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fake大解密!「換臉」技術更簡單,到底怎麼辦到的?
02

Deepfake大解密!「換臉」技術更簡單,到底怎麼辦到的?

把他人的臉換成另一個人的臉,這看似神奇的換臉技術其實並不複雜,究竟Deepfake是怎樣做到呢?

編按:2021.10.19更新

網紅小玉靠Deepfake技術製作不雅影片、獲取暴利,在昨日遭到逮補(後以50萬元交保)。究竟換臉片背後的原理是什麼,為何入手門檻這麼低,不需要學習太多技術就能做到?

下為《數位時代》2020年的專題報導,拆解Deepfake技術背後原理。

導演李安的新片《雙子殺手》,講述了一個由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扮演的中年退休特務,遭到有著自己年輕時期樣貌的複製人所追殺的故事。有趣的是,這個複製人並非替身所飾演,而是由電影特效(CGI)製作而成。

曾獲奧斯卡獎的電影特效公司DNEG創辦人保羅・富蘭克林(Paul Franklin)說,在高端視覺特效領域裡,要做出能呈現在電影上的擬真人像,每分鐘的成本可高達數百萬美元。但他也發現,過去幾年來,許多由特效公司提供的服務,都已出現在普通民眾智慧型手機裡的App了。

「雙子殺手中用到的技術,在接下來的10年內,必然會變得唾手可得。」富蘭克林表示。而作為視覺特效的一種應用,近年來逐漸普及化的Deepfake,很快地將成為人們手指滑一滑就能使用的技術。

Deepfake是怎麼製作的?

Deepfake生成機制1:自動編碼器(Autoencoder)

這項看似神奇的換臉招數,究竟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Deepfake的生成一般會有兩種方法。一個叫做自動編碼器(AutoEncoder),另一個叫做生成對抗網路(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GAN),兩者都是AI深度學習的應用方式。

在自動編碼器中,你會將人臉A與人臉B,各自準備上百張以後,丟進一組叫「編碼器」的AI模型內。編碼器會搜集兩張臉相似的地方,並把它們壓縮成極小的數據。

這時,會有叫做「解碼器」的兩組不同AI模型,分別讀取這些極小的數據,重建出人臉A及人臉B。經過成百上千回的訓練,編碼器與解碼器會自行學習調整,重建出更精確的人臉。

訓練完後,就到了換臉的階段。這時只要故意將輸入的人臉用「錯誤」的解碼器重建,就能達成目的。

Deepfake曜宇與阿翰.jpg
圖/ 數位時代

舉例來說,將壓縮後的人臉A用人臉B的解碼器重建時,由於壓縮時用的是同一個編碼器,兩張臉的共同特徵如五官位置的定位等資訊,會特別被強調。這樣一來,解碼器B就會利用人臉A的表情與五官定位,進行人臉B的重建,等於讓A的頭長出B的臉。

deepfake自動編碼器(Autoencoder)
圖/ 數位時代/沈佑穎製作

Deepfake 生成機制2:生成對抗網路(GAN)

另一種近年來相當熱門的方法GAN,則是由「生成網路」及「鑑別網路」兩組AI模型組成。GAN的運作方式,主要是透過這兩組模型相互拮抗、回饋,經過多輪訓練後,產出的圖片更為精準。

簡單比喻,生成網路就是一個贗品仿畫的大師,鑑別網路則顧名思義,是個鑑定家。仿畫大師要想辦法騙過鑑定家,鑑定家則要想辦法拆穿仿畫大師。仿畫大師會基由低維度的數據來合成圖片,而這張「假圖」則會交給鑑定家,由他來決定其真偽。

利用每一輪測驗提供的反饋,仿畫大師和鑑定家皆能進步,在下一輪產出更真實的合成圖片。

Deepfake生成機制「生成對抗網路(GAN)」
圖/ 數位時代/沈佑穎製作

用戶搶當電影主角,「移植人臉」應用商機無限

原理有些複雜,但大家用不著擔心。

台灣虛實展演發展協會的互動設計師游俊彥表示,網路上的開源平台,有許多Deepfake的程式碼套件,而網友也循此推出了套裝軟體。只要桌機規格有達Intel i7四核心、配載GTX 970以上的顯示卡,等於一般繪圖設計師或遊戲玩家所需的配置,AI運算就跑得動。

游俊彥表示,透過FakeApp、DeepFaceLab等現成軟體與網路上的教學,要製作一個自己的Deepfake 影片,稱不上一件難事。「你只要用Full HD的解析度,捕捉目標素材人臉的各種角度、表情與嘴型,下載軟體後,前置作業就完成了,」他說,「FakeApp甚至還有UI(使用者介面)介面,方便用戶操作。」

游俊彥_台灣虛實展演發展協會互動設計師_Deepfake_深度偽造_2020-04-10_賀大新攝影
台灣虛實展演發展協會互動設計師游俊彥,示範如何製作DEEPFAKE影片。
圖/ 賀大新攝影

至於是否有更方便使用的App?2019年9月,中國曾推出了一款換臉App「ZAO」,用戶可以把自身面孔加疊到名人臉上,後來卻因為隱私授權疑慮,在上線3天後匆匆下架。但那短短3天內,ZAO直接登上Apple商店排行榜第一名,為了讓自己能取代熱門影集或電影裡的主角,用戶們紛紛上傳自拍照,引發熱烈討論。

ZAO雖然下架了,但「換臉」的商機,App開發商都看在眼底了。若相關法規的制定能讓隱私權有進一步的保障,那麼架上出現另一款Deepfake App,或許指日可待。

責任編輯:林美欣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