳播集團資深總監陳介立表示,對電通來說,生成式 AI 工具不僅能將同仁從繁瑣的事務中釋放出來、大幅節省專案準備時程,更重要的是,重新定義了人機協作流程與思考框架,讓生產力激增、營運效率倍增。「為確保服務的穩定性與安全性,我們不僅將數據服務搬遷到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 (Amazon EC2) 平台,更透過 AWS 的 AI 模型加速電通生成式 AI 工具的研發腳步。」

例如,電通智能中心整合電通獨有的消費者調查(Consumer Connection System;CCS)資料庫、數位足跡(dentsu Audience Center;DAC)資料庫與 AI 模型推出「Personas人物誌生成器」服務,讓團隊同仁再也不用花費大量時間比對、製作消費者輪廓,只要短短幾小時就可以升成完整的消費者報告與圖表,以及透過電通經典案例(Golden Samples)的 SWOT 分析與BMC 分析等數據資料訓練生成式 AI 的思考框架,成功縮短市場研究與專案準備時間,讓團隊同仁可以將絕大多數的時間用來跟品牌客戶互動、創意發想以及執行方案。

除透過生成式 AI 加速消費者與市場研究,電通智能中心亦推出「原生廣告文案生成器」,讓團隊同仁一鍵生成符合各媒體平台語境的產品(行銷)原生廣告文案,以及推出「LEON 廣告法小幫手」服務讓電通同仁可以問答的方式了解食品、化妝品、藥品廣告規範,同時,由系統自動識別廣告文案是否有遭裁罰的風險與提供推薦文案,如將空氣清淨機廣告文案中的「殺菌」字句建議修改為「抑菌」以降低風險等。

邵懿文表示:「透過電通研發的系列生成式 AI 工具,我們不僅成功縮減 80% 專案準備時間,讓同仁聚焦核心事務、品牌客戶互動,也加快近 50% 的行銷方案優化時程,讓品牌客戶可以更即時的因應消費者與市場回饋調整行銷方案與互動機制。」

AWS
電通集團與AWS團隊攜手合作。電通台灣集團策略創新長邵懿文建議:「與其被衝擊,不如擁抱它、駕馭它,讓AI成為每 一個員工、團隊與組織的最佳共創夥伴。」,一個員工、團隊與組織的最佳共創夥伴。」
圖/ 數位時代

從提升效率到創造營收,電通持續優化 AI 綜效

生成式 AI 不僅是提升營運效率與生產力的關鍵引擎,對電通來說,也是開創新商機的起點:隨著品牌客戶對 AI 需求的提升,電通將 AI 實務經驗轉換成系列課程,協助品牌客戶與行銷人員認識、掌握與善用 AI 工具;其次,更因應客戶需求將「LEON 廣告法小幫手」這類原本為內部打造的 AI 應用對外開放,以軟體即服務(SaaS)的方式提供商業化服務,擴展電通的營收獲利模式。

邵懿文指出:「透過雲端與 AI 轉型引擎,我們正逐步從過往的 Project Manager 轉變為 Product Manager,讓大、中、小型企業可以自助式的 AI 平台工具打造與持續優化行銷傳播成效。」在轉型的過程中,電通除持續投入更多資金與資源於其中,也樂於跟 AWS 等夥伴合作,目標是將既有的生成式 AI 工具更好的整合在一起,同時,可以協助品牌客戶提供更個人化的行銷方案,極大化 AI 創新驅動未來的價值。

總的來說,在電通的商務版圖中,AI 不再只是提升效率的技術選項,而是可變現的成長引擎,透過跟 AWS 等生態夥伴的共創共好,電通將以穩健步伐從整合成長與轉型專家進化為可提供新世代行銷科技的平台供應商,極大化 AI 與數位科技的價值邊界。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