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客運復甦,國內航空業者早已提前備戰,第三季的法說會中,華航就預告將引進全新A321neo,今(29)日已經正式在德國漢堡交機。
這款設有180個座位的窄體客機,未來除了成為華航航程五小時內、中短程航線的生力軍,貨艙容量還增加10-20%,能替貨運生意帶來更多營收,對華航在後疫情時代的經營來說有三個特殊的策略和意義。
策略一:升級客艙軟硬體服務
華航第一架A321neo,本周在德國正式交機,這款飛機設有12席豪華商務艙、168席經濟艙,共計180個座位。
過去華航的窄體客機,硬體設備都相對簡單,這次在A321neo商務艙中,首度導入全平躺式座椅,除了座椅更寬敞,還配有可調式加高活動隔板,能降低與鄰座接觸的機會,是繼星宇航空後,國內第二家在窄體客機,導入全平躺坐椅的業者。
「零接觸」是後疫情時代,航空業重要趨勢,過去飛機上的娛樂系統,大多是透過遙控器,或是觸控螢幕來操作,也無法連接個人的藍芽耳機。
華航這次在A321neo上,引進智慧遙控功能,所以乘客使用個人手機與藍牙耳機,就可以連接機上娛樂設備,連螢幕都不需要觸碰,還能使用平常自己慣用的無線藍芽耳機。
在廁所內,配有零接觸的感應式水龍頭,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加上HEPA高效空氣過濾系統,平均2-3分鐘空氣全部換新,確保航程清淨安全。
華航分別在商務艙及經濟艙,導入15.6吋和13.3吋4K高畫質解析度螢幕,特別的是這款螢幕有子母畫面多工處理功能,旅客可以同步開啟飛行地圖、餐飲資訊等服務。
此外,也開放Line、WeChat、Facebook Messenger、Apple iMessage、What's App、Viber與Line2等7個通訊軟體,讓乘客可以透過「文字」交談。以上這些軟硬體的更新,都更大程度符合現代旅客的需求。
策略二:成為中短程航線生力軍
隨著疫苗施打,2022年客運市場有望逐漸復甦,速度最快的會是五小時內航程的目的地,像是台灣人常去的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各國,都可能是解封後出國的首選。
越洋長程的航線,像是美洲、歐洲,短期內還是會以探親、商務以及求學等剛需為主,旅遊客源復甦還沒這麼快。
華航表示,A321neo抵台完成整備及認證後,會依照旅運市場需求,陸續投入東北亞、東南亞及兩岸等航線,強化華航區域線航網布局。
策略三:拚貨運量增加10-20%
在近兩年的疫情下,華航是全球少數還能夠獲利的航空業者,原因在於擁有龐大的貨運量能,在全球貨運緊繃的環境下,可以持續創造營收與獲利,目前華航貨運規模,排名全球第五大。
新飛機的機入,無庸置疑貨運能量更擴大。華航表示,A321neo客機腹艙,特別選擇可彈性配置的「貨物裝卸系統」(Cargo Loading System),以盤櫃裝載貨物,有效節省人力搬運、縮短航機過境的地停時間。
還可新增重型貨物貨源,且更易於裝卸;另可配合各地機場需求,調整腹艙為散裝形式,航機調度更靈活。A321neo新機預估可增加10-20%的貨量,對於現階段以貨運為重的營運來說,更加如虎添翼。
最後,全球各產業都面臨永續、減碳的壓力,高碳排的航空業必須拿出更多作為。華航表示,相較於之前的窄體客機,A321neo可減少15-20% 燃油消耗,達到減少75%噪音足跡、50%氮氧化物 NOx 排放。
之後A321neo新機空渡回台時,也會比照A350添加永續航空燃油 (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s),能比傳統燃油再減碳 8%,藉由實際的作為,達到2050年淨零排放承諾。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