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轉型迫在眉梢,在這個關鍵時刻,科技與醫療的跨域合作是必然趨勢,再加上「新創」能量源源不絕的灌注,未來醫療產業發展將與現在大不相同,為加速跨界融合的腳步,由經濟部國貿局主辦,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執行「2021 智慧醫療及照護高峰論壇」,邀請來自醫療、科技、資訊等跨領域專家進行跨界對話,共同建構與優化智慧醫療與精準醫療服務能量。
以數位科技為醫療照護賦能,精準醫療因應而生
「資訊科技與醫療科技(Medtech)的融合,有助於解決醫療產業面臨的挑戰,如人口老化、醫療人力缺乏、慢性病增加、醫療營運成本增加等,將醫療產業樣貌從大眾化治療轉變為個人化治療、將集中化(醫院)治療模式轉變為分散式治療,並且將治療轉變為預防。」緯創醫學科技副總經理莊紹仁表示,透過穿戴式裝置、混合實境、手術機器人、5G、人工智慧與遠距照護等機制,將催生全新健康醫療產業的成形,為加速產業創新轉型,緯創醫學透過投資、合作、自行研發等方式,鎖定機器人(下肢外骨骼機器人)、大數據(血液透析預測/ICU呼吸器脫離預測)、物聯網(慢性腎臟病照護平台)、自然語言處理(醫療智能語音平台)、文字辨識(智能輔助診斷)、動作辨識(體感健康促進系統)跟無線感測(零接觸生理監控)等領域提供智慧健康照護服務。
「根據WHO釋出的數據,全球只有10%民眾是真健康,高達70%是亞健康,還有20%是病患,以前,台灣的醫療能量光是醫護20%病患都已經很吃緊、完全不可能協助亞健康族群預防疾病,但是在IoMT(醫療物聯網)、AI(人工智慧)、BDA(巨量資料分析)、Cloud(雲端)等技術的支援下,這個局勢得以舒緩,可以實踐精準醫療、數位醫療與智慧醫療等應用。」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透過數據蒐集與分析,醫療人員可以更精準地的掌握病患發病資料、提供個人化診斷、治療到預後,將醫療產業從今日的治療轉變為預防甚至是預測,更好的回應未來健康照護需求。
華碩全球副總裁暨技術長黃泰一表示:「智慧醫療是華碩AI研發中心關注的重要議題,我們的做法是,打通資訊流,將人工智慧廣泛應用在各個醫護場域,輔助醫生提供診斷、治療。」實際產品服務包括智慧編碼與醫療決策管理、智慧用藥安全系統、醫療資訊系統智慧平台、醫療大數據平台(Lumos電子病歷智能搜尋系統)等8個醫療應用,服務20個醫療機構。「我們從解決病患痛點出發,例如針對慢性病患推整合掛號、看診(到診時間預估)、用藥等功能的Mobile App,蒐集與整理出病患導向的真實數據資料,形成知識圖譜(Knowledge Graph),優化人工智慧模型,發揮智慧醫療的最大效益。」
「COVID-19打破醫療照護模式,建構病患體驗飛輪(Patient Experience Flywheel)變得十分重要。」AWS資深事業發展經理朱自慶分享具體實作方式:第一步是透過Mobile App或穿戴式裝置跟病患互動(Engagement),然後,解決病患面臨的痛點(Touchpoints),蒐集數據資料(Data),透過人工智慧等技術挖掘洞見(Insights),從而提供個人化(Personalize)的精準醫療服務,在這個過程中,跟病患建立信任(Build Trust)將有助於打破互動模式,如提供遠距醫療等,從而提升飛輪效應,極大化精準醫療成效。「為加速病患導向的精準醫療成熟與普及,AWS除提供醫療照護夥伴所需的資源,包含安全、運算資源、數據分析等,亦於去(2020)年推出遠距醫療服務:Amazon Care,讓用戶可以透過訊息、視訊跟醫護聯絡以取得上門醫護服務,如安排血檢或在家或辦公室取得所需藥物等。」
用跨域醫療新創力,解鎖疫後新契機
在精準醫療大未來,跨域合作,至關緊要,因此,在2021 智慧醫療及照護高峰論壇的第二天議程中,除邀請3M、美超微(Supermicro)、安盛生科(iXensor)等指標企業分享其的產品服務將如何加速智慧醫療發展,還有許多來自學術、新創、創投界的夥伴共同探討如何透過數位科技、醫療科技協助降低病患死亡率跟生活品質,輔助醫生節省時間跟改善診斷,以及提升醫療體系降低營運成本與提升營運效能等。
「新冠肺炎的持續蔓延,讓民眾對醫療照護有不一樣的想像,不喜歡侵入式檢測、期望快速取得檢測結果等,因此,將以更低侵入性的方式檢測與監控血糖。」3M醫療裝置解決方案資深經理Del R. Lawson表示,確認血糖試紙等醫療裝置的發展方向後,建議在第一時間從原物料、生物樣本、組裝方式、存放與使用情況、量產作業等多個層面構思產品設計方向、確認合作夥伴,在最短時間將人、想法與技術串聯起來。
Supermicro物聯網/嵌入式暨邊緣運算事業群總監Jeff Sharpe表示:「我們致力於打造從邊緣、雲端到核心的完整資訊基礎架構,藉此加速醫療照護相關產業以人工智慧等科技為產品服務賦能的腳步。」例如,透過數據分析、人工智慧進行遠距監控(辨識)、分析臨床數據、或者是提供遠距醫療照護諮詢服務等。
北醫生醫加速器執行長陳兆煒表示:「COVID-19爆發與蔓延改變全球醫護模式,台灣的智慧醫療應用有機會接軌國際,在這個關鍵時刻,需要匯聚更多資源以留住優秀人才,加速產業發展。」除了人才,醫守科技執行長龍安靖認為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是:「將傲視全球的台灣醫療數據資料轉換成有價洞見以提升醫護能量。」慧康生活科技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鄧居義進一步強調使用者導向的重要性,他說:「唯有針對使用者需求提供服務,如醫護人員跟病患等,才能提升智慧醫療服務的使用率,逐步改變產業樣貌。」
「資金、技術、人才的到位,智慧醫療生態體系將自然而然的成長、蓬勃。」穀神星資本管理顧問創辦人陳儀雪表示,為了活絡、加速整個產業的前進腳步,對產業知識的了解與尊重,也很關鍵,將直接左右跨域合作的成功率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