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是創作者的新夢土還是危機?數位政委唐鳳表示,共享現實應該確保民主化,否則將可能變成惡夢一場,「人早已習慣虛擬而不自覺」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表示元宇宙發展性仍屬未知,但專家都對能否杜絕「數位集權」與打破「社會層級」懷抱憂慮跟期待。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數位政委唐鳳、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音樂製作人陳珊妮11日受邀出席2021創意內容大會「請登入元宇宙:創意內容產業新浪潮」論壇,透過預錄、現場視訊、實境等多元方式分享觀點。
唐鳳指出,當能見到虛擬實境,也把實境共享,這就是元宇宙(Metaverse)的共享實境概念,就如透過視訊會議,只能受限於視窗中的範圍,無法把人事時地物建模讓對方真正體會,但元宇宙讓人們從觀眾席走入舞台上,觀眾也可以改變其中的現實,把自己的想法跟作品帶入現場,其他人離線再重新進入現場時也能看到別人的貢獻。
元宇宙解放自由,但誰是「共享現實」規則制訂者?
但她也提醒必須探討「共享現實」裡的一切究竟是共同創造的?還是誰先來就決定一切?前者比較民主化,不只是指很便宜,每個人都很容易接取到,也是指每一個人對空間的規則都有參與設定的權力,這樣才能確保共享現實不會變成惡夢一場。
至於元宇宙的世界誰來制訂秩序?唐鳳認為,這要先問是大家貢獻資料聚集到寫程式的人的機器上,還是程式是開放的,任何人可以在自己的機器上用資料運行,前者是web2.0,要大家分享資料給他,但程式碼不公開,而現在已經有Web3.0,透過開源方式讓大家把共享現實中的互動邏輯公開出來。
唐鳳分享,不管是High Fidelity(VR社群)、以太坊(Ethereum)或IPFS(星際檔案系統)協定,當大家都能參與資料分享,才不會出現一旦「雲端當機,地端就什麼都沒有」的情況,唐鳳也認為,真正的雲端應該是由無數的地端自主合作構成。
童子賢則提出小警示,他表示,元宇宙是先進的概念,產業應用上對元宇宙的定義跟應用還沒有具體化,台灣對元宇宙的趨勢關心落在領先群,但面對元宇宙雖充滿想法,也需要戒慎,因為生活或產業上,我們還是跟習慣地心引力一樣習慣實體東西,若沒有恰當的時機順暢融洽轉換,很多產業變遷會造成小悲劇或大悲劇。
就如同當年ETC上路。高速公路取消人工收費機制,若給一兩年緩衝,收費員就可以緩和的轉職。童子賢表示,以前虛擬是女二女三的角色,一直是配角,而未來的元宇宙,虛擬本身就是主角,解放文字與創作自由,但他仍對此有相當程度的擔憂。
他舉2000年網路時代萌芽前後變化為例,在此之前,新聞雜誌出版從需新聞局審核到人人可以自由在網路發表文字歌曲,這就是一波資訊民主化過程,而未來有一天,人們在家中客廳就能跟伍佰或周杰倫合唱,彷彿跟真人同場,若真有這一天,元宇宙將讓休閒娛樂帶來不一樣的發展。
「數位集權」議題受矚目,杜奕瑾:演算法需公正公開
杜奕瑾也提醒,元宇宙裡應該有相對應的3個議題需注意,首先是現在大人會擔心小孩沉溺遊戲,未來小孩也可能會沉溺於元宇宙世界,其次需關注元宇宙是否會取代人與人的互動?過去面對面的需求,比方簽名模式是否會被取代?第三則是需關注這個元宇宙世界是否公平、公正、公開,還是被財團把持?
他表示,必須注意數位集權問題,如何將影響元宇宙的內容審查、排序及變現等系統演算法公正公開的對外解釋,是否需有治理法規,或者利用區塊鏈技術去解決或建立防火牆機制,值得探討。
他指出,未來4D空間如何達成隱私與資料治理課題需重視,若元宇宙裡也有Deepfake,比方冒出許多位杜奕瑾講話,如何辨識哪一個是真我?如何在開源平台做到演算法的公正姓,這台灣都是領先有成功範例的。
真實與虛擬,人類早已習慣共處
童子賢表示,其實人們透過科技早已習慣很多虛擬的東西而不自覺,比方近視戴眼鏡,脫下眼鏡反而不習慣,未來若在元宇宙取名XYZABC,有一天若比實體有名,則大家反而可能會忘記真正的名字。
童子賢表示,比特幣市值突破1.2兆美元,創建的原因是網路成熟跟區塊鏈的成熟,其次是電腦運算加快,使電腦算力成本變便宜,這也算是運算力貶值了,因此被人拿來做貨幣的運算,從區塊鏈到到虛擬身份若串連成為宇宙,其中發生的可能性現在還很難掌握。
杜奕瑾表示,大家認為元宇宙有趣是因為把虛擬跟實體隔閡消除了,不是全虛擬或全實境,而是整合在一起。
在科技進步下,其實現在大家已經用美拍相機透過AI把自己變帥或變美,以前設計遊戲要花很大的人力以資料收集方法,製作物理引擎3D建模,花很大力氣才能將虛擬世界創造出來,現在透過5G及AI技術,可以掌握物理性的距離與溫度,把每個人當下環境建立起來,串成共同環境,這就是元宇宙,在虛擬世界建構一個跟實體一樣的世界。
陳珊妮:創作者將定義自己價值,韓國女團AESPA疫後竄紅
對創作者而言,元宇宙意味更大的機會來了。陳珊妮表示,音樂產業才剛跨到數位世代來,還很年輕,數位化降低進入音樂產業的門檻,讓每個人可以在客廳做音樂,疫情也帶來遠端錄製音樂的機會,過往類比音樂時代是一個高進入門檻的工業,但現在是人人都能做音樂的時代。
陳珊妮說,Metaverse對音樂創作者而言是好的機會,比方歌手黃明志上架他的NFT,這顯示創作者已經可以自定義自己的價值,不需要透過唱片公司或串流平台,打破既有的限制,但不論創作多自由,產業來說仍受產業經濟資源分配影響,年輕創作者還是受到階級意識影響,但Metaverse是可以打破資本階級重新定義創作價值的方式。
陳珊妮說,創作者可以開始思考,音樂不只是音樂,若掌握科技脈動,對所有跨領域產業盡量熟悉,這就是好的機會點,誰能想出最有趣的東西,結合不同領域產業技術,去創造新的東西,就是能重新打破規則的年代。
她非常鼓勵年輕創作者要重視Metaverse,因為Metaverse還在發展中等待定義,所有的創作者都有可能對未來做出巨大的改變,對創作者而言也是一種重新洗牌,而不再受到現在資本階級限制。
她觀察疫情時期許多線上演唱會口碑不如預期,很多人因此下結論認為實體場景感官的體驗並不能被線上取代,但她也提醒,線上遊戲《要塞英雄》(Fortnite)在2020年4月推出虛擬演唱會,邀請知名饒舌歌手Travis Scoot開唱,創下1230萬名玩家同時在線紀錄,加上玩家可以虛擬角色進入場景與演出者互動,已經跟單向演唱會有不一樣的體驗。
疫情期間韓國娛樂事業SM Culture Universe(SMCU)建構類似漫威的自有世界觀,2020年推出AESPA女團,每個團員有虛擬分身,視覺上有故事,聲音有分身,音樂也因此有許多發展可能性,衍生出許多虛擬產物,聲勢完全不受疫情影響,因此陳珊妮認為,「虛擬跟真實世界,對你而言需要切換,但某些人而言已經是真實的。」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