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多少錢直接說!郭董一句話讓聯強孵出小金雞,安裝服務如何衝到年營收8億元?
需要多少錢直接說!郭董一句話讓聯強孵出小金雞,安裝服務如何衝到年營收8億元?

一年一度的「雙11」購物節登場,你可能會很訝異,不論是奔馳在街頭巷口的貨運人員,還是穿梭在你我家裡的安裝師傅,做3C產品代理起家的聯強,竟已悄悄布局多年。

今周刊
通達從成立第一天開始,就與傳統貨運公司路線有所區隔,目前有6成營收來自集團外。(右為總經理林憲群,左為副總經理陳志明)
圖/ 今周刊

想像一下,某天下午,你網購的電視終於到貨,而那個負責裝電視的師傅,踏進你家的第一件事,居然是拿出他自備的「阿瘦」牌拖鞋,套在他已經穿好Footer除臭襪的雙腳上,從拆箱、裝機、完工到離開你家,這個師傅不會向你借廁所,也不會喝你為他準備的開水。

這個服務看似龜毛、穿著整齊的師傅,不是出身日本公司,而是來自台灣代理業龍頭聯強旗下、成立迄今五年的「通達智能運籌」(以下簡稱通達),截至目前,這家主打到府安裝的貨運公司,客戶涵蓋PChome等電商平台,去年更大賺4個股本,堪稱聯強「最賺錢」的小金雞。

幕後推手:郭董賣電視,找上聯強物流

在驚人獲利背後,更讓人訝異的,是催生這家公司的推手,竟然是鴻海創辦人郭台銘。

時間回到2013年。當年被戲稱為「郭董牌」的電視品牌「富可視」(InFocus),正式進軍台灣,鴻海為了這筆生意,還找來統一「強強聯手」,雙方協議透過後者的通路7-11,讓消費者預購富可視的電視,創下便利商店賣電視的先例。然而,電視在便利商店訂購後,後續該由誰來運送與安裝?卻困擾著鴻海。

後來,郭台銘靈機一動,想到長年幫鴻海做零組件物流的聯強,一場「總裁對總裁」的相見歡,就這麼在鴻海的土城總部上演。

郭台銘
圖/ 侯俊偉

「你們聯強的物流很強,我在想,你們可不可以幫我送電視跟(到府)裝電視?需要多少錢直接說!」時任鴻海總裁的郭台銘坐在辦公室,對著小他兩歲、留著招牌鬍子造型的聯強總裁杜書伍,單刀直入說出自己的需求。

為人爽朗、當年已把聯強推上全球第2大通路商的杜書伍,面對大客戶的要求,自然是一口答應。然而,當時陪著他去拜訪郭台銘、聯強旗下流通事業的負責人林憲群,卻是一身冷汗,他心想,「物流我們在行,但『裝』(產品)不是啊!」

只是,兩位大老闆彼此承諾的結果,自然沒有「收回成命」的道理,於是,一場企業轉型的成長之旅,就此展開。

當時,為了與競爭者作出區隔,聯強團隊決定,為了不讓服務參差不齊,他們拒絕外包到府安裝的服務,也不對外招聘「黑手」做安裝人員,他們的作法,是鼓勵聯強內部的工程師轉任。但,轉職做「家電師傅」,對於聯強的工程師們來說,吸引力非常低,眼看招募進度不如預期,林憲群於是祭出「正名」。

轉職訓練:到牛排名店體驗服務業奧義

為了避免讓員工對新職務有類似「黑手」的負面解讀,他們把新工作的職稱,正名為「技術服務代表」,更舉辦多場內部的轉職說明會,由林憲群親自說明工作內容,並告訴工程師當上「代表」是一種肯定,「這樣大家比較能夠慢慢轉過來。」他說。

慢慢地,自願轉調當「代表」的工程師,終於來到40人門檻。不過,挑戰並未結束,如何讓過去成天對著電腦、手機做維修的工程師,懂得如何面對人、提供對方「揪感心」的服務,關乎這個業務能否成功,而當時,負責訓練眾人、現任通達副總經理陳志明想出的解方,居然是帶所有轉職的員工去「吃牛排」。

這個看似跳TONE的作法,背後的思惟是,服務著重的是「體驗」,因此,如果一個人要了解究竟什麼叫「服務」,最好的作法就是自己去體驗。

當時,陳志明帶著十幾位高階主管,步行到離聯強約5百公尺的牛排名店「茹絲葵」吃飯,他甚至要與會者帶著問題去餐廳、向服務生提問;吃飽後,更要求大家寫報告,然後到公司做小組討論,「(吃牛排)就是要讓幹部認知到服務業的精神與能耐,要意識到未來(面對人)與原先(面對貨物)的差異。」他說。

此外,由於林憲群規畫,所有的「代表」都要有一個人開車、送貨、裝機的獨立作業能力,因此陳志明還得要訓練員工「開貨車」。

為此,他不僅祭出考照獎金,更把聯強位於新北市林口的倉儲基地,找一處空地擺上三角錐、並在地上畫線,讓員工現場「練車」。

shutterstock_574000213_IT工程師.jpg
圖/ shutterstock

就這樣,透過正名、吃牛排、練車,甚至一度買板子在辦公室讓大夥練習鑽牆,當年第一批代表們,最後全部考上貨車駕照。後來,聯強這個從運送、到府維修一手包辦的事業,接連拿下電商PChome及三星、LG、安麗、Fuji等品牌;2016年,該事業更分割成獨立公司通達智能,現在的通達,除了家電外,連機器人、VR(虛擬實境)頭盔、紅酒櫃都能安裝,背後的關鍵,就是那些看似家電師傅的代表,各個都是工程師出身。

從3C物流延伸到代府安裝,通達已建立一條名為「加值」的道路,更搖身一變成為母集團的小金雞,如同管理學名著《藍海策略》提及,透過找到較少人著墨、創造差異化的市場,就可脫離削價競爭的紅海市場,創造價值藍海。

本文授權轉載自:今周刊

責任編輯:傅珮晴、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保險 App 過去只是數位轉型的基本門檻,如今已成為決勝使用者體驗的關鍵媒介。擁有 800 萬保戶的國泰人壽,其「國泰人壽App」 歷經多次版本演進,2024 年底再次迎來全新改版上線,不只聚焦在提供完整的售後服務流程,更進一步連結家庭保障與健康管理,成為保戶日常中不可或缺的夥伴。

「國泰人壽App」大改版,重新定義保險關係

回顧「國泰人壽 App 」的幾次重大改版,從 2017 年推出「1.0」版本、擁有 20 萬用戶起步,到 2021 年「2.0」突破百萬用戶里程碑,再到 2024 年底正式邁入「3.0」時,用戶數已突破 330 萬——隨著 App 持續演進,不變的是始終對齊一個核心命題:App 對保戶有何實質幫助?

國泰人壽數位發展部數位客戶經營科經理陳儀綸回憶:「1.0 的首要目標就是把保險售後服務做扎實,包括查詢保單、繳費、送理賠等核心功能。到了2.0,我們進一步從客戶的保險旅程去思考,保戶最關心的是什麼?如何深化體驗?」

「2.0 對團隊來說也是一個關鍵轉折點,若要真正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數位服務,設計就不該只是畫畫畫面,而是應該成為產品思考的一部分。因此,我們開始從設計外包支援轉向長期合作的設計夥伴關係,在國泰金控「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 」的集團資源協助下,國泰人壽 App團隊不僅擁有更緊密的夥伴,也具備將保險專業深度整合進產品設計的能力。」陳儀綸說明。

隨著接近一半保戶成為 App 用戶,顯見 App 已累積廣大保戶的信任與依賴。2024 年底,團隊遂啟動 App 3.0 的全新改版。陳儀綸表示:「這次,我們從個人保險出發,走向全家人的體驗。畢竟保險從來不只是自己的事,更是守護家人的責任。」開發團隊的角色也從單純的數位工具打造者,轉變為陪伴保戶的數位保險夥伴,主動在保戶之前更早一步思考使用情境、潛在困惑與期待。

三大升級一次到位:家庭保單整合、健康外溢結合、整體風格轉換

新版「國泰人壽 App」 3.0 的設計目標,是讓用戶在幾秒內完成真正想做的事。2024 年初啟動改版時,團隊從用戶 NPS 回饋與客服進線紀錄出發,系統性分析常見問題,歸納出一項關鍵洞察——保戶需要從「家庭視角」掌握保單與保障結構。

「這是很顛覆的,以往看保單都是以個人為單位,沒有家庭視角。」陳儀綸指出,「其實很多人是為家人保險,也會查詢子女、配偶的保障狀況。」因此,改版聚焦兩大目標:其一是整合分散資訊,讓用戶能快速掌握全家的保障結構,其二是進而協助保戶更清楚地「看得懂保障」,而不只是「擁有保障」。 三大關鍵升級也應運而生:

一、家庭保單管理: 作為此次改版最具突破性的亮點,用戶可切換「我的視角/家庭視角」,一站掌握全家人的保單資訊,減少逐筆整理保單的時間。國泰金控數位數據科技發展中心用戶科技發展部體驗設計科產品設計師林易蓁表示:「多數保戶其實是『為家人投保的人』。我們把視角從個人擴大到家庭,讓『誰有什麼、缺什麼』一眼就明白,並透過透過圖像化呈現類型與數量,讓資訊更直觀。」

二、健康外溢結合: 隨著保險價值從「事後補償」走向「事前預防」,此次改版特別強化外溢保單與 FitBack 健康資料的整合度,清楚呈現健康任務達標行為與保費折扣的關聯。「過去保戶搞不懂健走數據和保單有什麼關聯,現在我們清楚呈現聯動機制,幫助保戶理解自己的行動帶來什麼實際回饋。」林易蓁說明。

三、整體風格轉換: 這次改版另一個很大的重點就是整體風格的全面翻新,在國壽品牌的穩重信任感基礎上,融合互動回饋、玻璃模糊的質感、漸層與空間感,讓整體的介面看起來不只專業,也更友善、更貼近生活 。同時導入 Design Token 系統,促進設計與工程團隊的協作,讓新視覺設計落地。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圖/ 國泰人壽

用減法思維,打造清晰易懂的使用體驗

然而,App 改頭換面的過程中,也面臨不少挑戰,尤其是首頁設計。「每個部門都希望自己的功能能放在首頁,所以一定要先釐清:保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陳儀綸強調,首頁不能流於功能捷徑的堆疊,而應是協助用戶快速完成任務的第一站。

對此,設計團隊也從使用者旅程出發,重新架構導覽邏輯。原本五個底部功能鍵被精簡為四個,保單資訊也首次搬上首頁。陳儀綸說,「這代表我們不再一味累加功能,而是回到使用情境,設計真正好用的動線,讓使用者更直覺地完成該做的事。」林易蓁強調:「清楚、簡潔,不只是一種風格口號,而是透過減法設計思維,讓設計不只是讓資訊變得好看,而是要幫使用者減少認知負擔,讓他們在對的時機看到對的東西。」

語言上,也全面朝向「看得懂」靠攏。「我們把艱澀的保險名詞,以更貼近使用者情境方式,轉譯成使用者熟悉的語言。例如將癌症的保障項目分類成「第一次罹癌」、「因癌症需要住院時」、「因癌症需要手術時」 等,用情境的方式告訴用戶是什麼情境下的保障,整體體驗更直覺,也更容易上手。」林易蓁說明。

數位轉型思維成為基因,提升服務新價值

App 3.0 上線後,用戶數突破 330 萬、每月活躍用戶達 65 萬,相較改版前更帶動新戶成長 30%,NPS (淨推薦值) 62分、用戶滿意度達 97%。陳儀綸指出:「服務走在客戶前面,滿意度自然會上來,也有助於客服人員引導使用 App 查詢、申辦,提升處理問題的效率。」

「橫跨多部門的夥伴一起完成這次改版,對我們來說是長期思維內化的結果」。陳儀綸說,「我們不只是在技術或產品上持續精進,而是讓整個團隊—從人才培養、協作模式、思考方式都持續進化,這樣的內化改變,才是讓數位轉型能長久走下去的關鍵。技術可以解問題,但“文化”決定團隊能走多遠。」數位轉型不只是一次專案或一次改版,它是一種長期內化的文化與思維模式,更是一種「讓服務永遠走在客戶前面」的能力。

林易蓁則補充,作為隸屬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的設計師,一直都是以集團層級支援子公司的數位產品。「我們能從更綜觀的角度思考,不只是介面設計,也包含跨產品的體驗、功能邏輯與視覺語言,打造統一的品質與風格。」而與人壽產品團隊合作這幾年下來,彼此真的培養出很深的默契,設計師已經不再只是規劃 UIUX ,轉變成參與產品方向制定的共創夥伴,讓設計團隊能以使用者為核心,提出更貼近需求的解法,進而在產品中創造實質價值。

展望未來,團隊將持續優化核心功能,關注 AI 等新技術應用潛力,透過用戶回饋與內部創意提案推動產品持續進化。正如這次改版,讓保戶真切感受到操作更直覺、資訊更清晰,國泰人壽也正持續以具體行動落實「BETTER TOGETHER」,在每一次細節中重塑保險服務的日常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