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看似相談甚歡的面試結束後,你滿心期待地等待錄取通知,但一周甚至兩周後卻沒有得到任何回音,甚至連「未錄取通知」都沒收到,那麼你很有可能已經「被放生了!」
這種「被放生」的狀況其實並不少見,很可能由於企業雇用規則並不明確而模糊,甚或彼此溝通不良所造成。
根據Tribepad公布的調查白皮書,有86%的求職者表示他們曾遭到「被放生」的待遇,其中有17%的人自認感到嚴重的心理傷害。而這種情形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似乎有越演越烈的情況,就業網站Indeed今年2月進行的一項調查中指出,77%的受訪者表示從疫情爆發後,曾多次「被放生」。
在求職過程中遇到這種情況,真的會讓人很受傷,尤其是面試心儀已久的企業時,甚至會讓人懷疑自己是否哪裡做錯了?到底要怎樣才能避免這種狀況?
試著聯繫面試企業,展現積極的一面
LinkedIn職涯專家夏洛特·戴維絲(Charlotte Davies)指出,「被放生」雖然很難避免,但遇到這種狀況,你仍可以試圖做些努力,看能不能得到公司的回應。
心理諮商師希爾達·柏克(Hilda Burke)建議,直接聯繫面試單位有時可以讓你展現與其他競爭者不一樣的人格特質,「雖然直接去電有時會讓人感到突兀,但如果你需要一個解釋,直接聯繫對方是最好的方法。」
她說明,不是每個面試官都是個很好的溝通者,你可以試著聯絡他們,了解一下沒有得到回應的原因。
問了三次還得不到正面回應,就該放手了
但戴維絲指出,「禮貌上,最好不要聯繫超過三次,每次去電時,最好能夠盡量表達你對這個工作的興趣,並趁機展示你的專業能力。」例如,你的能力能怎樣幫助公司達成它的策略方向等等。
但如果三次之後,你還是沒有得到任何正面的回應,則就該是時候尋找其他機會了。
當然,在投資許多心力在一個看似近在咫尺的工作後,說放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可能會責怪自己哪邊做錯了。但柏克說,求職者要避免自己陷入無止盡的負面情緒,以免錯失下個良機。當你盡了所有努力還得不到預期的結果,不如把精力留著、尋找下個工作。
不要停下找工作的腳步
此外,在確定找到工作以前,切勿停下求職的腳步!因為當你太投入某個心儀的職缺、孤注一擲地等待好消息,很可能會暫時停止觀望其他工作,並錯失其他好機會。
「即使你對剛結束的一場面試感到信心十足,直到拿到錄取通知或聘書前,不要停止找尋其他面試機會的可能,」柏克說。
戴維絲也建議,可以試著有策略地經營人際網絡,先列出幾個心儀的企業,並在每個企業中至少結識一個聯絡人。這不但能幫助你建立人脈,當你順利取得該公司的面試機會後,萬一「被放生」,你也可以藉由與這些人脈商談,了解一下背後的原因。
資料來源/Business Insider(1), Business Insider(2)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月刊
【延伸閱讀】
1.在哪個縣市上班,薪水最高?能存最多錢?兩個答案不一樣!
2.放棄學業、被趕出公司,仍能成為科技巨人!賈伯斯歷久彌新的 4 個人生哲學
責任編輯:傅珮晴、蕭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