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滑手機,一鍵下單買青江菜,搭配幾瓶1,800毫升鮮乳,最後再選燕巢芭樂、巨峰葡萄收尾,不論日夜,訂單30分鐘內有專人送到府。
生鮮雜貨外送商機有多熱?玩家不只全聯、家樂福、大潤發,熱到連UberEats都決定跟進參戰,首度推出自營雲端超市「優市」。
第一間優市,自8月19日起正式在台北市中山區提供服務,不遠處就是平台型對手foodpanda、Coupang的外送超市,彼此較勁意味十足。
UberEats預計,8月還會在內湖、中和再開2間店,年底前至少會達5家,服務台北市大部分消費者。
過去,UberEats專注於替量販業者送商品,像是與獨家客戶全聯合作外送,上線160多家。9月初數字還會增加超過200間門市,分布於18個Uber Eats營運的城市。
從與客戶合作,到決定自己也要下海玩的關鍵是什麼?Uber全球生鮮雜貨暨新事業副總拉吉·貝里(Raj Beri)向《數位時代》提出他的幾項觀察。
貝里主掌Uber全球非餐飲外送業務,過去曾是Uber Eats 亞太區總經理,負責亞太、歐洲、中東地區與非洲市場。
他認為,主要原因仍與「爆炸性需求」有關。
貝里表示,生鮮雜貨日用品外送是全球性的趨勢,並沒有因為新冠疫情趨緩造成需求大幅下滑。民眾對外送的日常需求從即食餐飲逐漸擴及到自煮所需的食材、生活用品。
UberEats台灣市場營運數據
- 訂單完成率達99%
- 配送效率平均維持在30分鐘以下,是全球最有配送效率的市場
- 每一個用戶打開App可以看到472商家,包含餐飲到生鮮雜貨,是UberEats全球領先指標
- 優饗方案訂閱用戶數也在全球領先
從營收來看,光是去年12月,亞太區生鮮雜貨外送營收就成長3.2倍;今年上半年,台灣生鮮外送營收年增更達到13倍。
這也是他們推出「傳統市場」外送等新領域的主因,看好台灣市場的持續性成長。
其次,UberEats認為自己與量販、超市業者定位不同,有機會提供差異化服務。
貝里指出,優市瞄準有「即時補貨」需求的消費者,採24小時營運,例如:睡前發現隔天早餐要使用的牛奶、雞蛋、麵包不足,可以立即外送補貨。
他說,優市將集中提供冷藏、冷凍與乾貨類的熱銷商品,且透過即時倉管
管,較不用擔心商品缺貨,與量販、超商走「廣商品」的策略不同。
最後,若從Uber整體發展來看,投入生鮮雜貨外送也有其戰略意義。
今年第一、第二季,Uber Eats的單季營收(125億美元、129億美元)都比Uber「載人業務」高(68億美元、86億美元)。
數字變化雖與疫情延伸出的接觸限制有關,但近年來Uber出手併購了不少與生鮮雜貨外送相關的公司,如Postmates、Cornershop和Drizly。
「併購讓我們更快獲得優勢,迎合消費者需求。」貝里強調,目前生鮮雜貨外送的熱門領域包含生鮮、蔬果、肉類、海鮮、藥妝等,另外酒類外送需求在一些法規許可的市場也不斷上升。
除了聚焦資源開自有超市的策略,UberEats仍積極擴大與生鮮雜貨夥伴合作,像是7-11合作外送門市在7月份來到200間,8月底預期可增加至600間門市。
另一方面,他們也試圖開發新商品,8月宣布和時尚品牌Steven Madden聯手,讓背包、帽子、鞋子也能藉由平台外送。
貝里說,Uber Eats 近年已經成為 Uber 很重要的事業,占整體營收的比例愈來愈大,未來將以更便利、更多商品選擇、更多商家,3個重點擴大 Uber Eats 餐飲以外的新外送服務。
「我們的未來目標是透過 Uber 和 Uber Eats 整合的雙平台優勢,讓消費者從一支牙刷到鋼琴都可以送到家。」他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