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母公司Meta近日動作頻頻,可以看到他們結盟各式各樣的產業、公司。零售業者家樂福就是其中一間合作夥伴,根據《數位時代》報導,Meta將協助家樂福的數位轉型,未來包含台灣在內的家樂福全球9 據點,無論是內部溝通、員工訓練,還是對外的顧客關係維護、推廣行銷等等,都能看到Meta旗下Facebook、Whatsapp或Messenger等產品的身影。
而在11月初,Meta再拋出另一個重磅消息:Meta 與微軟(Microsoft)各自的企業溝通與協作軟體——也就是Workplace和Teams——雙方的功能將整合在一起。 但這兩間科技巨頭,為什麼會在這個領域攜手合作?
Workplace與Teams合作,Meta實為最大受益者
來自使用者端的回饋,是Workplace負責人烏吉瓦爾·辛格(Ujjwal Singh)告訴《CNBC》的答案之一,包括電信集團 Vodafone,都曾提出兩者可以結合的建議。從功能面來看,這次合作讓雙方使用者不必轉移到另一個程式,就能享受到彼此的服務,像是可以直接在 Workplace 中加入Teams發起的視訊會議;而Teams的用戶亦可在Workplace回顧上一場會議的錄影。
然而,《CNBC》直截了當地指出,這場合作最大的受益者仍然是Meta,畢竟從用戶規模來看,Workplace可說是看不見Teams的車尾燈。
Workplace曾在今年5月表示,他們達到了700萬付費使用者,較去年同期成長了40%,但相較於Teams,這樣的成長速度遠遠不夠,微軟於今年7月公布的數據顯示,Teams現在每月有2.5億名活躍使用者。對Meta而言,這是一個讓更多使用者認識或使用Workplace的大好機會。
那麼微軟為什麼願意達成這次合作?其中一個可能,是兩者涵蓋的客群和專注的功能,並沒有完全重疊,Workplace聚焦整體公司的資訊連結與聯繫;而Teams則重視同事之間的直接交流,因此辛格就提到,兩個工具之間能產生互補的效果。
《The Verge》則引述了Microsoft365協作負責人傑夫·泰珀(Jeff Teper)的說法:「這個世界上不可能只會有一種溝通工具,使用者會選擇多種工具,所以我們的責任是讓它們之間得以互相連通。」抱持開放、合作的態度,也可推測是這次微軟點頭的原因。
企業溝通平台巨頭Teams、Slack 在前,Meta可望靠元宇宙超車?
事實上,企業溝通平台在這幾年發展相當迅速,尤其新冠肺炎(COVID-19)推波助瀾之下,像視訊軟體Zoom在2020年營收就翻了超過3倍。市調公司Market Research Future 認為到2023年為止,雲端溝通平台年均複合成長率近25%,市場規模將超過新台幣1500億美元,加上愈來愈多公司走向「混和」(Hybrid)辦公,如何確認溝通順暢,仍然會是持續引發許多討論的議題。
然而2016年就成立的 Workplace,市場份額遠遠落後於Teams或Slack等業者,甚至在其財報中和硬體歸為「其他」類,僅占收入的2.8%,因此不難想像,為什麼Meta會選擇以結盟的方式,擴大這個領域的影響力。
而且Meta手中其實還握有一張好牌:元宇宙。事實上,元宇宙的風潮也吹到了工作現場,《Protocol》指出,虛擬人像會比面對一個個關掉鏡頭的視訊畫面,更有助於溝通,人們也能自由選擇自身的形象、創造更多互動的可能性。
《Fast Company》提到,疫情期間科技顧問公司埃森哲(Accenture)就與微軟合作,嘗試成立了虛擬總部,於其中設計了會議室、特殊場景,並招募、訓練上萬名新進員工,其人力長也表示員工更喜歡這樣的設計。儘管不一定每間企業都能接受或適合這樣的場景,但仍然是Workplace想要趕上對手的關鍵機會點。
資料來源/數位時代, CNBC(1), CNBC(2), The Verge, Market Research Future, Protocol, Fast Company
【延伸閱讀】
全球首發「炸雞NFT」在台灣!師園鹽酥雞推出NFT,發行首日價格狂飆135倍
有些人職級不高,為何講話很有份量?研究:一個簡單的行為,就能提高影響力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月刊
責任編輯:傅珮晴、侯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