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施振榮愛將、資深科技人卻一腳栽進文藝界!更豪氣籌4000萬救《斯卡羅》
曾是施振榮愛將、資深科技人卻一腳栽進文藝界!更豪氣籌4000萬救《斯卡羅》

幾年前,雷輝與他的女兒、女婿租下台北寧波東街上一棟老台鐵員工宿舍,兩層樓,年代有了,但從圍牆到建築主體、院子到陽台,一切都結實。老宿舍現在是咖啡廳,雷輝是咖啡廳老闆的父親,但除此之外,他更是強悍的科技人,同時也是浪漫的藝文推手。

雷輝
圖/ 今周刊/蕭芃凱攝影

63歲的雷輝坐在咖啡廳,套著樸實簡單的黑T恤,笑起來會露出可愛的虎牙。但從他語氣不時散發出來的精悍氣質,就能感受到雷輝不只是位客氣的先生。在冬夏常青的微笑後,有著雙面雷輝,都很性格──一面浪漫致死,另一面則精準幹練。

時人尊稱雷輝一聲「雷大」,過去他在科技戰場呼風喚雨,不但是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的愛將,在歐洲擔任業務主管時,兩年內更為宏碁OEM(代工生產)創造出一億兩千萬美元的營業額。他也曾是明基電通董事長李焜耀的左右手,時任明基電通全球策略長、明基醫院董事長。

近年雷輝退休,不過,大老卸甲沒歸田,倒是移轉了陣地,或者該說,他回到了初心。科技業日新又新,卻也日舊愈舊,嶄新的玩意兒過了一年就成古董,雷輝的夢想要更加雋永。「我這年紀,想要留下的是長遠的東西。

於是,退休後的科技強人換了身分,一股腦投入藝文界。雷輝砸了超過6百萬元,與陳明章、吳念真花了數年時間,攜手催生音樂劇《再會吧北投》。大疫之下,他還是與導演吳念真、紙風車劇團創辦人李永豐一同打造出《人間條件七:我是一片雲》,再難,10月22日仍在高雄正常上演。彼時,大戲《斯卡羅》缺糧缺錢時,他更與施振榮等人一齊出手,籌了近4千萬元救火,成為影視作品投資人。

而且,他不只是藝術界的金主、贊助者,在《人間條件7》排練時,雷輝每天清晨就會自己到阜杭豆漿排隊,買數10份早餐,為劇組人員、演員親手奉上。

近年來,他更為藝文四處奔走,期盼催生台灣真正的「商業劇場」,推動如《貓》或《歌劇魅影》那樣長年演出的「定目劇」。他也曾拉著施振榮,在鄭麗君仍是文化部長時登門拜訪,親作簡報,冀望把台灣劇場帶到商業市場。這位科技業的「策略長」做事講求效率,推動藝文既熱情,也務實。

「戲有觀眾,才圓滿」,他賠錢也要做戲

早在今年3、4月,戲迷已昂首期待多時的《人間條件七》,票一下子就被搶光,但5月中,疫情轟然襲來,原本該粉墨登場的劇團成員,一下子面臨的竟是冷颼颼的西北風,不過綠光劇團沒氣餒,也不能氣餒。

就像吳念真說的:「總鋪師煮好的料理,有人動筷子,才吃得出美味;戲有觀眾,才算圓滿。」為了這個「圓滿」,9月時,綠光劇團不計血本,配合政府間隔座政策,奮力把《人間條件7》搬上國家戲劇院演了4場。賠本做戲?雷輝一派氣定神閒地說,「雖然只有一半觀眾,但我們能看到他們的反應,這就是口碑。」

雷輝非常了解綠光劇團的創作信念,更清楚一齣好戲的成敗,不該只看票房與收入,好故事的美學可能是亙古常新的,老靈魂不會舊。

如果說科技始終來自人性,那對雷輝來說,藝術可能始終等於人性。包括記憶、包括死亡、包括貪嗔痴,也包括愛,而這就是人間之所以為人間的條件。

人間條件7
雷輝自科技業退休後,投入藝文事業,與導演吳念真、紙風車劇團創辦人李永豐一同打造出《人間條件七:我是一片雲》。

《人間條件7》全劇以女主角阿蘭的女工人生,織串起她與身邊人們的生死疲勞,那些年紀輕輕被迫成為大人的女孩,用她們的悲喜,為上世紀最後30年銘刻了印記。好戲最相思,看戲的人大抵也不知不覺地因這些角色的細節,思想起自己生命中更多的細節。

「5月疫情大爆發,李美國(李永豐綽號)、柯一正導演、吳Sir還有我,每周三都會上線聚聚聊聊。」雷輝說,幾個半老男人聊天,愈談愈動情,吳念真在電腦螢幕前提到《人間條件7》的劇本,「那時吳Sir還在修劇本,他講了幾段故事,我眼淚真的忍不住掉下來。」雷輝輕笑,小虎牙冒了出來,「我開玩笑問他:你偷我的故事嗎?」然後陷入回憶裡,「因為那就是我的故事啊。」

幼年家貧,他爭氣活成別人嘴裡的好命

事實上,成為藝文推手、科技大老以前,雷輝其實是個出身雲林崙背鄉大有村的窮小子。「我大哥大我10歲,小學也沒念。我媽媽到92歲還不識字,我大姊、我妹妹都是養女⋯⋯。」他苦笑:「如果我後來沒念書,繼續務農,我妹妹就會成為我老婆,因為那時候的觀念,養女就是童養媳。」

貧窮的時代、貧窮的農戶,「家裡其實常常三餐不繼。」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是劫難。雷輝姓「雷」,卻最怕颱風天了,「颱風還沒來,台電就斷電,風雨交加的時候,屋裡屋外都在下雨。」幼年的雷輝曾住過茅草泥巴屋,他父親算是有點運氣,中了兩萬元愛國獎券「巨款」,才搬到磚瓦房,但磚瓦房的水照漏,黑風照樣颳,「現在想起來,還是很恐懼。」

總算雷輝命好也爭氣,國中遇到好老師提拔,一路有機會升學往上爬。然而,他記得小學班上有50人,「太少人有機會像我這樣,包括我哥哥、妹妹,全家只有我一個人一直『創紀錄』,念到大學。」雷輝苦笑,「很多同學很早就去當工廠女工,背上還背著一個孩子,就是自己的弟弟、妹妹。」

雷輝最後總算爬出貧窮的泥淖,從成功大學畢業後,看到宏碁徵人廣告上寫著「微處理機園丁」的願景,他心想,「園丁」這麼詩意的職業,馬上決定去面試,也雀屏中選,從1982年起就在科技業投入了大半個人生。

「我工作真的很努力,像便利商店一般沒休息。」他最拚時,幾乎住在公司,從微處理機、第一台與IBM兼容的XT(擴增科技)個人電腦到成立Acer品牌,雷輝無役不與;從工程到業務的每一環節,也都參與極深。他與施振榮等大老開會、吵架,彼此激盪,為宏碁衝出一條開往世界的路。直到1999年,宏碁聯網科技成立,雷輝擔任總經理更是意氣風發。

acer
雷輝幼時家貧,靠自身努力一路往上讀,出社會後進入宏碁工作,參與過公司大大小小的戰役。
圖/ shutterstock

職場上願賭服輸,他急流勇退回歸本心

宏碁聯網快速擴張,「我們當初在北京有個辦公室,員工有2、3百人,做遊戲、做售票、做戲谷。」然而好景不常,品牌本業虧錢,「半年招募了1千多人,但後來大家還是決定放掉,裁了很多人。這是我最大的夢魘,我告訴被我開除的人,我也不會再回宏碁,砍那麼多人,實在回不去。」雷輝苦笑地說。

離開宏碁後,他被李焜耀找上,延攬他在明基管理通訊部門,隔年他又成為品牌行銷總經理,建立自有品牌BenQ。當年BenQ的野心非常大,05年,「要對抗摩托羅拉、諾基亞,要快速做,唯一方法是收購。」明基收購德國西門子公司手機部門,這是場賭注,雷輝談下了收購談判,但後續明基卻沒有能力管理西門子那麼複雜的組織,「時不我與,1天1億、2億元地虧,最後虧了不只3百億元。」

「我們願賭服輸,這件事加速了我退休的生涯規畫。」說著,雷輝想起過去戰友──曾任明基電通副董事長的王文璨,「他騎單車在下坡時發生意外,就去世了。」他嘆口氣,「那是一輩子的痛,我也感受到:人生還是要做自己想要做的事。」

在科技業拚了大半輩子,繞了一圈,或許是時候回歸本心了。

一直以來,雷輝都很認真過活,但其實,他知道自己的真愛是什麼。自從國中第一次在音樂課看到鋼琴,他就知道自己迷死音樂了。

前幾年,雷輝與太座每年衝維也納、柏林、巴黎、慕尼黑,在各大音樂廳、歌劇院裡流連忘返,國內外看了四百多場演出。即使是全長超過十五小時、華格納的經典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他也與妻子飛到上海,耗了一整天,只休息四小時,一鼓作氣全都看完。

parcotheater_web.jpg
雷輝是音樂迷,以前每年衝維也納、柏林與巴黎等城市,在各大音樂廳、歌劇院裡流連忘返,國內外看了四百多場演出。
圖/ 攝影/Tadashi Owase

回首來時路,都是苦難歲月淬鍊的美好

雷輝童年家貧,那時哪有機會接觸這些殿堂裡的樂音?「我後來才知道,我很小就聽過德弗札克的《第9號新世界交響曲》。」當年,黃俊雄布袋戲偶爾會到雲林虎尾開演,黃老最愛用黑膠入偶戲,「那時候布袋戲很夯,小孩子會自己用長長的林投葉子做嗩吶,用番薯刻成偶,自己在樹上演布袋戲。」

藝術,有時能帶人跨越時空,回到生命中好或歹的時刻。「馬勒的音樂作品或《人間條件》系列,都常常碰觸到死亡的意象。」60多歲的雷輝,因那些作品徘徊在此岸彼岸的調子,不時因為它們拉進童年的恐懼,「死亡,在鄉下真的是常識。很多人因為很勞碌,為了生活,然後生病、累到死,棺材就擺在家裡,路過就能見到。」

在科技業,雷輝是全力以赴的,但他想更靠近那些觸動人心的情感,就像李永豐說的:「我們2到5年級的台灣人,有些喜歡藝術,但因為生活困苦,在大環境下,只好捨棄那樣的興趣。雷輝小時候就是身處在困苦時代,無法選擇。但在這個年紀,他一旦再投入,就會充滿憐憫、充滿情感地去做他想做的事。」他笑說,雷輝淚腺發達,動不動就會落淚,但李永豐接著正色道:「那些感情,其實就是他們的歲月與苦難所淬鍊而成的!」

原來自始至終,雷輝骨子裡都有著那個超浪漫的文青魂。「熱血滔滔,像江裡的浪,像海裡的濤!」眼前的雷輝,像是再也忍不住浪漫情懷,忽然打起拍子引吭高歌,即使是黃自寫的老派革命歌曲,他其實是很台派的人,但雷輝照唱,因為那是他記憶中的調子。

吳念真說,要把《人間條件7》獻給所有「太年輕就不得不當大人」的人。陽光灑進咖啡廳,沒開燈,屋內依然明晃晃的。厝與故事皆老,但雷輝看起來熱血沸騰,不像世故的大人,卻像攀在樹上、拿番薯偶扮史艷文的孩子,有點天真,卻總有股俠氣。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今周刊

【熱門焦點】
1.在「安穩又待遇好的」台積電深耕十年!他因這五大理由毅然辭職
2.網紅小玉製作「換臉片」遭法辦!為何Deepfake讓AI變頭號網路犯罪公敵?

最新10月號雜誌《無程式碼時代來了!》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責任編輯:吳佩臻、錢玉紘

關鍵字: #宏碁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突破摩爾定律極限!台灣奈微光用矽光子技術打造「會聞的晶片」,開創感測新藍海
突破摩爾定律極限!台灣奈微光用矽光子技術打造「會聞的晶片」,開創感測新藍海

在後摩爾定律時代,台灣奈微光不僅是開發出一款新晶片,更在於證明了創新不必只沿著摩爾定律持續追求製程極限,採取橫向發展同樣能找到市場著力點,台灣奈微光正運用 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製程,打造出全球少見、能「嗅聞」世界的感測平台,這場從臺大實驗室技術啟程的冒險,正讓臺灣半導體產業看見另一條通往未來的道路。

跨足大健康與車用,奈微光用矽光子打造感測新藍圖

台灣奈微光所研發的矽光子感測晶片樣品,針對多波段應用所設計的多樣化解決方案。
台灣奈微光所研發的矽光子感測晶片樣品,針對多波段應用所設計的多樣化解決方案。
圖/ 數位時代

正當全球半導體產業競相投入奈米級製程競賽,追求更小、更快的晶片時,台灣奈微光卻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我們的核心技術就在於光子 IC 設計。」台灣奈微光董事邱俊榮說明,他們所做的是「光的晶片」,與傳統專注於電子電路的 IC 完全不同。

長久以來,市場上若要製造中長波紅外光的光源,普遍會採用化合物半導體。然而,化合物半導體不僅成本高、良率較低,且在光譜調控上存在不少挑戰,台灣奈微光則突破性地利用 CMOS製程,直接從矽基底打造出中長波紅外光光源,顛覆了以往的作法。

邱俊榮強調,這都要歸功於臺灣半導體 CMOS 製程的高度成熟與優異良率,讓台灣奈微光能在成本上取得絕對競爭力,打破中長波紅外光技術高昂的門檻。「我們是透過 CMOS的半導體製程設備,把晶片延伸到矽光子光源與矽光子感測器。」他指出,「這就是台灣奈微光最核心的差異化。」台灣奈微光的矽光子技術,也催生出最具顛覆性的應用──微量氣體的連續偵測。傳統上,偵測微量氣體多依賴大型設備,或是藉由薄膜與電化學感測器,體積龐大、造價不菲,且難以持續監測,必須等待薄膜變化才能得到數據,台灣奈微光則運用中長波紅外光,透過氣體吸收特定波長時產生的能量變化,實現即時且連續的濃度偵測。

在應用面,台灣奈微光鎖定「大健康」與「汽車」兩大領域:希望未來能將這項技術導入智慧衣等穿戴裝置,持續監控呼吸與體內氣體變化,也可應用於電動車市場,偵測鋰電池異常釋放的氣體,為車輛安全嚴格把關。

挑戰摩爾定律侷限橫向創新,打開感測市場新局

台灣奈微光持續以矽光子技術挑戰摩爾定律的侷限,開創感測市場新局,展現臺灣半導體橫向創新的實力與決心。
台灣奈微光持續以矽光子技術挑戰摩爾定律的侷限,開創感測市場新局,展現臺灣半導體橫向創新的實力與決心。
圖/ 數位時代

這項突破性的感測能力,也展現出台灣奈微光對半導體產業發展脈絡的深刻洞察,傳統的半導體產業長期依循摩爾定律,追求單位面積內電晶體數量的極大化,也就是線寬持續縮小、功能不斷堆疊,屬於典型的「縱深式」發展,然而,隨著製程推進至1奈米世代,單台曝光機設備高達4億美元,資本支出急遽膨脹,物理極限與成本效益成為產業面臨的重大挑戰。

台灣奈微光選擇另闢蹊徑,他們將半導體製程的應用「橫向」擴展。邱俊榮指出,即便在傳統 IC 領域中,微米級製程線寬早已鮮少被提及,但在感測器等應用領域依然蘊藏廣大潛力,台灣奈微光正是運用這些「尚未被徹底開發」的微米級製程,結合自家的矽光子技術,開發出光源與感測器晶片,創造全新的應用價值,這意味著,臺灣半導體產業不只在奈米級製程領域具備領先地位,還能進一步將既有資產延伸至更多元的應用場景,而不必一味追逐最先進的製程節點。

「我們不是照著摩爾定律的方向往下挖掘,而是打開另一種可能,只要做一些物理上的調整,就能產生中長波的光源,還能偵測中長波紅外光,甚至在同一顆晶片上就可同時偵測到紫外光。」邱俊榮強調,這正是對半導體生命週期的延伸。他也提到,台灣奈微光的目標並非爭奪市場,而是藉由技術替換,協助既有產品升級、實現價值加值(value-add)。

不過,若要讓這項劃時代的光感測技術真正落地並普及至廣大市場,仍需面對商業化與規模量產的多重挑戰。為了推動晶片功能從單一走向多元,並提升其多波段的精確調控能力,台灣奈微光申請了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 IC 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期望加速技術成熟與市場部署。

AI時代新戰局,台灣奈微光技術應用的無限可能

此計畫的核心目標,是讓單一晶片實現「多波段(multi-band)有效控制的微分辨識」。過去,台灣奈微光所開發的晶片多以單一功能為主,而透過晶創 IC 補助計畫的資源,將協助他們推進晶片功能的多元化。

這項技術的挑戰,在於如何精準控制多個光譜的發射。邱俊榮形容,以前的設計就像一次將所有光譜全部釋放,現在則能做到「要A動、BC不動」或「C動、AB不動」等更細膩的調控,要達成這種「誰要動、誰不動」的精準控制,必須增添新的光罩設計與更複雜的驅動機制,雖然這意味著更高的開發成本,但能顯著簡化後端機構,加速產品量產與推向市場的進程。

台灣奈微光預計在2026年6月前完成這項技術開發進入投片階段。儘管從投片到實際市場落地仍需時間,但他們已開始與紡織、電動車鋰電池、半導體廠房氣體偵測等產業客戶溝通布局,力求縮短市場開發週期。同時,在迎接AI的時代,數據品質與廣度更是關鍵。邱俊榮認為,台灣奈微光的矽光子感測技術,能為AI提供更精確、即時與連續的數據。透過晶片同時測量多種身體參數並實現每秒連續偵測,將提供豐富且精準的「身體密碼」數據,不僅能協助AI進行更深入的演算找出過去未能捕捉的變化規律,更將賦能AI在大健康等領域做出巨大貢獻。

目前,台灣奈微光正積極與半導體廠房氣體偵測廠商、大健康品牌客戶及跨產業夥伴合作。展望未來,台灣奈微光不僅要透過晶創IC補助計畫將晶片功能多元化,更將持續深化技術,證明台灣半導體產業不只在極限製程上領先,更能橫向開拓無限的市場潛力,為全球帶來前所未有的感測應用突破。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台灣奈微光
● 董事長:張坤昱
● 核心技術:CMOS製程的先進矽光子光源晶片模組與感測晶片模組
● 資本額:新臺幣4.5億元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