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魏德聖都找他!小小油漆工苦熬20年奪金馬:領獎那天我才像個人
李安、魏德聖都找他!小小油漆工苦熬20年奪金馬:領獎那天我才像個人

明星耀眼、導演神氣,但每部電影背後,都有更多專業技術人員,一起打造這個夢。

「質感師」陳新發苦熬一身本領,為電影中所有細節,塗抹上了「時間」。

「就像那張沙發椅,看起來一點也不爛啊⋯⋯。」前晚,陳新發根本沒睡覺,這位先生總是把日子過得晨昏不分,一天硬要過成兩天。花白髮絲黏在他額前,蠟黃皮膚混雜著某些說不上來的顏色,歲數剛過半百,滄桑的紋路卻爬出滿臉的歲月質地。

他繼續談著阿榮片廠裡那張年代久遠的椅子,「沒有破、沒有壞,但你怎麼看,都能看出它幾乎是個古董⋯⋯。你能感受到,很多人的屁股在上面坐過。」陳新發指的不只是沙發,而是那些凝滯其上的「時間」。他認為,「時間」是會附著在一切事物上的,而且它「會說話」。

陳新發
圖/ 今周刊

陳新發神情疲憊,畢竟前晚他在片廠熬了整夜,趕著替新MV的道具「化妝」。他也知道,自己長年吸入太多油漆甲苯,身體多少受到影響;但是,談到鍾愛的「質感師」工作,陳新發垂落的眼皮裡,就帶有精光,非常堅定。

「我想讓大家知道,小小油漆工也能站上金馬舞台。這個獎,被肯定是一回事,我想做一個模範,讓大家知道台灣電影在專業領域夠厲害。」 陳新發的職業聽起來很冷門,叫做「質感師」,但質感師在電影產業裡,重量其實很重。今年,金馬獎評審複選中,陳新發以壓倒性票數得到「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獎項。

「質感師」隱身在大導演、大明星光環之後,但這群人卻是不可或缺的。他們一路殫精竭慮,為導演與演員打造場景、物件的表面張力,沉默地為劇情、情懷傳達所有說出口與沒說出口的一切。美術組趕工做完道具,他們就必須為道具畫上一張皮──那必須是充滿深度的表皮。

從台灣影界根本沒聽說過「質感師」的2000年初開始,陳新發就一路幹,幹到現在,他已是好萊塢等級的巨匠。在李安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馬丁.史柯西斯的《沉默》、盧貝松的《露西》、王家衛的《擺渡人》中,陳新發都親手留下了他那些「會說話的」場景。

「我只是想把東西做到最好啊!」陳新發還記得,在幫王家衛做《擺渡人》場景時,「當時人在上海,那邊跟台灣不同,很多資源都較難拿到。」然而,王家衛要求高,一旦做得不自然,就是場「轟炸」。

10坪大的小房裡,他鎮日跪地,灰髮上的汗水,滴滴落在他畫好的花磚地板上,筆畫都斟酌。鏡頭下,地磚場景只出現幾次,「但每塊磚都要有時間痕跡,要考慮動線,人走過的地方應該比較光滑,但兩側要有灰塵。顏色層次、深淺都要安排在最適當的地方⋯⋯。」陳新發總算讓每塊新燒的磁磚,都因風塵活了起來。

草創質感團隊 敢革自己的命才能立足

「每次我都很焦慮,要把事情做到最好,我是草創『質感團隊』這種工作的人,這是台灣以前從沒聽過的名詞,要『革命』才可能有立足之地。」 陳新發伸手在他沾滿各色油漆的破夾克擦了擦,像種習慣。

「革命」對這位職人來說,已是他這輩子努力達成的使命,但在中年之後,他才真正發現這個生命目標。

陳新發是台中大肚人,小時候就對美術很感興趣。然而,從前的他性格很叛逆,「大錯不犯,小錯不斷。」從小打架、抽菸被記大過,雖然以前讀的大道國中最近要頒傑出校友獎給他,但他笑笑地說:「那時候就是年少輕狂嘛。」

阿榮片廠老闆林添貴是台灣電影界的要角,從陳新發初出茅廬就看著他。林添貴與夫人「貴嫂」笑著說,「以前阿發就愛冒險!」當油漆工之前,陳新發什麼都幹過,歷經很多次失敗。「他早年很敢衝,曾經投資過賽鴿,也曾買了許多名犬,養狗想要賣錢。」林添貴坐在片廠一張大木桌前喝茶笑說。「我還清過下水道⋯⋯,」陳新發說,「沒錢什麼都要做!」

後來,他幹油漆工,至少讓生活穩定下來,待遇算不錯。但就像養鴿子、養狗那樣,他不認為自己這輩子只能刷油漆,等著老闆發錢。陳新發追求「冒險」,更想找到能全心全力奉獻並且「革命」的事業。於是,30多歲後,他決意發揮對藝術的敏銳直覺,2007年左右,被影業知名木工張簡廉弘帶入電影圈,林添貴笑說,「他慢慢了解到,什麼是淺,什麼是深。」但陳新發這路其實走得很跌撞。

他記得參與的第一部電影,是鍾孟宏執導的《停車》,「當時就是胡搞瞎搞。」後來跟鍾孟宏熟了,鍾孟宏新作《瀑布》的質感也出自他手。但當年,鍾孟宏御用美術「超人哥」趙思豪,可是出了名嚴格,直接辭退出道不久的「阿發」。

彼時,「質感師」在台灣前所未聞,阿發只能自求多福,能偷學,便偷學。當年電影《詭絲》在台拍攝,日本3位質感師團隊也來台,「我就去偷看人家做的東西。」陳新發有點狡猾地說。

一開始,質感師工作難尋,貴嫂笑說,「他那時偶爾會跑來說:『我想找妳聊心事!』我就知道他要周轉,又要借錢了。」但陳新發吃了秤砣鐵了心,沒事還老跑鹿港,拜會那些做古蹟維修的老師傅,「他們不會分析原因,但會做出來,我在那裡學了3年以上,自己慢慢體會。」

好萊塢大作開眼界 直呼經驗值大增

2010年,導演魏德聖砸7億元製作的《賽德克.巴萊》,因進度拖延,日本美術團隊必須提前離台,公學校、武德殿、霧社街等場景都要有人接手。阿發自告奮勇,「那就是賣熱血的階段,學習日本建築的卡榫工藝。」他補足兩成未完工的場景,算是成就了人生第一場代表作。

但阿發並沒有因此出師,真正的震撼教育,是李安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這是好萊塢大作,藝術總監大衛.葛魯曼(David Gropman)帶領的質感班底是世界一流團隊。光電影裡那艘漂流的船就有12艘,每艘都跟著時間軸走,10天、30天、60天,船上的痕跡都完全不同。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圖/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劇照

「我當時太求表現。」他把所有技法用上,做出張揚質感,大衛卻直接開罵,「我是要拍主角,不是拍你的作品!」這時,阿發在台灣電影圈早小有名聲,但他選擇忍氣,重新當一個學徒。「你求知若渴,發現這是好吃的獵物!」他想吃下這難得的經驗。最後,陳新發了解到「真實」比技法風格更重要,大衛也終於不再一一檢視他做的細節,「發哥」進一步理解到他離「革命」更接近了一步。

今年,入圍金馬獎的作品,陳新發經手的就有9部。他從以前3餐只能吃白土司熬到今天,桌上已放了一疊裝在紙袋裡、厚約7、8公分的鈔票。而且,即使受訪間,有媒體打來邀訪,還把他開的公司講成「法克公司」,但圈內誰都知道「法蘭克質感團隊」響噹噹的名號。

不過,當陳新發想起自己還沒吃東西時,從口袋裡拿出的食物,還是剩下半包的科學麵。「我工作時,家人像是把我弄丟了一樣,我很感謝他們支持我!但身為職人,不應該怨,這就是我的生命意義。這個階段,我想要傳承,需要跟年輕人分享,也想說:『台灣電影需要分工』。」

金馬典禮上,這位「油漆工」穿上絲瓜領緞面西裝,「那天我像個人!」他又害羞地笑,「我也幫我的團隊女生租禮服,她們平常都髒髒、臭臭的。」

眼前的他,1年沒幾天「像人」,但疲勞肉身與髒髒的外套都像他創造的那些「表皮」,恰若其分地傳遞這位工匠追求革命的精神。「工作太多了,我很焦急,時間不夠用!」他吞了顆檳榔,喀噠咬下去,「樓下要開拍,我下去!下去了!」

本文授權轉載自:今周刊

責任編輯:傅珮晴、侯品如

關鍵字: #電影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