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新Macbook Pro背後,真正驚艷的主菜是M1 Pro、M1 Max!自研晶片升級到哪了?
蘋果新Macbook Pro背後,真正驚艷的主菜是M1 Pro、M1 Max!自研晶片升級到哪了?

蘋果昨日的發布會成了史上最短發布會,時長雖短但料很足,開頭獻上新色HomoPod mini和AirPods3作為開胃前菜,後續用MacBook Pro這個大盤子,呈上兩款真正的主菜,M1 Pro和M1 Max。

M1
圖/ 愛范兒

輔以ProMotion、更豐富的介面作為擺盤,讓昨晚熬夜的食客們直呼過癮,但褪去興奮後回歸理智,我們找出了一些發布會上未詳細解說的MacBook Pro細節,各位看完再考慮如何選購也不遲。

M1新成員,超亮眼拍檔

兩款SoC無疑是主角中的主角,正因其強大內建晶片才讓MacBook Pro有了Pro的在後頭點綴。

這兩款SoC復刻了iPhone家族的命名策略,一個叫M1 Pro,一個叫M1 Max,與去年發布的M1拉開一個身位,表明自身的專業定位,同時也延續了家族基因,依舊採用5nm工藝製程。

首先,M1 Pro總共擁有3個版本,其中CPU(中央處理器)和GPU(圖形處理器)均有兩個版本可供蘋果進行排列組合,最終構成了以下三種配置:

  • 8核CPU(性能核心x6+能效核心x2)和14核GPU
  • 10核CPU(性能核心x8+能效核心x2)和14核GPU
  • 10核CPU(性能核心x8+能效核心x2)和16核GPU

三個版本都搭載了相同數量也就是16核的NPU(神經網路引擎),M1 Pro封裝電晶體數達到337億個,是M1數量的2倍以上,運行速度也比M1有了最高70%的提升,GPU方面更是得到3倍提升。

M1
圖/ 愛范兒

統一Ram從16GB起步,最高可配至32GB,Ram頻寬最高為200GB/s。

如果大家對這些數據不那麼敏感,或說參照對象不太有參考價值,蘋果官方還拉來了微星MSIGP66Leopard11UG來了一場擂台賽,後者搭載的是一枚英特爾i7-11800H八核處理器。

出來的結果我只能說英特爾看了會流淚,從蘋果這張圖中可以看出,在同等功耗水平下,M1 Pro的CPU性能比後者高了1.7倍,而到其峰值水平性能的所需功耗則少了70%。

在這種性能之下,搭載M1 Pro的MacBook Pro最高支援外接兩台解析度最高達6K(60Hz)的顯示器,這裡指的顯示器便是Pro Display XDR。

CPU表現
圖/ 愛范兒

比你強,也比你省電,全面打擊。

蘋果甚至覺得M1 Pro的性能釋放還不夠,於是帶來了M1 Max。

M1 Max分別擁有10核CPU+24核GPU與10核CPU+32核GPU這兩個版本,是蘋果迄今位置打造除的最大晶片,集成570億個電晶體,比前文提到的M1 Pro多出了70%,另外Ram頻寬也是M1 Pro的兩倍,達400GB/s,最高可配置64GB統一Ram。

4 M1 MAX
圖/ 愛范兒

從版本配置上可以看到,M1 Max較之M1 Pro,提升集中在GPU核心數量上,於是蘋果再次找來微星MSIGE76Raider11UH進行GPU性能上較量,這台遊戲本所搭載的是英偉達RTX3080獨立顯卡,最高功耗為165W。

下圖顯示M1 Max實現RTX3080顯卡同等性能水平時,功耗少了100W,帶來更少的發熱量和更長的續航時間。由於對功耗的極致把控,蘋果承諾插電與否都能讓晶片發揮100%性能,不會因為電池供電效能而降頻。

CPU表現3
圖/ 愛范兒
CPU表現
圖/ 愛范兒

Geek Bench5的評價性能也說明了M1 Max的性能實力,基於32GB的配置下,跑出了單核1749,多核11542的成績。作為參考,微星GP66 Leopard 11UH上的i7-11800H單核成績為1516,多核為9626。

於是一台搭載M1 Max的MacBook Pro,則可以通過三個Thunderbolt 4介面外接3台Pro Display XDR顯示器,再用HDMI介面去接一台4K(60Hz)解析度的顯示器,總共4台。

以往我們都會說,蘋果發布會只會跟自己進行比較,而如今蘋果卻是頻繁地與同行較勁。蘋果之所以選擇這種做法,一是讓外界能有更直接的對比感受,二來頗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意味。

M1系列晶片誕生至今一年有餘,為期兩年的Mac全面過渡到蘋果自研晶片的計劃的進度條才拉到一半,但蘋果已經拿出了M1、M1 Pro和M1 Max這三款SoC,款款革新,步步致命,如今更是補齊了GPU性能的缺點。

Apple
圖/ 愛范兒

讓人不禁期待,在未來的iMac Pro和Mac Pro上,蘋果還能放出怎樣的大招。

瀏海螢幕不太優雅,但也屬無奈

萬萬沒想到,有一天瀏海螢幕也來到了筆電裝置之上,並且蘋果這次還帶來了mini-LED顯像技術。

蘋果給出了幾個數字:1000、1600、10000、1000000:1和1000000000,這麼多個零看得人眼花繚亂,其實它們分別代表著螢幕持續亮度、頂峰值亮度、mini-LED燈珠數量、對比度和色彩數量。

規格近似於iPad Pro 2021上的那塊Liquid視網膜XDR顯示螢幕,但同樣的數據出現在筆電這樣的大螢幕上,實屬罕見。

新款MacBook Pro上的螢幕還採用了ProMotion技術,最高可實現120Hz刷新率,但這塊高刷新率螢幕可不是為了遊戲而生,而是方便在影片剪輯時根據素材影格率選擇合適的刷新率,實現更高階的「所見即所得」。

Apple
圖/ 愛范兒

在14.2英吋的MacBook Pro上,螢幕解析度為3024×1964,而在16.2英吋版本上,解析度則為3456×2234,像素密度均為254ppi。

然而數據再驚艷,可能也掩蓋不了瀏海螢幕對用戶的影響,我們在蘋果官網上,能看到大部分宣傳物料都在有意地「隱藏」這個瀏海,在全新Mac OS Monterey中,應用進入全螢幕模式後,頂部一欄會變成全黑,想必也是為了配合這個瀏海在演戲。

蘋果之所以在筆電上做瀏海螢幕,是為了在有限的空間裡塞進更大光圈的鏡頭,感光元件也相應增大了,如何在不增大頂部邊框的情況下實現這硬體需求呢,瀏海螢幕登場了,實屬不太優雅的無奈之舉。實際觀感究竟如何,還待我們上手親自體驗後才能給出反饋了。

拋開瀏海螢幕不談,其實發生在新款MacBook Pro螢幕上的升級點都叫人滿意,現在只希望這塊螢幕在極暗光線的情況下的分區泛白現象能被更好地控制。

面對這麼一塊極盡奢華螢幕,我們要用什麼方式去打理,蘋果貼心地給出了答案:一塊價值145元的拋光布,如果你恰好財力雄厚,家裡已經有了Pro Display XDR顯示器,你也可以用這塊絨布去擦拭它那Nano-texture納米紋理玻璃面板。

常用介面全數回歸

Apple接口
圖/ 愛范兒

在之前的預測文章中,我們提到了MagSafe、SD槽、HDMI介面有望全數回歸至新款MacBook Pro上,當時有不少評論表示不可能。

其實即便是我們,也對此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沒想到這次蘋果聽取了用戶的心聲,這一次安排了各種介面。

機身左側依次是MagSafe3介面,兩個Thunderbolt 4介面和一個3.5mm耳機插孔,新的耳機孔支援高抗噪耳機並可自動調節音量;而機身右側則依次是SDXC卡槽、一個Thunderbolt 4介面和一個HDMI介面。

蘋果在詳情頁面沒有寫明每一個介面的規格,我們事後整理才發現,某些介面並沒有採用最新協議,譬如本機搭載的HDMI是2.0協議,所以這個介面最高僅支援4K(60Hz),而不是HDMI2.1所支援的4K(120Hz)。

而全新升級的MagSafe3介面,在16英吋的MacBook Pro上最高可支援140W供電,半小時充滿50%的電量,另外三個Thunderbolt 4介面也都支援充電,傳輸速率最高可達40Gb/s。

鍵盤
圖/ 愛范兒

多年來,MacBook Pro對鍵盤頂部的Touch Bar頗有微詞,即便蘋果不斷增加新的使用場景,但也難掩其不太實用的本質,物理按鍵就能實現的功能,為什麼要用一塊觸控螢幕去做呢?

於是到了這一代MacBook Pro,我們終於可以跟Touch Bar說拜拜了,原先觸控條的位置,如今被物理快捷按鍵所取代,鍵盤凹槽進行了雙層陽極氧化熏黑處理,ESC鍵帽增大了,配上右上角Touch ID開機鍵,視覺上就像是往C面塞下了一整塊妙控鍵盤。

鍵盤兩邊是支援空間音源的六揚聲器系統,音質較之上一代16英吋MacBook Pro有進一步提升。配合全新Liquid視網膜XDR螢幕,看片剪片都是享受。

想買了?那該怎麼選

即便你已經看到這了,心想已經搞懂了關於新款MacBook Pro的一切資訊,然而當你點開購買界面,也許還是會被琳瑯滿目的選配項弄得頭暈目眩,所以按照慣例,我們還是為大家給出一些選配的建議。

怎麼選
圖/ 愛范兒

基於MacBook Pro系列的定位,是面向專業用戶,那想必你在購買之前,已經對自己使用需求了然於心,無非是看你更看重核心運算效率或是圖形運算算力,如果是前者,請往M1 Pro這看,按照使用強度高低,在8核與10核做出選擇吧,16GB起步的Ram對於大部分用戶而言已然夠用。

如果日常工作更考驗圖形運算算力,那就請把目光看向M1 Max吧,它所具備的GPU性能,能讓你的工作效率得到飛速提升。

蘋果官方對Final Cut Pro、Maxon Cinema 4D、Blackmagic DaVinci Resolve Studio、Adobe Photoshop、Affinity Photo這幾款圖形軟體進行過M1 Pro(16核GPU)與M1 Max(32核GPU)之間的對比,除了在Photoshop上沒有拉開明顯差距,在其他軟體32核的M1 Max明顯佔優,在FCPX上渲染8K影片快了將近一倍。

cpu性能
圖/ 愛范兒
cpu性能
圖/ 愛范兒

對渲染這類苦力活而言,核心數的作用還是比較大的。所以若你從事著後期、建立模型、調色等工作,M1 Max顯然才是你的首選。

至於螢幕大小、Ram、儲存空間等參數,沒有太多門道,夠用就好,兩個尺寸版本都能選配到你想要的SoC規格,衝這一點就得給蘋果點個大大的讚。

這次新品活動,應該是蘋果2021年的收官之戰了,不知這兩款MacBook Pro是否補齊了各位心中的遺憾呢?反正我覺得很驚艷,也很心動。

蘋果用兩款新晶片給2021年畫上圓滿句號,我們也平復一下心情,準備給各位送上第一手體驗報告。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ifanr

【熱門焦點】

1.搭載Google自研Tensor處理器的Pixel 6亮相!5種顏色可選、最低兩萬元有找
2.Deepfake大解密!「換臉」技術更簡單,到底怎麼辦到的?

最新10月號雜誌《無程式碼時代來了!》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責任編輯:傅珮晴、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2025台灣設計展將開展!本次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共同聊聊「圓未來之行」展覽與其背後的城市發展與公共建設,時代帶來了哪些蛻變與機會,彰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陳昌茂處長談到:「先輕鬆聊聊彰化最為人知的印象吧,許多外地人提到彰化,就是控肉飯與肉圓,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的共同嗜好,但是否有其他的深度內容,能給大眾重新認識彰化的機會?『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就是一個好契機。

圓未來之行,與城市一起成長:你所知道的彰化,它是什麼?

300年來的發展,彰化的農業與工業在國內甚至國際都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工又半農的發展成了城市獨有特色,在行政區劃及地方制度的調整下,縣市間的城鄉差距造成了資源上的落差,因此,政府近年於交通、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積極推動許多計畫,此次的展覽為的就是讓民眾看見設計中與蛻變進行中的彰化,包含:彰化交流道的農業區解編、國民運動中心興建、規劃與建設八大生活圈轉運站及全國首創的長照衛福大樓等等,從交通、建設面改善實質生活,正是此次展覽核心,透過時代回顧轉譯為當代及未來發展能量,讓彰化充滿地方鮮活的發展魅力。」

策展人何來香說起,『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時間、轉譯、共創為展出主軸,將時間梳理成「過去─現在─未來」,包含:源(回顧記憶與成長記號)、緣(轉譯與生活)、圓(圓未來城市之貌)、合(共創未來),一如處長所說,將300年的背景梳理轉譯,在「交通、建設、生活」呈現,將其佈局為:三個室內展區X一個戶外展區,透過線上互動與實體呈現,讓彰化時代(過去─現在─未來)逐漸活起來,從低調走向鮮活光亮,「現在」,正是未來的縮影與定錨力量。

圖二.jpg
「圓未來之行」兩大重要推手:策展人何來香、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陳昌茂處長。
圖/ 彰化縣政府

四大展區表述「三源一合」:未來可以被共創,一同設計理想的生活模樣

『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共有四大展區,規劃為:源(記憶之源)、緣(轉譯之間)、圓(未來城市)、合(共創未來),同時串接著「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線,一覽城市的成長姿態。走進展區,開始從「過去」中逐漸甦醒,壓艙石、鐵道枕木等建材文物彷若時光倒流,將觀展者帶回記憶之源,透過佈局中的架構語言,從最微觀的建築元素開始見證曾經,呈現彰化的移居風光;來到「現在」,城市逐漸有了治理與變化,交通疏通了生活與流動,當下的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宜居」,像是:「共生共享」,表述著近年的建設成果,如:交通樞紐轉運站、伸港青年住宅、鹿江綠建築,以及老屋改造返鄉青年創業案例等,透過不同形式的交通、城市建設的延伸,以延續更多的綠化、永續、教育與建築示範及全齡照顧與幸福範例城市、共融場域等,舒展著彰化的此刻宜居。
而「未來」正在萌發的可能性,則以情境式劇場呈現城市建設藍圖,置身體驗充滿希望的願景,陪伴居民一起邁向未來。

圖三.jpg
員林市衛生所暨長照社福大樓新建工程拿下第23屆公共工程建築工程類金質獎,建築採全齡化無障礙、節能減碳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提到,「未來城市」象徵著:綻放、圓滿、快捷與新鮮,展區整體風格呈現現代、乾淨、溫暖的未來感,此區域特別設計一個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市,透過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由 AI 即時生成建築並影響城市發展指數,進而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計畫之一。而代表「合」的「戶外串聯區」,則是由在地師生以自然素材共創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延伸探索永續、自然、未來想像及綠色療癒,令「圓未來之行」參與民眾跨域孩童到成人,擁抱接納多齡意見,讓想像活躍充滿新鮮生命力。

彰化的蛻變,是成長留下的獨特印記──未來,由我們共創

有趣的是,『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本次展出地點為: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它不僅是彰化首間公辦的雙語學校,也確定籌設高中部,以接軌國際的教育為目標。當展區中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與交通、建設、生活相互交融與牽連,讓每個時代的彰化,蛻變都因成長而留下獨特印記。從海洋(船運、通商)而生的彰化,在展覽中扣回海洋生態的共創溯源反思。

圖四.jpg
鹿江國際中小學新設高中部,預計117年學年度正式招生。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認為,彰化的發展不必然要同於其他城市,當然也不會是其他城市的翻版,因為彰化有自己的專屬發展模式。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與共創,讓民眾與我們一起共同體驗最宜人與舒服的生活輪廓與幸福感受以及發掘彰化未來的無限發展可能;策展人何來香笑著分享,彰化是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銀牌級城市,很期待各地民眾來參觀,重新感受彰化,並與群眾一同共創彰化。延續這樣的願景,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分享:「縣府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擘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外移的人口逐漸回流。這些交通、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與聆聽大眾意見,都是為了一同探索未來、共同創造大家真正嚮往的生活」。

圖五.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縣府團隊積極規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打造最宜居 幸福的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 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