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免費機票、免兵役,甚至還送房子!奧運選手奪牌「獎勵」各國出奇招
終身免費機票、免兵役,甚至還送房子!奧運選手奪牌「獎勵」各國出奇招

2020東京奧運即將在本月8日結束,各國選手持續爭取獎牌,某些國家的選手在站上頒獎台後,除了能領取國家提供的豐厚獎金,還有像是終身機票、香腸吃到飽等的特殊福利;但也有些國家如英國、紐西蘭等,並不提供獎金給獲獎的選手。奧運選手奪牌、凱旋歸國後獲得的獎勵,也成為國際賽事背後另一個引起關注的話題。

僅供報導用途_shutterstock_1417004873_東奧.jpg
2020東京奧運即將在本月8日結束。
圖/ StreetVJ via shutterstock

祭出高獎金、醫療與教育補助,就是要鼓勵選手贏

國際奧委會(IOC)並不會提供獎金給奪牌選手,運動員通常會從各自的國家獲得獎金與其他福利,但不同國家間的獎金差距很大。

舉例來說,依據我國的《國光體育獎章》規範,奧運金牌的獎助金(也就是俗稱的「國光獎金」)為2000萬新台幣,銀牌為700萬新台幣,銅牌為500萬新台幣。新加坡發給選手的獎金,與台灣的相當接近,金牌選手能獲得約73萬美元(約2000萬新台幣),銀牌與銅牌則分別是約36萬美元(約1000萬新台幣)、18萬美元(約500萬新台幣)。

另一方面,美國的金牌獎金為3萬7500美元(約100萬新台幣),雖然金額與台灣、星國的相差約20倍,但有其他像是醫療保險、學費等的補助。

2020東京奧運中華隊進場
運動員的培訓過程往往辛苦且漫長,提供各式獎金、補助,也有助於延續他們的選手生涯。
圖/ 中華奧會 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

送房產、終身免費機票、免兵役……各國的超狂福利

眾所皆知,優渥的獎金能令選手備感振奮。有些國家不僅提供高額獎金,還給予特殊福利。菲律賓舉重女將伊迪琳.迪亞斯(Hidilyn Diaz)上月26日奪下女子舉重55公斤級金牌,替國家贏得首面金牌,終結過往97年未能拿下金牌的歷史。

對此,菲國政府與當地企業家除了提供至少3300萬比索(約1800萬新台幣),在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的推波助瀾下,還有房產公司宣布,將提供價值28萬美元(約780萬新台幣)的住宅給迪亞斯。另外,亞洲航空(AirAsia)也給予終身免費機票。

根據《yahoo!finance》報導,通常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獎金分配制度,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特殊福利。在南韓有免當兵的政策;德國提供終身免費啤酒;白俄羅斯則給予奪牌選手香腸吃到飽的待遇。

1. Expedia最新《2021 年旅遊趨勢報告》公布:2021年航空旅遊趨勢與訂票指南、2021
菲國給予奪牌選手終身免費機票。
圖/ 智遊網

然而,《富比士》(Forbes)指出,並非每個國家都會提供獎金與福利,英國、紐西蘭、挪威、瑞典等,就不會給予奪牌選手額外的獎金。至於少了金錢的激勵,每個人看法則見仁見智。曾在奧運獲得銀、銅牌的澳洲前泳將傑夫·休吉爾(Geoff Huegill)就曾表示,獎金當然是很棒的獎勵,但錢不是唯一的重點,而是能讓選手認知到自己付出哪些努力的好方法。

奪牌、領獎金不是結束,目的在於讓運動之路更加寬廣

運動員奪牌的瞬間固然看似光鮮亮麗,不過《Vox》報導,多數選手的經濟狀況其實並不富裕。南卡羅萊納大學體育法教授約翰.格雷迪(John Grady)認為,如果選手的名字並不家喻戶曉,那代表他可能就不在「食物鏈的頂端」。

擁有「網球天后」之稱的大坂直美,過去12個月收入達到6000萬美元,其中5500萬美元為贊助的合約。但能有這樣的金額,其實只是少數的例子。

近來,觀眾除了替國內運動員喝采,也注意到支持這些選手的企業。如台灣大哥大贊助支持郭婞淳、徐薇淩、李旻、楊勇緯、詹詠然、詹皓晴等;富邦金控贊助郭婞淳、潘政琮;合庫銀行幫戴資穎加薪、升等;土地銀行羽球選手王齊麟、李洋獲得記功、升等以及獎金獎勵。

東奧中華隊主視覺
圖/ 圖片提供/雙好設計 2byWu&Chen

在成功的背後,選手往往要先負擔高昂的訓練、醫療費用,也因此,運動員所爭取的每面獎牌,除了是為內心的榮譽、國家給予的獎金等,通常還代表著力求能被看見,吸引企業贊助或獲得代言機會。唯有擴大獲得經費的途徑,才得以繼續在運動的路上努力。

責任編輯:傅珮晴、蕭閔云

文章授權轉載自:經理人月刊

最新8月號雜誌《區塊鏈上的金融新世界》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關鍵字: #東京奧運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