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跨境泰國訂單年增42%!想搶7千萬人市場大餅,先解決這三大痛點
台灣跨境泰國訂單年增42%!想搶7千萬人市場大餅,先解決這三大痛點
2021.11.24 | 新零售

跨境電商議題越來越熱門,對於台灣想要出海的品牌來說,泰國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目標市場。「台灣品牌跨境泰國已從趨勢逐漸轉向顯學」,開店平台SHOPLINE台灣總經理陳少勤說。

SHOPLINE從2020年起開始提供品牌跨境泰國的服務,據SHOPLINE內部數據觀察,在2020年台灣跨境泰國的訂單量年增長 42%,截至2021 上半年度,跨境訂單也較同期增長27%。

在今(24)日SHOPLINE更攜手京東泰國共同發表《跨境泰國深度白皮書》,揭露對於泰國電商市場的觀察。

SHOPLINE.jpg
泰國的直播電商導購訂單數成長速度,高於東南亞其他國家。
圖/ SHOPLINE提供

泰國直播電商夯!服飾、食品、生活用品最愛開播

泰國是東南亞經濟最繁榮的國家之一,截至2020年,泰國人口接近7000萬。當地智慧手機普及率提升,行動商務成為泰國消費者的網購主流渠道,預計到2023年,電商市場的複合年增率為12%、總計250億美元。

由於電商市場正在興起,也帶動對於跨境商品的購買需求。研究單位JP Morgan調查,目前跨境電商交易占據泰國整體電商市場近30%。另外,有將近50%的線上消費者有從國外網站購買商品的經驗。

在電商產業數據中,客單價扮演著重要角色,能協助品牌進一步規劃銷售策略。根據SHOPLINE統計台灣跨境泰國品牌數據,熱門產業平均客單價落在3,152~7,695元新台幣之間。相較於境內消費者,跨境消費者更願意在每一次下單時,消費更多金額以獲取跨境免運優惠。

另外,直播電商更是當地盛行的網購形式。在SHOPLINE站上,於泰國導入社群商務服務的店家中,2021年第三季直播賣家數較第二季成長138%、開播次數成長215%,高於台灣、香港、新加坡、馬來⻄亞、越南等台灣品牌關注的海外市場。其中,熱門產業前三名為服飾(44%)、食品飲料(29%)、生活用品(27%)。

圖說:SHOPLINE 於泰國進行市調發現與賣家客服的交流體驗,是在地消費者決定購買與否的關鍵,且當
SHOPLINE於泰國進行市調發現與賣家客服的交流體驗,是在地消費者決定購買與否的關鍵。
圖/ SHOPLINE提供

SHOPLINE觀察跨境經營3大痛點:語言、成本、在地化

SHOPLINE分析多年協助台灣品牌跨境出海的經驗,觀察品牌普遍遇到「語言門檻」、「營運成本」與「在地化知識落差」3大痛點,SHOPLINE也推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案。

兩大團隊接力消弭語言落差

為了讓店家從籌備期到執行期的溝通均不受限於語言隔閡,SHOPLINE與京東泰國團隊合作,店家只要以中文與顧問接洽即可對接京東泰國的泰文執行團隊,真正落實泰國在地化行銷,更能即時在三方協作群組同步溝通,確保專案的順利執行。

在地執行團隊降低營運成本

品牌在經營跨境電商時,最常因不熟悉當地文化、語言而導致「在地化」的服務不夠適切。

據SHOPLINE調查,泰國透過私訊、線上客服而促成網購交易的比例達40%,高於其他東南亞地區。因此,執行團隊除了能協助商品上、下架與在地化翻譯外,更提供泰文官網及社群的客服服務,讓品牌降低摸索期的營運成本,在短時間內即可快速接軌泰國市場並建立良好的消費者關係,成功轉單。

接軌當地民情與行銷操作

東南亞社群商務發展快速,在泰國,直播導購年成長達320%。SHOPLINE與京東泰國團隊憑藉多年深耕泰國市場的經驗,從當地的消費民情、行為輪廓、行銷偏好等切點下手,讓品牌以更接地氣的社群形象、直播內容,快速搶下消費者心占率、拿下訂單。

關鍵字: #跨境電商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掃地機器人到智慧座艙,凌陽科技C5晶片如何在AI時代掌握邊緣算力主控權?
從掃地機器人到智慧座艙,凌陽科技C5晶片如何在AI時代掌握邊緣算力主控權?

掃地機器人也會說話嗎?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它不只會自動導航和避開障礙物,還能經由辨識主動發問:「前面是水漬,要幫您拖乾嗎?」這不再是實驗室裡的遠景研究,而是IC設計大廠凌陽科技即將推出的C5平台晶片技術中,正準備實現的日常智慧場景之一。

創立於1990年的凌陽,從消費性多媒體IC設計起家,逐步拓展至車用數位影音、沉浸式聲學系統單晶片等領域。近年來,凌陽提出「C+P Plus 1」的晶片架構策略—也就是以核心運算晶片(Computing, C Chip)加上外部裝置(Peripherals, P Chip),形成一個策略性整合的應用單元(Plus 1),形成模組化、可客製的系統解決方案。這樣的設計方式,不僅能透過先進製程打造更小、更有效率的小晶片(Chiplet),還能透過與生態系夥伴共研周邊模組,降低創新應用的門檻,加快產品落地速度。

這樣的晶片模組策略,展現出凌陽對市場變化的敏銳洞察,也顯示在 AI浪潮的趨勢下企業的積極轉型。而如今打造C5平台的能力,正是建立在 C3平台的技術累積與經驗之上。

讓機器「看得見」,C3平台打開邊緣AI應用之門

C3平台具備 AI 影像辨識能力,應用於智慧設備場景。
C3平台具備 AI 影像辨識能力,應用於智慧設備場景。
圖/ 數位時代

「C3的任務,是要讓機器能看得見,」凌陽產品總監黃興生如此定義這款SoC晶片的角色。他表示,C3 平台是一款整合AI加速器的影像處理系統單晶片(SoC),具備即時辨識功能,能運行CNN(卷積神經網路,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等深度學習模型,適用於智慧相機、掃地機器人、安防設備等場景。透過感測與辨識畫面中物體、人臉、動作等關鍵資訊,C3讓終端設備不只是可以看見,還能提升裝置主動判斷能力還具備判斷的能力,像是避障、偵測跌倒等功能。

凌陽當初推動C3平台的關鍵決策,來自對邊緣AI發展趨勢的深刻洞察:AI技術正從單純的資料擷取,邁向即時決策的全新階段。與其將大量影像資料傳回雲端進行處理,凌陽選擇在裝置邊緣端直接完成分析,不僅大幅提升反應速度,也確保資料安全性與隱私。

這項技術路線不僅展現凌陽在AI應用上的前瞻佈局,更幫助品牌客戶打造具備差異化的智慧產品,為其搶占市場先機。C3平台目前已廣泛應用於IoT、長照與消費性電子等領域,讓凌陽在相關市場搶得先機。

然而,隨著語音助理與生成式AI技術的迅速崛起,凌陽也意識到僅具備影像辨識與判斷能力的C3,已難以滿足未來市場對「互動性」與「理解力」的高度期待。下一代晶片勢必得導入語言理解與生成能力,才能真正滿足客戶對於AI在各場景應用的想像。

早在2023年中、全球掀起ChatGPT與大模型熱潮之前,凌陽就已開始密切關注生成式AI的應用趨勢。當時,凌陽團隊在分析C3平台的市場反饋時,發現儘管機器已能「看懂」影像,卻仍無法「聽懂」語言、更無法「理解」使用者的真實意圖,導致智慧裝置的互動體驗始終停留在被動回應的階段。

用C5迎戰AI互動時代,從晶片到平台加速少量多樣的AI應用

「下一代AI晶片,不該只是影像辨識的機器視覺工具,而應該是一個能『理解場景、理解語意』的互動平台,」黃興生回憶道。正是在這樣的思維驅動下,C5平台的構想逐步成形。

但這項轉型也意味著凌陽必須面對前所未有的技術挑戰。為了支援大型生成式模型運算,晶片所需的記憶體頻寬從過去的10GB/s躍升至100GB/s以上,晶片面積、功耗與資料搬運效率都成為設計瓶頸。開發C5所需的資源與技術複雜度,遠超以往,這已不再是單靠企業內部團隊即可獨力完成的任務。

因此,凌陽科技決定參與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藉由政府資源挹注,加速推動C5晶片架構的研發、IP整合及場域驗證工作。在本計畫的支持下,凌陽成功建構完整的SDK(軟體開發工具包)工具鏈、模組化平台與開源開發架構,同時擴編軟體開發團隊。「與其說C5是一顆AI晶片,更貼切地說,它是一個完整的開發平台。」黃興生表示。

面對AI應用「少量多樣、快速導入」的市場特性,C5從一開始就被定義為模組化、可擴充的開發平台。凌陽同步提供韌體、SDK、開發板與可視化工具鏈,並開放原始碼,協助不同領域的業者依場景快速部署。比起 C3強調即時影像辨識的單點功能,C5進一步整合語音輸入、自然語言處理(NLP)與大型視覺語意模型(VLM),具備情境推論與語音互動的能力——讓機器從「能感知」真正走向「能理解」。

舉例來說,在C3的掃地機器人應用中,晶片可辨識障礙物與髒汙物並繞開它們;但在C5平台上,同樣的機器人不僅能看到,也能主動提醒使用者:「前方髒汙,是否需要啟動拖地模式?」或依據內建情境判斷,自主決策是否清理,並提供語音互動回饋。而在長照場域中,則能透過語音確認長者意識狀況,例如在偵測跌倒後主動詢問:「您還好嗎?需要我幫忙聯繫照護人員嗎?」

凌陽產品總監黃興生展示C3平台,奠定了推動 AI 視覺晶片C5平台的基礎。
凌陽產品總監黃興生展示C3平台,奠定了推動 AI 視覺晶片C5平台的基礎。
圖/ 數位時代

目前C5已完成初步晶片架構設計,預計將於2026年第二季投片,並於2027年進入應用導入階段。凌陽同步規劃將C5平台推廣至智慧座艙與工業機器人等領域,結合車內語音控制、駕駛監控與乘客情緒辨識等功能,打造真正具備語音理解與空間感知能力的智慧終端。「AI晶片的競爭力,不再只在於速度與功耗,而在於能否真正理解使用者與環境。」黃興生強調。 C5 不只是凌陽邁向 AI 世代的關鍵一步,更代表台灣 IC 設計產業朝整合平台與價值鏈重塑的重要實踐。。當晶片能讓終端設備具備說話、回應與推論的能力時,象徵的將不再只是技術進化,更是人機關係的重新定義。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凌陽科技
● 董事長:黃洲杰
● 核心技術:車用智能座艙系統、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無線音頻系統、家用影音娛樂系統與Edge AIoT小晶片等產品之研發。
● 資本額:新台幣59億8000萬元
● 員工數:320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