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克·多西(Jack Dorsey)11月底宣布辭去Twitter執行長一職,全心投入同樣由他創辦的數位支付公司Square,並把Square改名為Block,準備推動Block跨足區塊鏈等新興技術領域。在加密貨幣圈為此感到興奮、將此視為對區塊鏈及加密資產前景的信心投票時,有關社群媒體遭遇「中年危機」的討論聲也再次浮上檯面。
多西的舉動不算完全出乎意料。過去一年多來,激進投資人(activist investor)對多西的不滿無庸置疑,不停催促他加速Twitter的發展並改善公司財務表現。華爾街投資人對多西身兼數職(同時經營Square)及帶領Twitter追求去中心化技術等行徑也抱持頗多質疑。
社群媒體面臨「中年危機」,考驗巨頭的應變能力
有媒體稱多西離開Twitter稱為「社群媒體中年危機的里程碑」,認為他預見了社群媒體業者,或甚至是這類「傳統」的平台的未來——挑戰重重。
Twitter、Facebook和YouTube等社群平台如今皆有許多困提和困擾,包含政治爭端、假訊息、隱私侵犯、仇恨言論等複雜問題,監管層面壓力也直線上升。例如,Twitter一直是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偏愛的傳聲筒,但卻引發仇恨內容流傳等爭議。
這類問題沒有簡單的解法。像多西這樣不拘一格的矽谷創業家,選擇去創造令人興奮的新事物,而非勤勤懇懇修復既有業務,看來也合理。不同於多西,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就沒有放棄掌控Facebook/Meta的跡象,而是企圖藉著升級到所謂的「元宇宙」,來繼續擴大公司的影響力。
但年輕工程師渴望加入Google、Facebook或Twitter的日子似乎已成過往,現在年輕一代的開發者恐怕對交易NFT或為(Meta以外的)元宇宙撰寫應用程式更感興趣。若元宇宙的確是未來趨勢,Twitter這樣用戶基礎相對狹窄的微型部落格平台該如何跨入3D虛擬世界,也頗費思量。
執行長換人=公司大震盪?分析師反駁
在多西宣布辭任執行長,由Twitter技術長帕拉格·阿格拉瓦爾(Parag Agrawal)接掌公司後,投資人給予Twitter股價的反應甚為消極。多西選了一位沒沒無聞的內部技術型人才繼任,似乎讓外界感到失望。
然而知名分析師赫伯特(Mark Hulbert)認為,投資人其實應該慶幸這個決定。因為來自外部的執行長在領導公司上的表現,通常比不上從內部拔擢而較少為外界所知的資深幹部。一般而言,董事會可能會希望藉由引入外部管理者來改變企業內部文化,但經驗顯示,在外部執行長和內部文化的較量上,往往是後者勝出。
哈佛商學院領導力發展教授古拉納(Rakesh Khurana)指出,在過去更換執行長的案例顯示,執行長與企業表現間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反而是企業內部文化對企業成功與否的長期影響,遠大於執行長本身。
這意謂華爾街誇大了執行長的重要性,也代表即使失去多西,Twitter依然有可能平穩營運。
企業文化難以被輕易定義,是華爾街忽視其重要性的原因之一。耶魯大學教授戈頓(Gary Gorton)、詹特菲斯(Alexander Zentefis)和杜克大學的葛林南(Jill Grennan),在新近研究中提供了企業文化的部分要點:
不成文的規定、潛規則及互動時的規律
- 身分認同、自我形象及指導目標
- 所擁戴的價值觀及持續演進的行為準則
- 常規、慣例及傳統
- 象徵、符號、儀式及團體慶祝活動
- 知識、論述、自然而然的理解、信條、意識形態
- 迷因、笑話、風格、共享的意義
- 共享的心智模型、預期及語言範式
不過,外界所能夠窺見的Twitter內部文化似乎一言難盡,從多西充斥爭議的創業故事和坐在執行長之位上的爭鬥來看,確實是如此。
公開資料顯示Twitter共同創辦人有四位,但至今網路上仍不時有人提起當年多西如何把其中一位創辦人格拉斯(Noah Glass)趕出公司的傳聞,甚至據說格拉斯才是最早提出Twitter構想及名稱的人。
多西在2007年出任Twitter執行長,2008年就因公司獲利能力不佳而被董事會要求下台,直到2015年才又回鍋擔任執行長。多西這次主動宣布卸任,外界還是有人議論是迫於壓力。早年曾有媒體爆料,Twitter內部認為多西欠缺管理技能,指責他在公司草創、事務千頭萬緒之際,經常6點就下班趕去上瑜珈課和時裝設計課。
參考資料:The Conversation、Marketwatch、NBC News、Mail Online
責任編輯:錢玉紘