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陷入晶片短缺之際,Intel重申將在歐洲建設兩座晶圓廠,並宣佈將投資多達950億美元(約新台幣2.6兆元),提昇當地的晶片製造能力。
年底前揭露兩座晶圓廠落址,預告未來10年將投資950億美元
一年一度的慕尼黑車展上,晶片短缺成為許多車廠異口同聲的難題,Intel執行長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在演講中表示,他們計畫在歐洲設立兩座新晶圓廠,預計年底前就會公佈這兩座廠房究竟落址何處。
外界多預估法國、德國會是Intel最有可能的設廠國家,而波蘭也是有力的候補。另外,Intel在愛爾蘭擁有一座晶圓廠,目前主要用於生產電腦處理器,但聲稱在他們計畫將部份產能轉移給車用晶片,盡可能滿足汽車產業當前的巨大缺口。
基辛格表示,他們更計畫未來10年向歐洲投資800億歐元(約950億美元),這將成為半導體產業的催化劑,更是整個科技產業的催化劑。
面對空前的晶片需求,各個半導體巨頭都已發表了鉅額的投資計畫。台積電預計未來3年將投資1,000億美元擴大產能,位於鳳凰城的5奈米廠也蓄勢待發,正在進行人員的訓練工作中。
三星8月下旬則公佈,將在2023年前投資半導體、生物製藥、6G網路、AI等關鍵業務約2,060億美元,外界認為大多數資金都會投注於半導體產業上,以與台積電等對手競爭。
看好車用晶片未來發展,Intel重點投資歐洲半導體產業
歐洲一向被業界人士認為缺乏晶圓製造產業的土壤,政府補助、供應鏈都不夠完善。儘管曾與歐盟高層會面,無論台積電、三星都沒有對是否會在歐洲設廠表達態度。
即使Intel是最積極希望在歐洲擴大晶片產能的半導體巨頭,基辛格也曾明言歐洲政府必須擴大補助額度,才有可能吸引企業在歐洲增設晶圓廠。至於Intel為何如此看重在歐洲設廠,理由則是看上汽車產業的巨大商機。
歐洲是汽車產業的重鎮,眾多知名品牌都發源於此。基辛格預估,未來10年內車用晶片市場規模將達到1,150億美元,佔據整體半導體產業的11%。
基辛格指出,「汽車正逐漸成為有著四個輪子的電腦,我們需要彼此,我們的目標是在歐洲建立一個創新中心。」他還透露,未來歐洲的據點最多可容納8間晶圓廠。
且在基辛格的領導下,Intel正計畫打入過往被台積電、三星稱霸的晶圓代工業務,7月底也揭露高通、亞馬遜成為了他們這項新業務的第一批客戶。雖然汽車業者當前大多不使用先進製程,但基辛格強調,包括BMW、福斯、戴姆勒等近100家車廠與供應商,都表態支持Intel的代工計畫。
同時基辛格聲稱,「Intel代工服務加速器」會協助汽車業者使用「Intel 16」製程技術生產車用晶片,然後再轉向「Intel 3」及「Intel 18A」製程技術,不過目前還不知道是否有車廠已經成為Intel代工服務的客戶。
基辛格相信,當自駕技術蓬勃、對數位功能的需求提昇,2030年時半導體將佔據整車成本的20%以上,遠遠超出2019年時的4%。另外,Intel還聲稱他們在自駕技術取得進展,旗下子公司Mobileye預計明年將會在以色列及德國嘗試推出自駕計程車服務。
【熱門焦點】
比特幣又跌破5萬美元!加密貨幣大起大落,銀行、專家如何看待未來發展?
SpaceX將來台服務,已接洽中華電信、多家台廠受惠!全球衛星產值將飆到2950億美元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