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控注意!全球咖啡豆成本飆43%,發生什麼事?為何星巴克、雀巢還能不漲價?
咖啡控注意!全球咖啡豆成本飆43%,發生什麼事?為何星巴克、雀巢還能不漲價?

平常上班總是會來杯咖啡,醒醒腦、提神一下嗎?如果你習慣自己買咖啡豆,那麼要留意,之後可能迎來一波漲價潮!《紐約時報》指出,2021年以來咖啡豆成本已經成長近43%,不少咖啡廳或烘焙業者都苦惱是否要提高價格,尤其在疫情期間,人們對於價格更加敏感,更別說包含台灣,許多地方正期待著逐漸復甦的經濟活動。

不過,要是你日常習慣到星巴克買咖啡、或購入雀巢旗下的商品,好消息是暫時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原料超前部署!星巴克不擔心未來14個月的價格波動

為什麼像星巴克這樣的大型連鎖咖啡店,不會受到咖啡豆成本提高的影響?「我們會提前12~18個月購買原料,」星巴克執行長凱文・強森(Kevin Johnson)在7月的財報電話會議上這樣說,「因為這些預購,我們可以確保未來14個月價格穩定。」星巴克的做法是一種避險機制,透過提早鎖定價格,降低之後原料因為天氣、短缺或其他問題的波動,所帶來的漲價風險。

但對於一般小店來說,情況就嚴峻許多,《紐約時報》採訪到一間咖啡店主表示,同樣每磅巴西阿拉比卡咖啡豆,他最便宜曾買過1.9美元,但今年7月已經漲至2.49美元,漲幅超過30%。在美洲、歐洲等咖啡需求高的地區,部分餐飲業者也因為進貨成本提高,而調高商品價格、將壓力轉嫁至消費者身上。

限刊物用途_shutterstock_1073809256_starbucks.jpg
因提早預購原物料,星巴克可以確保未來 14 個月的咖啡價格穩定。
圖/ Wachiwit via shutterstock

氣候問題使「咖啡豆最大出口國」巴西損失慘重

細究這波咖啡豆飆漲,全球最大輸出國巴西難以掌控的天候狀況,是最大的原因之一。《路透社》指出,巴西先是迎來大型乾旱,最近又遇上1994年以來最嚴重的寒流,都損害了咖啡樹的品質和產量,導致今年收成慘烈,預計較去年減產1,500萬袋,有些地區甚至得花上7年,才有機會恢復原本的水準。

貨櫃短缺、國內動盪,這些國家的咖啡豆也出不去

其他咖啡主要輸出國家也在今年相繼遇到狀況,哥倫比亞、越南相較於巴西,收成狀況相對良好,卻無法緩解漲價情勢,帶出另一個咖啡供給吃緊的關鍵,也是近期最紅的議題:貨櫃。

《華爾街日報》解釋,咖啡不同於榖物等其他大宗原物料,只能以貨櫃運輸,無法走散裝的方式,而在目前貨櫃短缺、運輸成本大幅提高的情況下,就嚴重打擊了越南的出口,全球有1/3的羅布斯塔咖啡來自越南,這種咖啡豆在過去3個月價格也飆升了30%。

咖啡豆怎麼挑?淺中深焙風味有何不同?
圖/ Photo by Shengjun Shi on Unsplash

現階段更嚴酷的問題,是即使花更多錢得到了一個貨櫃,不少國家港口大塞車的情況,也讓咖啡難以上岸,一位美國咖啡豆進口商就表示已等了兩個月,貨都還沒到手上。

至於哥倫比亞國內則從4月開始,遭逢了政治動亂,抗議者封鎖了高速公路、港口的物流系統,使得今年5月出貨量,只有往年的1/3,儘管產量漸漸回升,最終也逃不過運輸成本高漲的難題。綜觀這些咖啡豆產地面臨的狀況,短期間都還沒有很好的解法,對咖啡業者與愛好者來說,今年是否會露出曙光,仍充滿未知數。

資料來源/The New York Times, Reuters, Wall Street Journal

【延伸閱讀】
1. 每天喝一杯星巴克,是亂花錢?對比你的「每小時工資」, 計算購物的代價
2. 我的用心良苦,為何員工都不懂?對部屬施加壓力前,先想清楚這件事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月刊

責任編輯:傅珮晴

最新8月號雜誌《區塊鏈上的金融新世界》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