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又跌破5萬美元!加密貨幣大起大落,銀行、專家如何看待未來發展?
比特幣又跌破5萬美元!加密貨幣大起大落,銀行、專家如何看待未來發展?

昨(7)天晚上10點剛過,許多網友都在群組問:「為什麼現在跌(幣價)那麼慘,有消息嗎?」甚至由於交易量過大,部分加密貨幣交易所出現「卡頓」狀況,想撿便宜的買不了,想脫手的賣不掉。

而就在幾個小時前,許多主流的加密貨幣價格大跌,受到關注的像是比特幣(Bitcoin),價格才剛剛回到5萬美元的高點,卻在一夜之間下跌19%,價格一度降到4萬3千美元左右。

受惠於NFT(非同質化代幣)投資熱潮、上週價格漲破4,000美元的以太幣(Ether),昨晚也在短短幾分鐘內從3900美元跌到最低3000美元上下。

根據追蹤網站CoinMarketCap數據,這一度讓全球加密貨幣市值從2兆多美元跌到1.9兆美元。彭博Galaxy加密貨幣指數一度下跌多達19%。短時間內的大幅下跌,也怪不得許多幣圈投資人,會紛紛在群組中發出哀號。

幣價震盪,怎麼回事?

價格在短時間下跌,這代表加密貨幣市場前景不樂觀嗎?一名幣圈人士分享,其實並不需要太過於擔心,在區塊鏈的世界中,所有的變化都是「以秒計算」的。

有一句很有名的諺語:「幣圈一天、人間十年」,意思是區塊鏈世界中的價格、技術、趨勢以及消息流通的速度,都是一般產業的好幾倍,隨時說變就變,想要接觸區塊上的任何金融投資,必須先拋下傳統投資的心態與認知。

FRNT Financial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奧萊特(Stephane Ouellette)分析,現在加密貨幣市場還是很不透明,但是全球化的程度比多數資產還高。

bitcoin
像是中美洲國家薩爾瓦多,將比特幣定為法幣,帶動比特幣價格突破五萬美金。
圖/ pixabay

像是中美洲國家薩爾瓦多本周正式將比特幣定為法幣,該國總統布格磊(Nayib Bukele)也宣佈購入400枚比特幣,帶動比特幣價格突破五萬美金。昨晚比特幣價格崩跌後,布格磊在Twitter上表示,他已經逢低買入150 枚比特幣,看準時機撿便宜,現在他持有的比特幣總數已經來到550枚。

加密貨幣市場在過去兩個月內,價格變化並不大,昨晚的這一波下跌,很大一部分原因跟「獲利了結」心態有關,比特幣、以太幣都在近期來到價格高峰,很多投資人希望落袋為安,大量拋售手上的幣,換成現金求個安心,在幣價瘋狂上漲的情況下,這樣的情況其實很常見。

渣打:以太坊是區塊鏈世界中的「金融市場」

價格漲漲跌跌很正常,不過長期來看,主流加密貨幣會如何發展?我們可以從一些代表性的金融機構態度,看出一些趨勢的線索。

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最近發布一份加密貨幣研究報告,報告的研究主持人Geoffrey Kendrick表示,在他看來,以太坊(Ethereum)比起比特幣更有未來發展性。

以太坊是一個開源的公共區塊鏈平台,可以想像成區塊鏈世界的Android(安卓),開發者可以在上面打造各種應用程式(APP),在以太坊上可以打造去中心化借貸、保險、交易所等各種服務,最近熱門的NFT也是以太坊上的熱門應用,渣打在報告中形容,以太坊就像是區塊鏈世界中的金融市場(financial market)。

NFT
最近熱門的NFT,是以太坊上的熱門應用。

渣打認為,以太坊的應用比起比特幣更加多元,預測以太幣的市值(目前僅次於比特幣排第二),有一天會追上比特幣成為第一,而比特幣的功能,反而比較像是貨幣。分析師也預測,比特幣的長期價值,會落在 50,000 美元至 175,000 美元之間;以太幣則是26,000 美元到 35,000 美元之間。

但從各角度來看,區塊鏈領域的發展仍是正向的,舉幾個例子:最近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正在招募「加密貨幣負責人」要布局數位支付服務;韓國加密投資機構 Hashed,宣布推出第二支 1.7 億美元的基金,用於投資區塊鏈項目。

類似的例子還有非常多,從大品牌到金融機構,都多少開始投入資源到區塊鏈領域,可見主流世界的公司,是看好未來發展的。

當然,正反方的意見依然會持續辯論,反對者認為加密貨幣背後沒有價值支撐,終究會是一場泡沫;支持的人會說,區塊鏈上的虛擬經濟會持續擴大,無論是幣價或是應用,都會再創高峰。

一位NFT藝術家表示,區塊鏈領域很大一份取決於信仰,在看漲看跌的爭論中,一切取決於自己相信哪一種價值。至少在加密貨幣走進主流大眾的生活之前,這類的爭論還是會持續。無論你對加密貨幣的態度為何,我們都必須用更開放的態度,去理解新科技。

參考資料:CoindeskFortuneCNBCBitcoin.com

【熱門焦點】

最新9月號雜誌《2021年台灣網紅生態全解析》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責任編輯: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中華電信前進Meet大南方:以數位生態協創 引領AI時代競爭力
中華電信前進Meet大南方:以數位生態協創 引領AI時代競爭力

在新興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企業的智慧轉型與產業的持續進化,仰賴跨域協創夥伴的協同合作。作為數位生態協創者的中華電信,近年來積極推動產業合作,並在2025 Meet Greater South亞灣新創大南方主題論壇「南方創新力:亞灣AI半導體經濟論壇」上,展示海地星空網路全面涵蓋、AI資料中心、AI運算與雲端資料庫等,彰顯其在AI時代的核心價值。此外,中華電信也分享了多項AI應用落地實績,示範如何透過Agentic AI的判斷與決策,以及各式客製化的創新流程,為產業注入新動能。

中華電信企業客戶分公司副總經理梁冠雄表示,公司自1996年民營化以來,持續深耕電信本業並大力拓展數位整合服務,如今已躍居台灣市值前十大公司。近年來更瞄準AI趨勢,積極與生態夥伴、垂直應用方案業者跨域合作,一路由電信服務提供者(CSP)、數位服務提供者(DSP)、數位服務賦能者(DSE)走向數位生態協創者(DEC)。透過不斷的業務轉型,中華電信展現了身為電信業者在數位時代的新價值,同時協助企業提升數位韌性與創新競爭力。

為此,中華電信將持續整合以AI為首的七項新興科技,包括智慧物聯網(AIoT)、大數據(BigData)、雲端(Cloud)、資訊安全(Data Security)、邊緣運算(Edge Compute)、5G(fifth Gen)及生成式AI(GenAI),為企業提供從AI基礎建設到創新應用的一站式服務,希望加速賦能百工百業發展AI應用、共同創造更大價值。

中華電信3
圖/ 數位時代

AI關鍵價值1》:海地星空與全光網路,為AI落地應用加速

梁冠雄指出,中華電信透過網路全面涵蓋、AI資料中心(AIDC)與雲平台的AI基礎建設,為企業帶來三大關鍵價值。

首先,中華電信透過「海地星空」網路,打造具高度韌性的連網環境,解決企業通訊中斷的痛點。除了全台第一的固網與行動網路外,中華電信更持續強化海纜建設,近年來投入大量資源發展衛星通訊,已具備低軌、中軌與高軌衛星的完整能量。藉此,無論國內外,中華電信都能透過海纜與衛星等高度韌性網路,為企業提供通訊雙重保障,確保暢通無虞。

同時,為因應AI大量資料傳輸的需求,中華電信亦積極佈局全光網路(All-Photonics Network,APN),2024年與日本NTT合作,以100 Gbps光傳輸頻寬進行跨國資料傳輸測試,資料往返時間僅需約為33.84毫秒,效率遠超過傳統單向傳輸需花費200~500毫秒。梁冠雄表示:「此次測試結果證明,全光網路有機會實現分散式AIDC的創新運作模式。」藉由全光網路超高速、低延遲和低功耗的傳輸特性,讓資料和運算資源可分散兩地,突破地點限制,賦予企業AI策略更高度的彈性。

中華電信4
圖/ 中華電信

AI關鍵價值2》:AI 資料中心升級,打造彈性高效的算力服務

在AI資料中心方面,中華電信已將既有的IDC升級為AIDC,並正式推出「hicloud AI算力雲」GPU雲端租賃服務,為有需求的企業提供AI算力雲租借服務。

梁冠雄強調,企業只需依照實際使用時間來支付費用,不必投入高額成本去購置硬體,即可滿足在AI高效能運算上的即時需求,大幅提升取得AI運算資源的靈活度與彈性,同時降低研發成本,快速搶佔技術先機。此外,考量到AIDC在耗能與散熱上的挑戰,中華電信亦規劃導入直接液冷與沉浸式等散熱技術,為大規模GPU部署提前做好準備。

AI關鍵價值3》:串聯台灣前四大公雲,提供AI特色服務與可靠雲端環境

中華電信完整布局公雲服務,除自有雲端品牌hicloud,亦是AWS、Azure及GCP三大國際公雲的重要合作夥伴,更自主研發各項雲平台特色服務,例如:雲網安整合的資安防護、CMX專屬電路直連雲端、CMP多雲管理平台及加密分持等,為企業打造更安全、穩定且高效的雲端運行環境。

舉例來說,企業可以透過CMP同時管理兩個以上的雲端環境,或透過加密分持服務,避免資料過度依賴單一雲端而導致的營運風險。梁冠雄說明,加密分持機制將企業的資料備份分切成三份,並分別儲存在不同公有雲上,日後若遇到資料毀損或系統停擺等情況,只要將三份資料集結起來就能恢得運作,達到高可用與高安全的效果。

此外,搭配自主研發的AI Factory平台,讓企業可以低代碼方式,開發AI模型與應用,並執行應用所需算力與雲資源。

中華電信1
圖/ 數位時代

Agentic AI應用》以數位韌性驅動智慧城市、交通與醫療創新

在AI基礎建設外,梁冠雄亦分享中華電信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與智慧醫療的Agentic AI應用實例。

以智慧城市應用為例,中華電信打造的AI淹水預警及輔助決策系統,能根據影像監控自動判斷災害等級,並據此自動進行應對措施決策,例如抽水設備調度、避難指引、淹水示警等。在智慧交通管理上,中華電信結合VLM技術打造的交通壅塞預警及輔助決策系統,不僅能判斷道路壅塞或車站人潮擁擠的程度,還能偵測交通事故,並依事件的嚴重程度及提供決策建議。在智慧醫療領域,中華電信同樣投入大量心力,以AI完善病患從看診前、看診中到看診後的所有流程,不僅提升了醫療效率,也讓醫護人員能更專注於病患照護,真正展現智慧醫療的價值。

梁冠雄強調,未來中華電信將以數位韌性為核心,持續深化AI基礎建設與創新應用的雙軌布局,並期待與更多新創攜手合作,將創意與技術落地,共同打造多元共榮的產業生態系。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