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更新
據了解,國發會將明天(26日)於行政院會報告中報告振興五倍券規劃案,預計會說明五倍券將於10月初上路,實體店家都能使用,同時樣張也會亮相。之前外界討論的電商白名單等規劃則還未定案。
而為方便民眾「集資」使用振興券,經濟部也規劃紙本代領,一人最多可領5份,代領者必須攜帶身分證或健保卡領取;至於數位券規劃一個帳戶最多綁定5份,需透過讀卡機或超商多功能事務機插入健保卡進行綁定作業。
雖然此服務是考慮到家庭成員可以共用,但代領或綁定不需要憑戶籍才有資格,只要有健保卡或身分證即可。
而去年的振興三倍券方案中,民眾在選擇數位券後,只要還沒消費,就能重新選擇紙本券,或更改支付工具,但中央社報導,相關官員表示,今年的原則是綁定後不再更改,民眾選擇數位券後,只有幾天時間可以「後悔」,否則,業者也難以釋出優惠,最終仍對消費者不利。
8月16日更新:
行政院今日邀民進黨立委討論五倍券政策,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指出,初估推出時間為10月初,但也要考量疫苗覆蓋率,以及如何讓小商家受惠等原則,使用期限目前也尚無定案,但原則上會有期限,只是不會過短。
柯建銘轉述,在今日的會議中,立委多半肯定「免費」五倍券的政策,而行政院長蘇貞昌會中也定調,將推出全民免出1千元的五倍券,此外,行政院也在思考小商家如何能受惠、使用者如何更方便。
此外,立委也提出數位加碼回饋,以及由政務委員唐鳳來協助設計數位版本等提案,行政院則回應,的確有在設計數位加碼系統。
而如今將朝免費獲取五倍券的方向研擬,使否會改名?柯建銘則指出應該不會,基本上就是「振興五倍券」的概念。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也指出,蘇貞昌在會中作出結論指出,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預估上修為5.88%,可望創11年新高,基於經濟成長的成果應可讓全民共享,並減省將一千元發放予一千多萬人的行政成本,因此將原先規劃5倍券民眾須支付的一千元,由政府全額負擔。
8月12日
行政院於今(12)舉辦院會,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也回答了外界相當關心的「五倍券」問題。雖然具體時程、細節等都尚未定案,但目標規劃方向是依照三倍券(1,000元兌換3,000元振興券)的方式運作。
最多人提問的:「為什麼不發現金?」羅秉成也系統性地以3個觀點來回答。
現金做不到的事情:限期、循環與加碼
「的確有一派聲音強調要發現金,」羅秉成說,「發現金的部分,我們希望統一用在『紓困』,紓困與振興有很大的不同。」紓困4.0即是發放現金給產業或個人,共有900萬人受惠。
羅秉成更強調了現金與振興券3個差異:期限、循環與加碼。
第一,期限。因振興券有使用期限,才能達到政府「短期內振興內需經濟」的策略方針,如果發放現金,會有部分民眾選擇儲蓄,對於刺激內需經濟的效用不大。
第二,循環。羅秉成並不否認現金的方便性,不過發放現金民眾可能拿去繳費、儲蓄等,在消費上比較缺乏循環性,拿到振興券的商家可以在期限內拿振興券去消費,以達到循環的效果。
第三,加碼。如果商家想要獲得更多的營業額,可以自行選擇加碼、折扣,現在也有不少地方政府喊出「六倍券」,只要到當地消費即有1,000元的加碼。發放現金,則難以追蹤是否是政府發放的,不利加碼進行。
「比較起來,現金相對於振興三倍、五倍券,沒有辦法達成短期內刺激經濟的政策目標。」羅秉成說,也就是說,紓困發現金、振興發券,會是未來政府的方向。
此外,關於振興五倍券數位與紙本的形式,羅秉成表示會並行,但是否會讓數位先行,則仍在研議當中。而對於需要先拿1,000元來換的運作模式,他則表示應該還是會照舊,但同樣會發放1,000元給中低收入戶,讓弱勢族群可以直接用來換取振興券。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